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NASA瞄準中國東部,渤海海水大範圍變色!
美國NASA瞄準中國東部,渤海海水大範圍變色!自從人類發明了衛星之後,衛星一直在太空當中不斷地監視著人類的生活,而衛星雲圖開始出現。衛星在天空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上的點滴的變化,比如說像前幾日發現整個中國和印度的地表都在變綠,這也就說明這兩國之間的環境變得也越來越好,而近期美國的宇航局NASA又發布了一組照片,這張照片對準的是我國的東部。
-
美國NASA衛星飛過我國華東,發現浙江近海大範圍變色!
10月2日午後的衛星雲圖上看,18號颱風米娜的大部分雲系已經開始離開我國華東地區,主體已經籠罩東海和黃海,並且開始奔向朝鮮半島,對於颱風米娜來說,它對於我國陸地地區的影響基本要結束了。不過,一些朋友可能也發現了,在衛星雲圖上,江浙滬沿海的海水呈現出了紅紅的顏色,在衛星雲圖上顯得格外詭異。而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於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飛過了我國華東沿海上空,更是清楚的記錄下了這一奇怪景象——浙江東部台州、寧波、舟山多地的近海區域,海水變成了怪異的黃綠色,對比稍微離海岸線遠一些的海區,近海的海水顯得髒髒的。
-
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
新華社青島1月8日電(記者 徐冰、張旭東)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站、陸岸和海洋應急監測車、航空及衛星遙感等近日獲得的監測資料分析,受這次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同期最嚴重冰情。
-
NASA衛星對準日本:海水竟大範圍變綠!和地震有關嗎?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連日來瞄準日本北海道東部海岸附近的海域,這裡的一系列變化令科學家們矚目。5月26日,NASA的一顆衛星記錄下了驚人的一幕——在日本北海道以東的海域,深邃的海洋中泛出藍綠色的色調,並且順時針旋轉成了一個怪異的漩渦形狀,看上去仿佛是這裡打開了一個洞,周圍被染色的水在這裡旋轉著被吸入深海之下。
-
在渤海海峽建一道大壩,連接兩大半島,渤海會成淡水湖嗎?可行麼
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內海,面積達7.7萬平方公裡,海域周邊為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東省環繞,東端有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環抱,兩者最近處的距離約125公裡,常有人大發奇想地認為,如果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建一座大壩,將兩個半島連接起來,那麼從東北地區前往山東距離將近的多,交通方面不是一般的便利,而且渤海還會成為一個淡水湖,將有巨量的淡水資源可供利用,看起來真是好處多多呀
-
美國西北遭遇65年一遇高溫!海水都熱得變了色!
它在全球的海洋中都可能會出現,這種變色甚至在衛星眼中都能觀測得到,它就是水華——一種水生生物爆發產生的現象。2017年8月,北美洲西海岸的華盛頓州,這裡綠松石一般色調的水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在北太平洋地區,水通常不是這種顏色而是更深的色調。但是現在它變成了一種妖豔的藍白色。這一景象被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捕捉到。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小清河是山東省內的一條大型河流,也是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之中,全國範圍內重點監測的20餘條入海河流之一。50歲的羊口鎮近海漁民協會會長孫效寶說,光子魚和米蝦原本是很低等的水產,過去人們都不怎麼吃,但它們耐汙染,還少量存活在小清河入海口。 這天是8月28日,距離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已近三個月。
-
汙染侵蝕渤海三大灣近岸海水質量堪憂
記者查找資料獲悉,上世紀80年代,渤海三灣——山東的萊州灣、天津的渤海灣以及遼寧的遼東灣,尚是中國的黃金海洋漁場,有魚盆、蝦盆及聚寶盆之稱,海產品產量佔全中國海產的40%多。此外,渤海充當了黃海、東海相當品種水生動物的產卵場,但近年來魚蝦難覓。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巡視員王詩成曾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整個渤海年產野生對蝦4萬噸,僅萊州灣就1.6萬噸。
-
我國最大淡水湖突然變黃變大,NASA衛星照的清清楚楚!這是為何?
當人類將載有相機的衛星送上太空,觀測地球也遍開始進入了新紀元——現在,地球上空有許多顆衛星正監視著地球的種種變化,讓人們能夠詳細觀察各種異常事件。比如對於我國來說,近日衛星就發現,我國長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最近突然變色了!
-
我國的內海「渤海」的存在,對於我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沿海國家,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我國大陸海岸線的總長度約為1.8萬千米,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至南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其中位於最北部的「渤海」被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包圍,只通過東南方向相對狹窄的水道和外海相連,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
為治理渤海汙染專家建議 挖條河切斷山東半島
構想真大膽 「為什麼國家對渤海治汙越來越重視,渤海汙染反而越來越嚴重?」王詩成說,之所以提出這一大膽構想,有兩個原因,一是渤海治汙難度大,二是即使達標排放,渤海也受不了,因為渤海是半封閉海灣,水體交換太差,過去渤海是個大魚池,現在沒魚了,水體必然富營養化。「正因為這個原因,我提出打通它,目的是解決水交換問題。」
-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於仁成:我國近海藻華災害現狀 【智匯海洋 No.142】
在渤海周邊海域,遼東灣、萊州灣和渤海灣3個海灣的赤潮問題最為嚴峻,歷史上曾多次暴發大規模赤潮。渤海是重要的經濟動物產卵場和育幼場,在近岸海域有許多重要的海水養殖區,赤潮對渤海的海水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破壞。
-
強冷空氣來襲,渤海黃海海浪藍色預警!海冰發展迅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1月6日開始,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渤海和黃海海域,預計6日夜間至7日白天,渤海將出現3.0米到4.0米的大浪到巨浪,黃海將出現4.0米到5.5米的巨浪。遼寧和山東沿海將出現2.5米到3.4米的大浪,天津沿海將出現1.5米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近岸海域警報級別為藍色。請濱海遊客和海上作業船隻注意安全,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根據衛星遙感及沿岸監測,受2020年12月底的寒潮影響,渤黃海近岸海域海溫氣溫大幅下降,冰情出現了明顯發展。
-
被忽視已久的渤海,究竟有多美?
(環渤海景觀群範圍示意,以渤海海域為核心,同時也包含遼東半島東部、山東半島東北部緊鄰黃渤海分界線的部分黃海景觀,製圖@陳志浩&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你沒有理由廟島群島(渤海海峽與廟島群島衛星影像圖,圖片來源@谷歌地球)▼島嶼之間的水域是船隻進出渤海的水道也是渤海最深之處
-
衛星抓拍地球: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突然變綠了
2020年2月23日,當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飛掠過北美洲東部大西洋沿岸的時候,衛星上搭載的中等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特別是衛星收集到了從美國首都華盛頓以東的德瑪瓦半島到加拿大東部的新斯科舍半島的衛星圖像,可以看到的是,近岸的海水顯示出了和遠海深藍色不同的鮮綠色
-
黃渤海為保護魚種 伏季休漁全面啟動
中廣網濟南6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18時41分報導,今天上午,2010黃渤海伏季休漁全面啟動,以修復黃渤海脆弱的漁業生態系統。各沿海省份加大海上執法力度,確保休漁期海上治安穩定。
-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戈壁荒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和半荒漠的地區,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中國主要的幾個沙漠地區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這些地區以荒涼的生態環境和惡劣的氣候而聞名。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這些物種包括全球僅存數百隻的勺嘴鷸,全球野生遷徙種群僅存1000餘只的丹頂鶴,全球僅存3000餘只的白鶴,以及全球幾乎所有的小青腳鷸、大濱鷸和大杓鷸。 這裡是華北平原與太平洋風雲際會的前哨,既有宏大的景觀,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黃河和長江,兩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與海河、淮河一道,揮灑出渤海灣西端和幾乎整個山東半島以南的黃海岸線。
-
日本以南突現巨型「冷水坑」,美國衛星急忙對準!它對氣候影響大
自從7月中旬開始,西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一改之前的萎靡、偏東偏南的狀態,開始迅速的向北推進,在7月下旬,這種北上導致了我國中東部迅速的開啟了大範圍高溫天氣。而在大範圍高溫開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迅速北抬的時候,西太平洋的暖水區域也開始迅速北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