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罵「王八蛋」的來歷考證,這個詞是否來源於「忘八端」?

2021-01-21 瑜論新知

前些天看到一篇冷知識科普,說國罵「王八蛋」來源於「忘八端」。

而「八端」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因為自身帶有的考據癖症候群本能的敏感性,總是感覺哪裡不對勁,就覺得應該不是這樣,隨之自己就對王八蛋這個經典國罵的詞嚴刑的考證了一番,結果發現「忘八端」的這個說法的確有點問題。

說王八蛋這個詞就是來源於「忘八端」,這是值得商榷的。

01明清小說中的「忘八」

前幾日刷微博,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說是王八蛋來源於忘八端,聽上去是似乎很合理,但我覺察到一點問題,就是八端這個說法在儒家確實有,但並不常見,文人都很少用的詞,應該也很難流入民間成為俗語。

於是我就開始了漫漫的「忘八端」的考證之旅。

「忘八」這個詞,在明清中是極常出現的,可見當時社會就已經很流行這樣罵人了。就比如《金瓶梅》,《紅樓夢》這樣有名的名著,更是「忘八」一詞的重災區。

在《紅樓夢》中出現忘八這個詞,共有19次,而且每次表達的意思都不大一樣。

在《紅樓夢語言詞典》「忘八」詞條中,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烏龜和鱉的俗稱;

烏龜俗稱「王八」,亦作「忘八」「王」與「忘」是諧音。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賈寶玉對林黛玉說:……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在此處,「忘八」並非罵人,只是說明「忘八」即負碑的石龜。

第二種解釋:指妻子有外遇的人;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中,寶玉、薛蟠、蔣玉菌、雲兒在馮紫英家宴。寶玉提出行酒令,薛蟠的酒令是「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薛蟠接著解釋道「一個女兒嫁了漢子,要當忘八,怎麼不傷心呢!」第六十七回裡,鳳姐道,『這個人還算造化高,省了當那出名兒的忘八。」這與第六十六回裡柳湘蓮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我不做這剩忘八。」

第三種解釋:罵人的話;

忘八蛋,忘八羔子等都是古老的罵人傳統。

在《紅樓夢》中,喜歡罵人「忘八」的主要有兩個人:王熙鳳和焦大。

王熙鳳除了罵人「忘八羔子」,還喜歡罵人「忘八崽子」、忘八蛋」。例如:第四十五回中,王熙鳳罵周瑞家的兒子:「這樣無法無天的忘八羔子,還不捧了做什麼!」

從這些小說中的「忘八"詈語中,我們能看出忘八一詞遠比忘八端一詞用得多,而且明清時期的小說中,王八蛋是直接用忘八蛋,或者忘八羔子來表達的,更充分說明了忘八端的說法的不靠譜。

包括在《金瓶梅》這部明初小說中,更是完全都只用「忘八」二字,從來看不到忘八端的說法。(不信你們自己用學術的眼光翻一遍《金瓶梅》全書)

02儒家語境中的「八端」

我們在儒家語境中分析「八端」,可以看到,其實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更多稱之為「朱子八德」,是由宋代大儒朱熹所提煉而出的,即便是忘八這詞真的指的是忘記這八個教誨,那麼流傳到後世,也更多會稱之為忘八德,而不是忘八端。

比如小說《繡雲閣》的第一三八回 「遣彩鸞空中捧詔 登八境座裡談元」中就有一句:「子自奉命臨凡,脫胎三緘,墜入四害之鄉,不忘八德之舉。」

而我們去查證,「八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個說法,也會發現這似乎是清朝時期才流行的說法,比如清代小說《爭春園》 第九回的「吳經略奉旨伐寇」就有一段:

「史通聽了,大怒道:「誰是忘八?我同你是世交,因何 …… 一日宿娼,忘其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故為「忘八」。這豈不是怪錯了人?」

除了小說之外,各類清朝的學者型書籍,也都秉持這種忘八的觀點。

比如網上的忘八端考證文所最常引用的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的「雜種、畜生、王八考一章」說:《五代史》:王建少時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裡人謂之"賊王八"。此又王八之稱之所始也。《金史》亦有王八,與王毅共守東明,兵敗被執。王八前跪將降,毅以足踣之。此則不可與王建並稱為賊。明人小說又謂之"忘八",謂忘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也。」

而且八端的說法,遠沒有三綱五常什麼的深入人心,可以說在歷史上基本上就沒有流行過和造成多大的影響過,雖然出處可能比較早,在漢朝的《春秋繁露》中有:

《春秋繁露》:此孟子之言,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

所以這個所謂八端,其實完全不該與三綱五常並列,不過現在的國學班都喜歡搞三綱五常八端這樣的並列騷操作,因為聽著比較有氣勢。

所以直接搜八端的科普,也就能搜到一大把。

北宋歐陽修所修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記載,王建年輕時是無賴之徒,專從事偷驢、宰牛、販賣私鹽的勾當,王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正巧第八,他同鄉裡的人叫他「賊王八」。故「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主王建。

這種說法也相對靠譜,因為忘八這個詞的流行似乎也就是唐朝後的事,在此之前是無見的。

目前少微君我個人所找到的最早的忘八記錄,還是在《全元曲戲文》中,有一段:

「第三十九出天湊姻緣【山坡羊】.........學生正染病間,被他父親--也是王尚書--偶然遇見,奪回去了。(淨)咳!這個天殺的老忘八!」

至少能證明元時已經有了忘八一詞,宋朝時不排除已經有了忘八的說法(王八一詞是宋朝明確有了的)。

03結語:忘八就是」王八「,烏龜的俗稱而已

在上文中我們能看到,明清小說中其實就已經明確的有了「忘八蛋」「忘八羔子」這樣的說法、

所以說是從忘八端再演變成忘八蛋什麼的,純屬於脫褲子放屁的行為,其實古人早就發明了王八蛋這個詞了。

甚至在明清小說裡,還有直接的「忘八旦」這樣的詞。

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 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竟奔忙 親族中冒名巧頂替就有「... 是那一個沒天理、沒王法、不入人類的混帳畜生忘八旦幹出來的!』」這樣的記錄。

王八蛋為什麼會成為罵人的話?首先要理解古人對烏龜的看法。

晉朝《博物志》:龜純雌無雄,與蛇交通而生子。

所以烏龜是沒有合法父親的,從此引申出了不少罵人的詞彙,如:王八蛋,龜兒子。

當我們罵一個人王八蛋的時候,實際意義是說他是野種。和「忘八端」這種毫無來由的解釋沒有任何關係。

人們常罵人為「烏龜王八」,這是同義連用,「王八」就是烏龜。因此,要想弄清楚「王八」或「王八蛋」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必須先弄清楚烏龜為什麼又叫「王八」。網上的科普都說,王八和烏龜的關係是來源於《史記》,但是仔細一翻就會發現二者完全沒有關係。

《史記·龜策列傳》載:「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鬥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鳳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曰玉龜。」

PS:第八種是「玉龜」,而不是「王龜」,顯然稱烏龜為「王八」,跟《史記》也是沒關係。實際上,可能 「忘八」、「王八」就是民間對單純的烏龜的俗稱,沒有什麼特別文雅的來源。

所以不要再給王八蛋這詞貼金什麼,源自於忘八端了。

不過呢,語言學的含義基底本就是流沙,你看清朝的時候,忘八=忘了恥字就是一度的成為了標準釋義。所以有時候,這種東西真沒有啥考證的意義。#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王八和王八蛋的來歷
    王八和王八蛋,都是應用廣泛的罵人的話。那麼,這兩個罵人的詞語在歷史上是怎麼形成的呢?有人說,王八起源於《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有了王八,王八蛋也就好理解了,就是說王八下的蛋,罵人為「王八蛋」,等於罵他是母親與人通姦生下的孩子,而不是他父親的孩子,也就是「野種」。關於「王八」和「王八蛋」,在儒家經典裡的解釋就比較有學問了。
  • 王八蛋為什麼不是王六蛋,王七蛋,這個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梗?
    凡詞必有出處,尤其像我們這樣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國,簡短的一句話,不知包含了多少歷史,又包含了多少典故。如李白的一句「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鮮明,幻想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你看到了李白高雅的情操,或者飄逸豁達的想像力,然其本意,非也,非也!
  • 「王八蛋」的來歷是什麼?你知道嗎
    說起「王八蛋」,咳咳,怎麼這麼彆扭呢。這得先從烏龜說起,為什麼人們稱烏龜為王八呢?一種說法是根據《史記·龜策傳》,在這篇由西漢史學家褚少孫增補的《龜策傳》中,作者根據遠古時代三王、五帝以「神龜」和蓍草卜筮的傳說,將「神龜」分為八種。
  • 「王八蛋」的緣由 臺律師:該平反烏龜汙名
    柯文哲與網友「王八蛋」論戰延燒,律師呂秋遠認為應先考究王八蛋3字何來,並建議,讓烏龜背了這麼多年的罵名,該平反。     呂秋遠說,王八,史上有人認為是烏龜,也有人認為是甲魚。但是,烏龜是無辜的,為什麼要把烏龜與罵人相提並論呢?其實,就「王八」兩個字而言,一開始不見得與烏龜有關,而是從史記開始,才有這樣的說法。
  • 二百五的古今六大來歷,你知道幾個?
    雖然有著各種方言,有著各種風俗,但有些話卻全國流行,暢通無阻,比如某些經典國罵,還有比如「二百五」。可以說,二百五是我國流傳甚廣的一個俗語,幾乎傳遍了大江南北,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被簡化成了二。但是,關於二百五的來歷,卻少有人知道,或知道的不全面,因為「二百五」的來歷狂多,至今無法確定究竟源於哪一個!
  • 「tragedy」這個詞竟然來源於「山羊」
    arctic一詞來源於希臘詞arktos,意為「熊」。但是,漫步在北極凍原上的巨型北極熊並不是書中提到的熊;相反,它是夜空中美麗的大熊星座。在arctic(北極)一詞被用來描述地球最北端之前,這個形容詞指的是閃閃發光的夜空中最好看的地區。漂亮!Today, we think of a sturdy bed frame as being 「robust」 and 「strongly built.」
  • 張力回應種族歧視:我英文不好 登巴巴先用國罵懟我
    針對8月4日中超第16輪亞泰與申花一戰中出現的張力與登巴巴的激烈衝突,以及是否存在有關種族歧視的行為,希望以事實依據為準繩,配合足協調查取證。熟悉足球的人一定會了解,這個動作極其危險,譚天澄奮力起跳,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平著摔到地面上,脊柱和頸椎先落地,甚至有重傷的危險。登巴巴的這個動作肯定不是體現一名球員高貴品質的表現,但從激烈的比賽來說,當然也可以理解。場邊的申花主教練吳金貴看到登巴巴這個動作,也作出了雙手下壓, 示意球員冷靜的舉動。
  • 經典單機遊戲《幻世錄》存活千年的未知生命體咕嚕的來歷
    經典單機遊戲《幻世錄》存活千年的未知生命體咕嚕的來歷 幻世錄中的隱藏路線和隱藏道具都是不少的,其中一些隱藏元素會直接影響遊戲的結局
  • 英語中12個月份詞源的來歷:發散記憶秒記N個詞
    我們想藉此機會在你們新計劃列表上增添上這樣一項計劃:了解12個月份的來歷。先小小地透露一下:它們的來歷和神、統治者以及數字有關。我們都知道英語單詞「April」來源於拉丁語「Aprillis」,在古羅馬的日曆上,這是第四個月,但之後的一些事情我們就不大知曉了。在古英語裡「April」有時也被稱為「Eastermonab」,意為:「復活月」。
  • 「隔壁老王」的來歷
    考證:「隔壁老王」的來歷01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清朝出版的《笑林廣記》裡的一個故事:姦夫聞親夫歸,急欲潛遁,婦令其靜臥在床。夫至,問:「床上何人?」妻答云:「快莫做聲,隔壁王大爺被老娘打出來,權避在此。」夫大笑云:「這死烏龜,老婆值得恁怕!」 我私下以為,這個出處的說法比較靠譜,畢竟,隔壁老王的故事,好像很早就有不少傳說了。
  • 苗族經典:五河苗寨《鼓藏詞》「問禮」初探
    苗族經典●Lil 雖然說這個解釋不一定是「華夏」名稱的真正來源,但是至少說明在古人心目中,繁複和完整的禮儀和精美的服章是界定自己是文明人的重要標誌之一,儒家「孔子問禮」的故事佳話流傳於世。
  • 你知道英國的國罵是什麼嗎?如何高級地使用英語俚語罵人?
    英國人在當時與低地國家交戰時,把這個詞語帶入了英國,並且延續了同樣的加強語氣的用法。bloody本來是一個日常常用的表示強調的用語,直到18世紀50年代,它才被逐漸視為罵人的話,開始變得低俗猥瑣。原因是有人將其意思曲解為「基督的血」並且認為這是一個褻瀆上帝的詞。
  • 杜峰中英雙語國罵被無視,楊鳴起身吃技犯?
    要知道本賽季聯盟官方對於裁判的威嚴保護力度極大,要是質疑裁判或者出現辱罵裁判都會受到打擊,今天的比賽中杜峰不僅在場邊與裁判大聲爭執,最後中英雙語國罵混合出口,但裁判沒有回應,就像沒有聽見,這樣一來就讓很多人感到不解。比賽第二節,四川男籃不僅追回第一節落後的劣勢甚至反超廣東宏遠,廣東主教練杜峰則在一開始就沒把四川男籃當回事,他還特意囑咐胡明軒等人放鬆點,這只是一場教學賽。
  • 輕鬆學英語:深扒12月份詞源來歷 發散記憶秒記N個詞
    我們想藉此機會在你們新計劃列表上增添上這樣一項計劃:了解12個月份的來歷。先小小地透露一下:它們的來歷和神、統治者以及數字有關。  我們都知道英語單詞「April」來源於拉丁語「Aprillis」,在古羅馬的日曆上,這是第四個月,但之後的一些事情我們就不大知曉了。在古英語裡「April」有時也被稱為「Eastermonab」,意為:「復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