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臭氧空洞現已關閉。
就像它第一次形成一樣突然,打破了紀錄。臭氧孔已經痊癒了。自今年春天初首次開放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臭氧空洞現已關閉。
科學家們在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Copernicus)觀測「前所未有」的空洞。宣布上周的結束。儘管冠狀病毒封鎖導致大幅度減少由於空氣汙染研究人員說,這次大流行很可能不是臭氧層空洞關閉的原因。
「實際上,COVID 19和相關的鎖定可能與此無關,「這是由一個異常強大且持續時間長的極渦驅動的,與空氣品質的變化無關。」現在強烈的極地渦旋已經結束,臭氧空洞已經關閉。預計明年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前所未有的2020年北半球已經結束了。這個極渦分裂罕見的,但它們並不是前所未有的,」研究人員說。人造化學品氯氟烴已毀滅過去一個世紀的圖層,最終導致了1980年代在南極洲形成的著名洞。專家指出,「不尋常的大氣條件」是造成最近的一個空洞的原因,導致工業化學物質在異常低溫下與高空雲層相互作用。
「今年北極低臭氧每十年發生一次,」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馬裡蘭州綠化帶的一次採訪中說。「就臭氧層的整體健康而言,這是值得關注的,因為北極的臭氧水平通常在3月和4月期間很高。」
本月早些時候,歐洲航天局(EuropeanSpaceAgency)的科學家表示,這個罕見的洞覆蓋的面積是格陵蘭島的三倍。他們預計,隨著氣溫升高,北極極地渦旋被打破,臭氧消耗殆盡的空氣與低緯度富含臭氧的空氣混合在一起。
在1987年籤署「蒙特婁議定書」之後,197個國家同意逐步淘汰氯氟烴等化學品,以保護臭氧不受進一步損害,從而減少了南極上空空洞的大小。如果沒有這些規定,今年北極的臭氧空洞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紐曼說:「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的波浪動力變弱。」「但我們確實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因為」蒙特婁議定書「而停止將氯氟烴排放到大氣中,那麼今年北極的損耗就會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