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發展,國家的受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確實中國經常會給世界一個驚喜,令其他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當然也有些忌憚。美國就非常關注我國的發展,關注我國有沒有啥大舉動,畢竟中國近幾年工程都不小,前段時間,美國衛星發現我們的黃河不一樣了,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
黃河,這個中國第二大河,它擁有這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是它哺育了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但是黃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有利於種植。但是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由於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進入黃河,黃河含沙量增大,在下遊大量淤積,形成地上河,形成水患。
據悉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在20年間監測到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的NASA衛星顯示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在1989年至1995年間流入渤海時慢慢向著東南彎曲逐漸變得更長更窄,貫徹中華幾千年歷史的黃河沒想到改道了。20年前,黃河還在以東南彎曲的弧形注入渤海,但是20年後的黃河入海口卻變成了一個「人」字。
自古以來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據統計,在1946年以前的幾千年中,黃河決口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在周定王五年以來的2600多年的時間裡,黃河下遊河道經歷了從北到南,又從南再到北的大循環擺動。其中決口、改道不計其數。大體上以孟津為頂點,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這樣一個大三角洲上,都是黃河改道遷徙的範圍。
2009年原本向著東北入海的河流從東北方向轉為向北,使得原有黃河三角洲的北側海岸線進一步擴充。就這樣新的河道逐步擴展,在入海黃河的作用下,一個新的半島已經形成,而舊的入海口半島則已經退縮了。其實工程師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促使黃河變道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給油氣田提供庇護。改道後海岸線上有著大量的油氣井,利用黃河改道就可以為油井創造一個新的半島。不過這項措施也讓三角洲地區的綠化和植被覆蓋情況有所改善。
而且黃河的改道和周圍水渠水庫的修建更有利於黃河的治理,中國工程師首先在黃河周圍修建水渠和水庫對黃河進行分流,同時鼓勵當地民眾積極植樹固水,保養土地目前黃河下遊的泥沙量已經大大減少,而在在上遊也修建了20多座水電站合理利用黃河。這些變化也令美國驚訝,這怎麼可能,但是中國確實用行動在完成著、挑戰各種不可能。
現如今我們的發展好了,自然要考慮得更加全面,環境生態都是重點。這些年來我們中國工程師一直都在為了黃河治理問題絞盡腦汁一旦黃河改道程可行,必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