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發飆?美國NASA衛星監控我國:秋季的東北竟洪水泛濫

2020-11-08 中國氣象愛好者

2020年10月25日,當美國宇航局(NASA)的Terra衛星飛過我國東北時,其上搭載的儀器向西拍攝了黑龍江省松花江的情況——並且通過使用紅外線和可見光混合波段來更好地區分水和陸地,在下面的圖像中,植被呈綠色,水體呈深藍色,裸地呈褐色,可見松原附近松花江和嫩江交匯,並且一同向東流向哈爾濱。

之所以NASA的衛星關注這一地區,是因為這一地區非同一般的洪水——NASA也給出了2019年11月1日衛星拍攝的這一地區的衛星圖像,可見相似的時間段,2020年的松花江和嫩江江面更寬,同時東北平原上的也增加了更多水體,這都是洪水的特徵。

今年9月,颱風「美莎克」給黑龍江帶來持續降雨,導致多地洪水泛濫,比如省會哈爾濱,暴雨導致哈爾濱出現內澇,並使得松花江等多條河流水位猛漲,當時的監測數據顯示該區域有14條河流的水位超過警戒水位,這使得當局一度暫停松花江上的水上航運,而衛星拍攝的圖像顯示,即便是到了10月下旬,松花江和嫩江的水位也遠比往年同一時期高得多,秋季洪水的影響還未完全褪去。

東北的暴雨洪水

實際上,不只是東北,2020年以來,夏季風的異常活動給我國很多地方都帶來了歷史性的降雨量。比如6月以來,異常強勁而趨於停滯天氣系統在中國中部、西南部流域產生了頻繁的強降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出現了洪水,長江的三峽大壩經歷了大壩蓄水以來的最高水位,長江中遊的洪水淹沒農田,吞噬土地,影響了全國數百萬人。

重慶遭遇洪水襲擊

截至10月為止,據新聞媒體報導,中國在2020年至少經歷了21次大規模洪水,這是自1996年以來最多的一次,這是往年的1.6倍,創1996年以來的歷史最多紀錄,也足以證明今年的氣候的確是相當異常。

相關焦點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
    美國就非常關注我國的發展,關注我國有沒有啥大舉動,畢竟中國近幾年工程都不小,前段時間,美國衛星發現我們的黃河不一樣了,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撼全球:怎麼可能?據悉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在20年間監測到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的NASA衛星顯示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在1989年至1995年間流入渤海時慢慢向著東南彎曲逐漸變得更長更窄
  • 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 我國易秋汛凍害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孫俠)記者30日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持續進而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我國易出現秋汛和凍害,東北地區還容易發生早霜凍。
  • 拉尼娜現象發展如何了?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9月,在美國發布拉尼娜現象形成之後,如今大家的討論也是沒有停止過,雖然還是秋季階段,但是對於接下來的天氣變化,特別是冬季的天氣趨勢大家都比較關心,主要就是冷冬或者暖冬的情況
  • 【地理備考】沃克環流、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
    實質上是因為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減弱,致使赤道東太平洋上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溫現象。在我國東部地區,正常情況下的氣候狀況應該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而發生厄爾尼諾時:(1)夏季主雨帶偏南,北方大部少雨乾旱。(2)長江中下遊雨季大多推遲。
  • 拉尼娜現象發展如何​了​?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9月,在美國發布拉尼娜現象形成之後,如今大家的討論也是沒有停止過,雖然還是秋季階段,但是對於接下來的天氣變化,特別是冬季的天氣趨勢大家都比較關心所以這潛意識的說明了,今年冬季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可能性較大,不過話說回來,這才是秋季的第一個月,能夠完全度過秋季暫時也不清楚
  • 小李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美國定檔
    時光網訊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擔任製片並出演的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展現了萊昂納多作為聯合國大使走遍全球,關注環境汙染、全球變暖等等環保重大問題,他看到了全世界的汙染,也準備把所見所聞通過這部紀錄片展現給全世界觀眾。影片已宣布美國定檔10月21日。
  •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今年我國會迎來「寒冬」嗎?
    綜合分析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與大氣環流監測實況,結合國內外氣候模式預測結論,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秋季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談及拉尼娜事件將對我國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氣象專家分析,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經向度大,影響我國的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
  • 陽光:2020年會發生與1998年同等規模的洪水嗎?
    如果該海域海溫變化只在±0.5℃以內,那屬於正常浮動;如果該海域升溫0.5℃以上才叫「厄爾尼諾現象」,降溫0.5℃以上叫「拉尼娜現象」。一般「厄爾尼諾現象」後肯定會發生「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表現正好相反。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很大不確定性,持續長短也有所不同,強度大小也一樣。其形成原因:跟東南信風減弱和「剎車效應」的地球自轉減慢等因素有關。
  • 太平洋深處快速變冷,拉尼娜已是大勢所趨?美國專家:仍有變數
    儘管這次事件比較弱並且很快結束,到7月太平洋已經處在中性狀態,但它對於地球大氣層的影響還在繼續,最近這段時間我國南方暴雨連連多地洪水來勢洶洶正是它暗中作祟的結果。雖然從目前來看,中性狀態可能會在整個夏季持續,但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最新預測中,已經將拉尼娜在秋季發展並持續到冬季的概率上調至為50-55%,這意味著NOAA已經發現了拉尼娜正在蠢蠢欲動的跡象。
  • 拉尼娜悄然要來?!今冬會冷嗎?
    中國天氣網訊 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秋季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同時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
  • 拉尼娜對我國影響
    正在發展中的拉尼娜是幕後推手嗎?拉尼娜的出現和維持會讓今冬異常寒冷嗎?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國慶長假期間為何降溫劇烈?  國慶假期 一股強冷空氣席捲中東部地區,從內蒙古中西部經長江中遊 一路貫穿我國南方地區。  受其影響:東北、華北等地最低溫度跌破冰點。
  • 地球被高溫籠罩,拉尼娜現象還會來嗎?今年我國是否進入冷冬?
    2020年大家討論主要話題,關於拉尼娜現象是否形成,目前已經有多個城市成功進入秋季,即將迎來冬季,這個時候大家猜測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呢?即使已經進入秋季,很多城市仍然處於烈日炎炎階段,並沒有降溫的意思,大家猜測今年拉尼娜很有可能不會來了,拉尼娜到來後會讓地球進入一個降溫階段,目前多個國家仍然被高溫籠罩,今年冬天拉尼娜真的會來嗎?
  • 今年是否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氣象專家預測:出現的概率為70%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氣象廳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就發布公告稱,根據預測的情況看,2020年整個夏季海洋區域保持氣象中性狀態的概率為60%,秋季和冬季保持中性狀態的概率為45%左右,這也意味著今年發生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事件的概率只有40%左右。
  • 地球持續活躍,拉尼娜肆虐!我國今年大概率是個「冷冬」嗎?
    9月份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山火事件,如今美國的山火還在熊熊燃燒,據說因為拉尼娜的持續影響,美國山火會持續到12月。美國宇航局發布了衛星數據顯示,如今的美國山火大氣汙染物顆粒已經進入到了歐洲地區,已經釋放超3000萬噸二氧化碳,這將加劇全球氣候變化的局面。但是也不用慌!
  • 96W撤銷TD,13號颱風鯨魚將出現「拐點」,朝東北方向移動
    從風雲衛星圖像來看,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胚胎96W已經出現了「削弱」,並且中心環流基本上已經崩潰,日本氣象廳在升級為TD之後,如今也撤銷了,所以96W不會成為今年的新颱風了。然後在29日夜間開始在日本以東洋面轉向東北方向移動。所以從時間上來說,13號颱風鯨魚將會「轉彎」了,也就是出現拐點,朝東北方向移動,當然對我國來說這是沒有什麼影響的,這還是在日本遠海區域,並且對日本也沒有什麼影響。這裡說的「東北方向」,大家不要誤以為會進入到我國來了,這個季節可以說很少有颱風會進入到北方地區。
  • 目前厄爾尼諾指數趨勢如何,會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比如大洪水?
    厄爾尼諾形成會影響我國嗎? 很明顯,厄爾尼諾形成的是全球化影響,無論是在什麼地區都將受到影響,所以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好事情,而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指出,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南北多 中間少」。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畫面令世界震撼,網友:了不起
    眾所周知,黃河是全球含沙量最高的一條河流,黃河從青藏高原發源,一路向東流入渤海,在這路途中黃河會經過覆蓋著高達300米細黃土的黃土高原,數百萬噸泥土被黃河卷積而去,讓黃河水渾濁不堪,而近期美國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在20年間監測到的
  • 美國官宣,拉尼娜降臨地球!網友:今年冬天我們又要被凍哭?
    在前幾個月裡,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水溫逐漸下降,並且在水溫距平圖上形成了一道極為明顯的「藍帶」——水溫偏低區,這被認為是拉尼娜逐漸發展的徵兆。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拉尼娜已經出現,並且有75%的概率推進到整個冬天!
  • 美國官宣,拉尼娜降臨地球!網友:今年冬天我們又要被凍哭?
    在前幾個月裡,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水溫逐漸下降,並且在水溫距平圖上形成了一道極為明顯的「藍帶」——水溫偏低區,這被認為是拉尼娜逐漸發展的徵兆。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拉尼娜已經出現,並且有75%的概率推進到整個冬天!
  • 美國NASA衛星對準我國:山東沿岸海水大範圍變色
    自從科學家們將攜帶有相機的衛星送上太空,人類對大氣的探測也開始登上一個新臺階——有圍繞地球高速飛行的衛星探測各種數據、有停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密切監視著某一地區的天氣變化,這也給了我們研究和觀察地球的機會,通過衛星,我們得以觀察颱風、火災、洪水等變化,比如在2019年的9號颱風利奇馬中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