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盛世花開絲綢路幸福之旅車隊來到成都 走訪第六花博會舉辦地溫江 |
圖:六博會舉辦地溫江國色天香樂園遊玩市民踴躍籤寫對青州和七博會的美好祝福 |
圖:盛世花開絲路幸福之旅車隊進入第六屆花博會舉辦地溫江 |
圖:溫江幸福美麗的花兒競相開放 歡迎幸福之旅全國行車隊 |
盛世花開幸福之旅成都篇:國色天鄉/六屆花博/天府幸福
天府成都 國色天鄉 芙蓉美麗
5月10日清晨,盛世花開百花幸福之旅全國行車隊的四輛途安車告別了山城重慶,駛向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的市花是芙蓉花,芙蓉花早晨的顏色是白色或者粉紅色,中午會變成大紅色,因此她的花語是:早熟、貞操、純潔。
這天是母親節,也是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的前夕,地震發生時,全國行的幾位記者曾到一線採訪,這次來到四川,他們準備重訪那些失去學校的孩子們,重訪那些已經成為朋友的受災同胞。
成都:災後雄起的城市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一年了,這一年裡,成都市民經歷了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痛苦。 一年過去了,相比災難,更讓我們銘記的是災難面前中國人的堅強、勇氣和愛。在汶川大地震中,無數軍人和志願者傳遞著「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抗震精神。四川人民感恩中國、感恩社會、感恩全國人民的做法,也感動著全國行的隊員們。
儘管不少房屋還有著地震留下的痕跡,儘管人們在地震中的損失嚴重,但是成都人還是過得那麼的安逸,那麼的不緊不慢。一位山東在成都上學的大學生告訴大家,成都這個城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非常親切,在這裡上學和生活,感覺很溫馨。
地震一周年之際,成都正經受著另一場考驗:中外記者扎堆成都。媒體的同行這樣形容著記者們的扎堆:「晴朗的夜空下,成都城喧囂而美麗。計程車在成都市區遊戈。武侯祠門前的廣場上,幾個半大孩子在溜旱冰,唧唧咯咯的笑聲傳出好遠。旁邊小樹林裡的石椅上,隱約可見斑駁的人影。在文殊坊飲食一條街,在天府廣場,在春熙路步行街所到之處人聲鼎沸,歌舞昇平,此時,你會欣慰地感到,相比一年前的揪心與焦慮,此時的成都似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但,這不是真實的成都。
真實的成都更像一個機器,或者大腦中樞,如果災區重建是一場戰役,成都就是離戰場最近的指揮部,只不過夜色掩蓋了成都的緊張與繁忙。」
從4月22日下午,「媒體氛圍」就包圍著成都。扛著「長槍短炮」的各路新聞人,從成都雙流機場湧入,已經進入四川並進行登記註冊的國內媒體記者接近600名,境外媒體記者人數是280人;到5月12日地震一周年的時候,記者還會更多。大家都是一個目的:看看災後重建的新四川。
一年過去了,成都人民已經走出了悲痛,他們默默收起地震帶來的傷痛,昂首挺胸地重建著被毀壞的家園。
溫江:國色天鄉的崛起
成都市溫江區,距成都市區18公裡,4年前,這裡是幾千畝的農田。2005年9月28日,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這裡召開,從此,溫江的國色天鄉成為成都市民休閒娛樂的首選去處。
當年,第六屆花卉博覽會開園10天時間裡,溫江國色天鄉接待了30餘萬中外遊客。花博會結束後,國色天鄉進行了娛樂改造和擴建,2007年正式開園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接待近1萬名遊客,高峰時,可達到5萬人以上。
現在的遊客,是吃在國色天鄉:那裡涵蓋了所有的成都小吃;玩在國色天鄉:那裡有頂級的各種遊樂設施;遊在國色天鄉:那裡有各種珍奇的花卉園林;休閒在國色天鄉:那裡有成都人最愛的茶館、麻將館,老年人花上20元錢,可以泡一天茶館、搓一天麻,還能吃上一頓飯呢。
說起國色天鄉的火爆,經營者成都置信公司的張總這樣詮釋:「國色天鄉不收門票,這裡老百姓最能接受的一點。凡是到景點遊玩,只要買了門票,就會產生一種負擔消費,生怕自己玩不夠所花出去的錢。在國色天鄉,你完全可以沒有這種負擔,大門隨便進,想玩什麼項目就花什麼錢,只要覺得值,盡情地玩就可以了。」
在此遊玩的萬女士一家,租了一輛腳踏三輪車開心地玩著。她告訴記者,到這裡很舒心,反正沒有花門票錢,家人喜歡什麼項目就去玩什麼項目,不玩的人可以在樹下或花木中坐著小憩,等於來到了森林氧吧。
沒有門票收入的國色天鄉是這樣經營的:休閒娛樂項目的收益、物業管理收益和商鋪的商業收益。另外,國色天鄉的房地產收益也是很可觀的,自從國色天鄉成為人們休閒的好去處後,這裡的房地產一直被大家所看好,成為各地甚至各國買房者看好的鄉間別墅了。
國色天鄉建設時,從周邊5個村莊徵地1000餘畝,現在,這些被徵用了土地的農民,幾乎都是國色天鄉的員工,有了養老保障後,農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現在住房條件好了、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基本上完成了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溫江區農村發展局馬局長告訴記者,溫江在舉辦6博會的時候,提出了「以花興城、以會興業」的辦會理念,為了減少政府投資,他們把辦會的權利交給了成都置信公司。為了辦好展會,四川省農業廳要求所有參辦人員走出去,到昆明世博園和舉辦過第5屆花博會的佛山陳村去學習他們辦會的經驗;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招參展商,並學習外國辦展會的經驗。「剛辦會的時候,我們想的是怎麼做好花卉產業,打造花的世界。等走出去開闊了眼界後才懂得,辦好花博會,一定要和人們的生活結合起來,辦成一種花卉的文化。」馬局長說,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辦會理念就是市場化運作,這樣政府沒有壓力,做起來得心應手。他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招展時,多家保險公司想進入花博會,當時他們選定了中國人保。人保當場為國色天鄉送了6部轎車,並承擔了國色天鄉所有的保險。人保這個項目的成功,使得各家企業爭相進入六博會的廣告宣傳,到開會前夕,所有的廣告位都已經賣了出去,光是廣告收益,就讓溫江區嘗到了甜頭。
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共有39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國內所有的省市區都參加了這屆花卉盛會,這也是中國展會中的第一次大團圓。
馬局長說,山東人為人厚道,這次山東青州辦展會,我們把所有的資料都提供過去,包括我們的招商經驗和辦會經驗。
說起這次盛世花開全國行的活動,馬局長盛讚不止:「你們山東人真是敢想敢做,這樣的做法很值得借鑑。你們走60名城,那麼包括60名城以外的城區都會知道你們的行動,真正是盛世花開的一次壯舉。」
奇石館:國色天鄉的一個側景
順國色天鄉向前,是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室內展館,那裡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天府花城奇石藝術館。這是一座面積2萬6千平方米、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於一體的石文化科普的殿堂。館內有奇石1萬多件,各個都是價值連城,
館內的奇石藝術展品和科普知識展示共分12個展廳,展廳內有火山石等各種科普石種,還有鬼斧神工的珍妙奇石。一桌各色石頭組成的滿漢全席,讓全國行隊員們大開眼界,一盤盤的果脯、雞鴨鵝肉栩栩如生,讓人不禁垂涎。
最為稱奇的是獨具匠心的時光隧道,100塊奇石構成的百家姓,和姓氏圖騰,被稱為華夏一絕。參觀者可以跟著這條時光隧道,走進遠古姓氏的起源。人們可以循著祖先的足跡,進行一次尋根之旅。
這個奇石館曾是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災民安置點,奇石館的執行董事朱擁軍先生說:「大地震讓許多同胞失去了家園,我們能把奇石館提供給他們居住,應該是我們的榮幸。」
成都自古就是具有開放性格的城市,遠在北方開闢絲綢之路之前,成都人就已經入雲南、進緬甸、到印度、至中亞轉歐洲,走出了一條南絲綢之路。
地震沒有震垮成都,成都會越來越美麗。(盛世花開·百花幸福之旅/曙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