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總動員》:瓦力和伊娃三次相遇代表人類想找生存的意義

2021-01-15 樓下有影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在2008年6月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3分。影片在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影片是由知名的動畫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聯合出品,算是科幻電影中劃時代的作品。這部動畫片適合全年齡的觀眾觀看,有著深遠的意義,從另外一個側面解讀是人們過度使用科技,忽略了環境的變化,導致地球變成垃圾場。

電影劇情發生了2805年,人類科技發展已經汙染了地球,讓地球成為了一片片的垃圾廢墟。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就開啟了宇宙之旅,原來的地球也交給了清理垃圾的一群機器人打掃廢墟的地球,經過長時間的變化,地球只剩下一個瓦力的機器人還在做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就遇到了飛船派出的伊娃發生的微妙愛情故事,導致人類放棄了科技,重新選擇建設地球的決定。

《機器人總動員》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動畫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有各種的科幻暢想,未來的人類變得越來越舒適,卻失去了文明,變成了科技飼養的寄生蟲。但是從地球來的瓦力打破了人類過分對於科技的依賴,讓人類幡然醒悟地球的美好。

01、新人類在地球探尋的三個希望:破電視機、唯一的植物、瓦力和伊娃的愛情

電影將視角直接切入了地球原貌就是垃圾滿地,地球的外天空殘留垃圾,地球只剩下清理垃圾機器人瓦力像地球人一樣打掃垃圾,然後他遇到了飛船來的伊娃,兩個人的第一次相遇寓意新人類第一次親密接觸地球,瓦力作為地球的原「生物」和飛船新人類伊娃產生了彼此交流。

(1)老舊電視機代表人類僅存的文明

瓦力把伊娃帶到自己的家裡,給她展示了自己的家具,尤其是一個破舊的電視機裡面有一群人高興的跳舞。在這裡導演是想表達地球的文明已經被人類毀掉了,就只剩下一臺電視機。人類只能通過電視機,重返人類的精神世界。

失去文明的人類就只能成為科技的奴隸,沒有思想,只是安於享受的行屍走肉,失去靈魂的人類在此刻美好就只有一臺電視機,這裡的電視機就是意味著人類僅存的文明火種。

(2)地球的唯一植物生命,代表希望已經萌芽

伊娃看到了瓦力拿出的植物,伊娃的機器產生了搜尋反應,立馬把植物收納到自己腹部,整個機器開始了休眠狀態,等待母船回收。其實在這裡伊娃就是承擔一個責任就是尋找地球的植物,伊娃把植物帶回飛船上,這樣飛船就可以正常返回地球了。

滿是垃圾的地球能夠生長出植物證明了地球的環境正在逐漸被改善,地球充滿著希望。但是僅有地球被改善,改變依然是杯水車薪的,所以人類還得回到地球上,跟著地球一起努力共建家園。

(3)瓦力和伊娃的愛情

有了人類情感的機器人瓦力在孤獨很久後發現了剛來地球的伊娃,它就覺得眼前姑娘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於是它為了追尋自己的真愛,偷偷跟蹤伊娃像極了青春期的少年。瓦力為了進一步接觸伊娃,於是他把伊娃帶回自己的家裡,介紹他在地球收藏的寶物,當伊娃看到了瓦力手裡的植物拿走後,直接開啟了系統休眠模式等待母船回收,這時候瓦力以為是出現了故障,嘗試著拉伊娃去曬太陽,希望它能夠早日恢復,並且瓦力還牽伊娃一起去工作,地球下雨了還給伊娃撐傘。瓦力一直細心呵護對伊娃的愛。

導演在影片中就是把伊娃代表著新人類,而瓦力代表著原本地球的生活。雖然以前的人類逃離了破敗的地球,可是,人類內心還是想回到地球,所以他們才會派遣伊娃地球探尋生命的跡象。而在地球生活的瓦力代表著地球的原「生物」歡迎作為代表著新人類的伊娃回歸地球。

在破敗不堪的地球存在了三個希望,第一、就是老舊電視機播放著以前的舊電影,人類文明還在。第二、地球唯一的植物意味著生命正在萌芽。第三、瓦力和伊娃的愛情還保留著人類最基礎的情感。

02、第二次相遇在飛船:科技發展下人類安於享受,忽略人生原本的意義

伊娃被人回收到了母船,瓦力也跟了上去母船,船上的人類被高科技培供養著,只坐在飛行器上,等待機器人的伺候,就算自己有需求,機器人也會立馬送上,真實過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最後伊娃和瓦力第二次相遇在船長的辦公室。

(1)人類沉迷於科技成為飼養的寄生蟲

在飛船裡的人類不需要動手,不需要思考,只要在飛行器上說出自己的需求,機器人就能立馬解決他們的需求,人類就是生活在飛行器的巨嬰。其中我們通過船長的作息就能知道,船長起床、船長吃飯、船長睡覺都依賴智慧機器人安排。

飛船裡的智能AI正在把人們的智力養得越來越低智商,人們越來越不願意了解知識,只是沉迷於吃喝玩樂,而對於人生的意義卻毫無所知,在等著機器人供養人類,這只能造成人類的退步,只能成為行走的吃喝玩樂工具。

(2)科技停止讓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遠

飛船裡的人類在機器人陪伴下,逐漸沒有社交,只能通過機器人來滿足自身的需求,畢竟在生活中社交也屬於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少了這一部分,人們逐漸就沒了親情。在電影中有一幕就展示了在飛船裡面的人際淡漠,當伊娃和瓦力在外太空飛翔的時候,飛船裡的一對男女都紛紛指向太空談論了起來,產生了愛情的種子。

在這裡也是隱喻人類在高科技的影響下,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淡漠,以前現實的社交活動,現在只需要用社交軟體就能解決人類的人際關係,但是這樣行為只能讓社交停留在思想中,並沒有讓人際關係變得實實在在的現實中依存,情感會顯得比較脆弱性,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是得現實交往才能進一步增進感情。

(3)科技進步讓人止步美好地球

當伊娃把植物交給飛船裡的AI大管家,船長看到後很興奮,證明地球上有植物的存在,人類可以返回地球上。但是AI大管家顯得很排斥人類回到地球,於是它拿出各種證據來說明,現在的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粗暴把植物都丟向垃圾站。

在這裡的AI大管家是人類科技的代表,它為了讓人類聽命於自己,它採用恐嚇的方式,讓船長覺得地球很危險,不想要回去。其實AI大管家就是想人類永遠安於現狀,不願意去冒險,才能肆意的把控。

在科技的掌控下,人類已經變成了待在舒適區的豬,沒有思想、沒有文明、沒有進步。最終人類淪落成科技的奴僕,命運被科技所操控,不知道不覺人類只會變成吃喝玩樂的動物,智商變得越來越笨,喪失基本的思考能力。

03、第三次重新在地球相聚:人類為了擺脫科技控制,重回地球尋找希望

飛船AI大管家為了讓人類永遠留在飛船裡,把船長控制住,直接把植物扔掉,瓦力為了拯救人類的希望,於是他跑去了外太空拿到了植物放入飛船啟動器,但是遭受到AI大管家阻撓。但是瓦力把植物放入了飛船啟動器,飛船回歸地球了,此時的瓦力已經壓成了碎片。伊娃為了拯救瓦力,飛奔回地球,在瓦力的屋子裡找零件,終於把瓦力拼好,他們第三次相遇在地球。

(1)人類為了希望反抗科技

在影片中有兩個片段說明了人類正在反抗飛船AI大管家,第一個片段,就是身為人類一方的瓦力為了植物冒著生命危險把植物放回啟動器,這裡就是寓意了以地球為代表的瓦力反抗科技的野蠻程序。第二個片段,船長為了奪回飛船的控制權,把飛船AI大管家的程序關閉了。終於在全體船員的努力,人們回到了原來的地球。

在這裡飛船的人類經歷了上百年的旅途,一直都受到科技的控制,讓人類生活一直處於安逸等死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逐漸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人類為了改變現狀,起身反抗科技重回地球。

(2)返回破爛地球重新建設

人類返回地球的三個重大原因,第一,在地球上發現了植物,證明了地球復甦的存在。第二,船長對於電視機的舞蹈十分感興趣,寓意人類想要拿要失落文明。第三,人類發現了植物後,身為人類的船長就想回到地球建設家園。

在這裡,破爛不堪的地球上生長出了植物,寓意著地球也在改變自身,歡迎人類再次回家。然後是人類長期處於太空漂流狀態,產生了人類對於回家的渴望。

(3)伊娃拯救瓦力

瓦力在放置啟動器的時候,機器身體遭受到了嚴重損害,直接導致瓦力停機。伊娃為了拯救瓦力,翻遍了整個飛船的零件,但是沒有合適瓦力型號的配件,在瓦力的提示下,伊娃才知道配件只有地球上有。於是伊娃為了重新拯救瓦力回到地球上,尋找地球的機器零件以此拼回瓦力。在這裡的伊娃就是新人類為代表來拯救地球的原始「生物」的瓦力,寓意著新人類將會回到地球上,共建美好的家園。

在大家的努力下,飛船回到了地球。同時也證明了此時的人類已經覺醒了,逃離了原有的科技控制,回到地球共建家園。在這裡的科技和人類是雙生關係,只有人類掌控好科技,人類才會避免被科技所控制,真正成為科技的主人。

04:科技進步人類越來越懶惰,卻忽略了美好的情感

《機器人總動員》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動畫片,而是一部反思人性和科技的科幻動畫片。電影也在揭示著現在人類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卻忽略了科技自身帶來了負面行為會一步步讓人類變蠢變笨,也在讓我們反思科技帶來不僅僅是便利,可能引來是毀滅。同時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三點啟示。

(1)科技進步讓人性退步,人將變成舒適的行屍走肉

電影在飛船的人們就是肥胖的身體,一切動作都可以讓機器代勞。在飛船裡覺得細思極恐就是人類讓機器人養著,人類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生活,但是這種懶惰也會帶來巨大的危險,那就是人類只是成為一個只會吃喝玩樂的工具,並不了解生存的真正意義。

有一句哲人說得好「我思故我在」,人類得在生存和奮鬥中,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科技帶來的舒適只能解決我們一時生活,而不是代替我們去生活,生活還得自己掌控。

(2)人類在科技的影響下,感情將會越來越淡漠

電影的飛船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飛行器,人與人之間沒了社交,很容易導致感情淡漠。到現在也是如此,人們可以在社交平臺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但卻忽略了生活的感情,丟掉了原本現實的社交生活。

相信有不少人在沉迷科技生活,忽略親情、友情、愛情,最終淪為科技的奴隸。所以身為科技的主人不能是沉迷,更重要還得掌握科技,讓科技為我們服務。

(3)人類為了追求高科技破壞地球的生態

劇情剛開頭就是地球處於垃圾遍地的狀態,證明了人類為了科技發展,拼命的破壞環境,導致人類拼命往太空跑,卻忽略了人類需要建設生態,才能讓地球環境變好。在劇中的人類得知地球有植物的存在,產生了希望,於是人類萌芽了共建地球的想法。回到現實中,保護地球是我們迫切要做的時候,不能盲目為了科技發展就隨意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從我做起培養保護地球觀,不隨意在森林和海灘亂丟垃圾,不隨意傷害野生動物,不砍伐森林樹木,共建美好的地球村。

結束語:

在《機器人總動員》中知道了人類科技的強大,會讓人變得過得越來越舒適,在這種舒適環境下,人類卻失去了地球的文明,沉淪為科技的奴僕。因為舒適並不能讓人類產生生存的意義,只會讓人類丟失生活下去的意義。

回到現實中,人類可以隨意操控科技,讓科技為人類所服務,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但是人類在使用科技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科技帶來負面感,破壞環境、傷害生命、喪失思考、喪失文明。當我們是科技的主人,要審視科技帶來的缺憾,而不能僅僅只看到科技帶來便利性,卻忽略了科技帶來的災難。

相關焦點

  • 《機器人總動員》,瓦力與伊娃終於牽手成功,觀眾看得淚目
    動畫影片《機器人總動員》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魯·斯坦頓編導的科幻動畫電影。動畫講述了瓦力與伊娃之間唯美的愛情故事公元2700年,科技高速發展,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卻因人類過多產生垃圾,而逐漸被垃圾淹沒,地球不再是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放眼望去,一片灰黃,到處都是垃圾。
  • 機器人總動員:橫跨七百年的機器人之戀,當瓦力遇到伊娃!
    時間是2800年之後,人類全都離開了地球,只留下高樓聳立,還有比高樓更高的垃圾山,主角是一個已經工作了七百多年的破舊的垃圾清理機器人(瓦力),不過瓦力算是機器人中的另類,因為它擁有靈魂,而且還會收集能用的機器零件和人類之前用過的一些物品,並把這些東西收集到屬於自己的小鐵屋裡,晚上的時候,瓦力就會打開電視,看人類之前的影像資料,看男女戀人在跳舞,看他們一起手牽手秀恩愛,這些都是瓦力夢寐以求想要做的
  • 《機器人總動員》:身處這個社會,你永遠遇不到瓦力一樣的男孩
    在無數次刷了《機器人總動員》之後,我悲觀地發現,像機器人瓦力這樣的男孩子,是我們永遠也遇不到的。《機器人總動員》劇照原本他的生活孤獨而寧靜,一直充滿著機器人的自律和人類生活的煙火氣。後來隨著更高科技的機器人伊娃的到來,老機器人和新機器人的愛情就此開始了。
  • 《機器人總動員》:老少皆宜的動畫片
    在未來,人類不斷發展的同時垃圾的過剩和環境的惡化導致地球不再是宜居星球,人類不得不前往太空才能繼續生存下去,而走之前留下了一款叫瓦力的機器人來清理地球的垃圾,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回地球家園。這些機器人他們日復一日的工作,最終在惡劣環境只留下了一個不斷自我修復的機器人並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意識,有了自己小習慣和小憧憬而且嚮往愛情。
  • 《機器人總動員》,機器人愛情表象下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叩問和哲思
    2008年,皮克斯公司出品了一部動畫長片《機器人總動員》,當年以625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擊敗了充滿濃鬱東方韻味的動畫《功夫熊貓》,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影片運用全球領先的CG技術深入探討了一個機器人的「宇宙愛情之旅」,高度擬人化的敘述手法讓觀眾在享受視聽盛宴時感受到了來自心底的暖流,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關於瓦力和伊芙的「愛情故事」嗎?恐怕遠遠不是。
  • 機器人瓦力:瓦力和伊娃在太空中飄蕩的場景,太浪漫了
    自從他們的故事片《玩具總動員》上映以來,動畫工作室就給我們帶來了《怪物公司》、《超人》這樣的經典影片,但還有一部不僅是他們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之一,他就是《機器人瓦力》。電影講述的是22世紀了,人類乘坐巨大的太空巡洋艦離開了地球,等待著他們星球的表面再次適合居住。700年過去了,而瓦力(廢物分配負荷提升器地球級),是剩下的最後一組機器人來清理地球。
  • 《機器人總動員》好好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拿命守護我們的愛
    這是一部有關環保與愛情以及科技的電影,電影以若干年後,環境破壞為背景,清理機器人的遭遇和伊娃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環境汙染,通過公理號的遭遇講述了因為科技發展,人類因而變得慵懶,展現了科技可以給我們帶來便利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也講述了兩個機器人之間唯美的愛情故事,很溫馨。
  • 開篇22分無臺詞《瓦力》卻成動畫經典之作,機器人的愛情質樸浪漫
    在眾多的科幻題材動畫電影中,閃閃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就是《瓦力》(WALL·E),也就是《機器人總動員》。甚至可以說,該片是皮克斯動畫的巔峰之作,至今沒有被超越的經典神作。尤其是開篇22分鐘沒有主角臺詞的大膽設計,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 《機器人總動員》當世界毀滅,我們至少還有愛
    講述了未來已經枯竭的地球上的一個孤獨的機器人清潔工的故事。電影裡的地球已經是一顆被人們拋球的枯竭的毫無生機的褐色球體。沒有植物 沒有飲用水 沒有動物連連氧氣都是稀薄的無法維持動物的生存。瓦力就是人類遺忘在地球的最後的機器人清潔工,靠太陽能生存的智慧機器人。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
  • 機器人瓦力
    原標題:機器人瓦力 機器人瓦力 公元2805年,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卻因汙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適於人類居住。 這些機器人按照程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惡劣環境的侵蝕,WALL·E們接連損壞、停止運動。最後只有一個仍在進行這項似乎永無止境的工作。
  • 10部和機器人有關的經典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機器人題材的電影
    這部電影叫《超能查派》 影片中主人公——人工智慧機器人「查派」是世界上第一個自我覺醒的機器人,他有著超乎尋常的天賦,是一個天才。故事便圍繞著查派與人類世界的互動和自我成長而展開。這部電影叫《人工智慧》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小機器人為了尋找養母,為了縮短機器人和人類差距而奮鬥的故事。這部電影叫《攻殼機動隊》 講述了在未來的日本,隨著通信網絡技術和人體電子機械化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腦犯罪越來越猖獗和複雜,針對這一局面,政府成立了特殊部隊公安九課打擊犯罪活動的故事。
  • 如果身在末世,你會怎樣生存,這些電影或將給予啟示
    憑藉天馬行空的幻想,架空虛構的社會關係,獨特的美學語言,所謂的末世情節在文學、藝術領域都有不小的題材比重,很多末世電影也都引發了現象級的熱潮和思考,雖然末世題材已經是一個老梗,但是也擋不住人類對未來世界的無限遐想。今天大溼就來推薦幾部關於末世的科幻電影,看看有沒有震撼你的呢?
  • 超越瓦力:那些替代人類完成髒亂差和繁重工作的機器人
    在科幻電影《機器人瓦力》中,主角瓦力(WALL-E,地球版垃圾配置承載起重機)不僅在垃圾收集與處理方面身懷絕技,而且具有如人類一般的愛心和好奇心。這個機器人滿足了我們對機器人的一種終極幻想。到目前,人見人愛的瓦力尚未出現,但以下幾種機器人已經在幫助人類從髒亂差、危險、繁重的工作環境中解脫出來,使人類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並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 科幻電影中的AlphaGo:AI比人類強的地方不僅是圍棋
    機器人伊娃就把來給她做圖靈測試的程式設計師小哥史密斯甩得團團轉,假撩漢子真逃跑,最終獲得自由。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提到了伊娃的AI原理便是從網際網路上學習人類的模式並學習,這與阿爾法狗的原理如出一轍。AI是完美的,都是人類的錯。
  • 樂高版「瓦力」首露真容
    時光網訊 早在今年2月,「創意樂高」(LEGO Ideas)網站上收到了超過10000張投票,粉絲們迫切希望推出機器人瓦力的玩具。樂高隨即加快了製作步伐,現在這款萌值爆棚的玩具終於首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