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林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編輯
"在我們的腦海中,超級英雄可以飛天遁地,擁有各種高科技工具和超能力。要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救人的能力,而且總是能在合適的時間及時讓人倖免於難。
現實中的科學家與電影裡的超級英雄有什麼不同呢?無論在哪裡,無論是什麼時間,科學家們都會想出解決方案來幫助人們。
所以我喜歡科學,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超級英雄,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拯救生命。"
上面這段話,整理自一位15歲美國印度裔高中女生Gitanjali Rao在TED Talk的分享。Gitanjali Rao是誰?
我們都知道,每到年末,《時代》雜誌都會評選出「年度風雲人物」,今年首度增設「年度風雲兒童」(Kid of the Year)獎項,Gitanjali Rao就是第一位獲獎者。
Rao從很小開始,就是一名小科學家和發明家,但她之所以能從5000多名8-16歲獲競選提名的孩子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她的科研能力。
(Gitanjali Rao登上2020年時代周刊封面)
她的科學之路
開始於一場震驚美國的水危機
Rao出生在高知家庭,父母都有學術背景,而且非常保護她的好奇心。二年級的時候,她受到居裡夫人故事的啟發,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學和技術來創造社會變革。而她真正付諸實踐,是在一場危機爆發之後。
2015年10月,美國密西根州「弗林特水危機」爆發,當時有很多居民出現了皮疹、脫髮、癲癇等症狀,還有至少8000名兒童鉛中毒,被診斷出貧血症。
身處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Rao當時覺得很震驚。4、5歲時曾經因為在印度生活時飲用了含鉛的井水,生病了一個星期,這個經歷一直提醒著她乾淨的水對人類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這個事件爆發後,當時年僅10歲的Rao就在想自己可以做點什麼呢?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發明,可以讓居民自己就可以便捷、迅速且準確地檢測水質?然後她想到了碳納米傳感器。
聽起來很驚訝對不對?且不說她對這個傳感器技術有沒有認知,一個10歲的小孩真的有能力研究出一個可用的檢測裝置嗎?其實,Rao的父母當時也持懷疑態度,但最後他們還是放手讓Rao大膽去嘗試了。
12歲那年,Rao與3M科技公司的一名科學家合作,開發了一款有助於檢測水中鉛含量的設備。她藉助9伏電池、鉛傳感裝置、藍牙擴展和處理器開發了一個名為Tethys的裝置(Tethys是希臘神話中淡水女神的名字)。
(Tethys鉛汙染監測儀)
這個裝置真的實現了她的設想,不僅便攜,操作也很簡單,只需要通過藍牙將其連線到智慧型手機上,再將其放入水中,等待幾秒鐘後,它就會將水的狀態值——"安全"、"輕微汙染 "或 "危急"——發送到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Rao憑藉Tethys這個發明,從Discovery Education與3M科技公司聯合舉辦的「青年科學家挑戰賽」決賽中突圍而出。後來她與丹佛水處理廠合作,並為她的發明準備了一個原型。這個效率高、成本低的設備,也讓她最終獲選「美國傑出青年科學家」,並幫助她在福布斯 "30歲以下 "榜單中獲得一席之地。
自此,她聲名大噪,但這只是她在科學道路上的一個開始。
用科技幫助他人成長
Rao從小就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小時候她每天的目標是想讓別人開心,後來當她對科學有了熱情後,她的目標是想發明科學技術裝置,幫助他人。而現在,她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種正向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作為一個青少年,她關注到自己所在的城市青少年自殺率最高,其中大多都跟「網絡霸凌」有關。為了營造一個安全的上網環境,讓大家能夠友好交談,她研究推出了名為Kindly的app和瀏覽器擴充功能。
首先由Rao設定可能造成霸凌的詞彙,接著AI會自主檢測類似的字詞,當AI檢測到青少年準備發送的字句中含有相關詞彙時,會予以提醒,並讓青少年自己選擇修改發言、或是照原樣發送。
Rao說她的用意並不是「懲罰」,因為她了解這個年紀的同齡人有時候話會說得比較重,她想做的,是提供「停下來思考」的機會,這樣你可能就知道下次該怎麼做了。
她的這項研究也得到了很多同齡人的認同和讚許,網絡上很多人都說Kindly不像「監視」,而是一種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Rao這種用科技「幫助他人成長」的精神,也反映在她協助別人發光發熱的行動中。
Rao覺得並不是只有年長的白人才可以成為科學家,身為一位「非典型」科學家,她認為很多青少年都充滿潛能,只是缺乏起點。
「這件事如果我能做到,那麼你也能做到,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得到。」
(Rao在Tonight Showzuo 做實驗)
她不僅自己想解決全球各種問題,她還希望激勵和鼓舞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目前她已經與世界各地的學校、STEM組織的女孩、博物館,以及上海國際青少年科技集團、倫敦皇家工程院等更大的機構合作,舉辦創新工作坊。這些每周一次的課程已經覆蓋了全球28000多名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我們所參與的一切都擁有科學,我認為那是最大的成就,科學很酷,創新很酷。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創新者,任何人都可以做科學。」
希望能「解決世界各種問題」
Rao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不僅僅表現在自己所在的國家,而是將視野放大到全球,她關注到其實現在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的許多問題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新問題還是歷史遺留問題。
強大的力量帶來巨大的責任,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恰恰就是她選擇去解決更大的世界問題的第一步。
我真的很想成為自己的科學英雄。不只是我在創造什麼,還關乎我作為一個人的身份。我為解決問題而感到興奮,這就是為什麼我想成為科學超級英雄。
比如說,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她利用3D列印技術,自己設計出新型的防護口罩:
還有她目前正在研究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幫助檢測水中的生物汙染物(如寄生蟲)。她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既便宜又準確的方法,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能識別水中的生物汙染物。
這樣看下來,Rao好像無所不能,什麼問題都研究,但其實她做的這些事情、這些領域都是自己感興趣的。
「不用試圖解決所有問題,只要專注於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就足夠了。」
她之所以選擇解決水汙染問題,只是因為解決方法涉及到她最感興趣的基因科學,她堅信:就算你想做的是像「更容易撿起垃圾」這麼小的事情,也能帶來影響力,不用覺得一定要做大事。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想做的事情」
科學之外,Rao還是一個興趣非常廣泛的女孩。
9歲起就開始學習古典音樂,還擅長彈鋼琴、印度古典舞、唱歌、遊泳和擊劍。
有人會覺得,課外活動排得這麼滿,都要累垮了吧?但Rao覺得自己很清楚自己喜歡做的事和不需要做的事情。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喜歡研究我的發明,我喜歡卡塔克舞,我喜歡唱歌。即使有時很困難,我也會提醒自己,我在做我喜歡的事情。
此外,在學習方面,她也有很強的自驅力,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很清晰。
她大學的目標院校是麻省理工學院,平常最喜歡也經常閱讀的書籍就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次閱讀都嘗試將書裡的知識和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聯繫起來,希望給自己的科學實踐帶來不一樣的靈感。
除Gitanjali Rao外,今年《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風雲兒童」還有4位候選人,他們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以一種有趣和易於理解但非常有影響力的方式做出改變。
14歲的Tyler Gordon,他有先天性耳聾和口吃。但他在10歲時他發現了自己的繪畫天賦,畫畫使他突破了自我,擺脫了欺凌,不再害怕口吃,甚至克服了對公開演講的恐懼。4年裡他為激勵他的黑人偶像花了500多幅肖像,自此他的肖像畫受到全美關注。
左臂殘疾的14歲女孩Jordan Reeves,通過設計,為孩子們設計了一款可3D列印的兒童假肢和四肢不便兒童專屬玩具,為更多殘疾兒童提供幫助。還和母親共同創立「Born Just Right」非營利組織,為更多有先天缺陷的孩子提供設計和STEM資源。
Bellen Woodard雖然只有10歲的,為了對抗種族歧視,消除大家的種族刻板印象,她製作了12種「膚色蠟筆」,成為了父母與孩子進行種族對話的有效工具。她還是一個「蠟筆活動慈善家」,成立公益組織More Than Peach,為美國各地的孩子捐贈價值4萬多美元的「膚色蠟筆」和素描本。她的蠟筆已被維吉尼亞歷史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
16歲的Ian McKenna,從三年級開始就有了幫助更多孩子消除飢餓的想法。所以多年來他和家人一起種植食物,為鄰居甚至其他社區贈送有機蔬菜等。不僅如此,他還尋求到學校和社區的幫助,目前已經給很多家庭提供了超過1.8萬斤的有機食物。
這五位「年度風雲兒童」入圍者,其實年齡都不大,但他們從小就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社會上的各種問題。這讓我想起了Tyler Gordon入圍後在採訪說的一句話:
Working hard makes you a contender but believing in yourself makes you a Champion.
努力工作讓你成為競爭者,但相信自己讓你成為冠軍。
參考資料:
環球人物.12歲成美國傑出青年科學家,15歲登《時代》封面,印度裔少女的開掛人生,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