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太平花,半部中國史,從故宮回成都的千年奇花開了

2020-12-05 澎湃新聞

小微 微成都

芳菲四月,成都氣候漸暖。

在都江堰景區清溪園一隅,有一株千年傳奇之花正迎風怒放。

一簇簇花朵潔白似雪,典雅高潔,仿佛訴說著無盡的故事……

此花名為「太平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屬的多年生落葉灌木植物,花期4-6月,果期8-10月。原產四川,尤以青城山為勝。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朵看似嬌小的太平花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微型縮影。

花運系國運。它以一朵花的形態和芬芳,與中國近千年的歷史遙相呼應。

1

· 蜀山之奇葩 ·

幽幽青城山,傳說在上古時期,西王母居住的崑崙山,許多學者稱其為「仙源故鄉」。

太平花,就是出自青城山中的一朵奇葩。枝葉茂密,花乳黃而清香,5~9朵聚集成一束,看上去高貴典雅,非常漂亮。

「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林地、溝谷或溪邊向陽處。喜光,稍耐蔭,較耐寒,耐乾旱,怕水溼,水浸易爛根。產自中國內蒙古、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

看來看去,太平花產地中居然沒有四川。然而經過歷史考證,不難發現,遍布他地的太平花卻與四川密不可分,一千年前的蜀地為其最初產地。

太平花,最早名豐瑞花。據說彼時最好的「豐瑞花」只生長於劍南道青城一地,有寶仙、醉太平、玉真等品種。堪稱生於蜀中,名揚天下。

2

· 一朵太平花與半部中國史 ·

漫長的千年時間裡,生長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在歷史的風雨中一路北遷,兩次被皇帝賜名,歷經五次不平凡的遷徙。

圖據華西都市報

太平花的第一次遷徙

大約在五代時期。據傳後蜀王建宮中的「大小徐妃」皆為青城縣人。

青城遍山開放的太平花,不僅花白似雪,芬芳醉人,還有「天下太平」之寓意,兩位徐妃將太平花移植後蜀王宮,寄託相思,深得王建喜愛。

太平花的第二次遷徙

大約在蜀亡之際。公元965年,北宋滅後蜀,蜀後主孟昶被俘押往汴梁(今開封),太平花遂從成都遷徙至開封。

公元1023年,太平花被作為貢品從青城山啟程,千裡迢迢運送到大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今天河南的開封。

大宋的第4任皇帝宋仁宗,簡直是一見傾心,將它種植到自己的御花園,並賜名為太平瑞聖花。一夜之間,太平瑞聖花成了大宋最有名的花。

太平花的第三次遷徙

大約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代海陵王滅宋時,搶運了大量太平花等珍奇花卉。海陵王遷都燕京,便把太平花移栽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

金朝滅亡以後,金中都皇城被毀棄,只有種在京郊的太平花躲過了劫難,保留了下來。

金中都復原模型。資料圖據網絡

太平花的第四次遷徙

元明時期。北京京郊的太平花被移植到皇城御花園中精心培植。

太平花的第五次遷徙

清初。太平瑞聖花移植到暢春園和圓明園裡種植。

後來因嘉慶皇帝去世,諡號仁宗睿皇帝,「睿」字跟「瑞」字同音,為避諱,道光帝下令把太平瑞聖花的「瑞聖」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

同一花卉經兩位皇帝賜名,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暢春園、圓明園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毀,只有長春園中倖存兩叢。

1886年,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將倖存的兩叢太平花移植到了排雲門前,一邊一棵。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太平花再經劫難。幸運的是,其中一棵存活了下來。

清末,慈禧和隆裕兩太后以及瑜妃、瑾妃等常以此花作為禮品賞賜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種植太平花為榮。

從絳雪軒遠觀太平花。圖據北京晚報

專家稱,北京的太平花,由於水土原因、多年叢種,生長緩慢,已大不如蜀。然仍香豔襲人,不減當年。

太平花顛沛流離的命運、變化多舛的遷徙,竟然與中國近千年的歷史遙相呼應。

3

· 太平花在青城山神秘消失 ·

太平花前前後後共經歷了5次大遷徙,最終在北京的皇家園林裡安了家,也適應了北方的氣候。然而,一個神奇的事情卻悄悄發生了。

至少在明代,太平花都還在青城山繁衍。但從清末開始,太平花卻在青城山神秘消失。

原本產於四川的名花,最後在蜀中居然找不到蹤跡了?!

從清末至今,人們一直在尋找太平花。尋蹤的人群裡,既有知名學者,也有專注於地方文化的人士。

抗戰時期,四川成為中國的大後方,當時的灌縣(今都江堰市)更是文人墨客聚集之處。

被譽為「三百年來草書第一人」的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曾數次登上青城山,尋訪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歸。

1943年春夏之交,第三次尋訪太平花未果後,于右任在他的《青城紀事詩》中無比惋惜地寫道:「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見花開醉太平。」

都江堰市地方文史學者、著名書法家李啟明先生,晚年曾自述:年輕時讀範成大、陸遊等人的詩歌,了解到至少在宋時,青城山中就有一種叫「太平瑞聖花」的名花。

但他攀爬青城不下千次,終不見此花蹤影。後來他在讀徐珂《清稗類鈔》時,得知此花尚存於北京故宮,為此三上故宮尋訪。

直至2012年,李老以96歲高齡辭世,亦未能在故鄉見到太平花綻放,唯留花詩念花名:「名花生長本青城,流轉兵戈滯北京。欲共攜歸歸未得,卿須憐我我憐卿。」

4

· 顛沛千年終於重回故裡 ·

2016年秋,都江堰市組成考察組,開始了對太平花的尋訪與考察。

2017年1月,都江堰市委相關人員前往故宮,向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了太平花的歷史與現狀,並表達了希望引種太平花,讓其回歸家鄉的願望。單霽翔感念都江堰市多年來對歷史文化保護、挖掘、梳理與弘揚所做的積極工作,欣然同意。

2017年5月,流落千年的太平花,終於回歸了故裡。

都江堰舉行特別儀式迎歸太平花。圖據華西都市報

太平花的故鄉為它的歸來,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紅裙紅杉的少女,提著大紅燈籠引路,身著古代服裝的壯漢,用肩膀挑起樹種,成為「護花使者」。

在栽種現場,著名學者蒙曼動情地說:「不要小看這一朵太平花,半部中國史就過去了。」

栽種太平花。圖據華西都市報

在巡遊隊伍的護送下,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移贈的太平花,經都江堰景區離堆公園送至被譽為川派盆景精品園的清溪園栽種。

時至今日

已是太平花回歸故裡後的第三年

又是一個人間四月天

花開正好

在清溪園裡的太平花

星星點點的冒出不少花朵

太平花花期不是很長

大約兩周左右

但是由於它是叢花

花朵都是分批次開放的

所以到5月都還能欣賞

綠葉的襯託下

4片乳白色的花瓣十字排列

散發出幽幽的芳香

或三五朵成序

或七九朵成簇

潔白的花朵綻放掛在枝頭

繁而不豔,迎風翩躚

太平花回到家鄉

目前已度過適應期,生長得很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都江堰會開遍太平花

太平花不僅是現實中的花朵

更承載了中華民族

不屈不撓、多難興邦的精神

任時光荏苒、歷史更迭

這朵潔白如雪的小花

始終傳遞著一個樸素的願景:

天下太平

太平花盛留香千年

願山河家園太平長安

都江堰景區離堆古園,被稱作「川西第一園林」。

太平花就在離堆古園裡的清溪園中。

附一張地圖,近日想去看花的小夥伴可收藏↓↓

資料來源:華西都市報、紅星新聞、每日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等

為期不遠的五一假期,解鎖成都7個戶外新耍式(攻略)

成都地鐵,又操了你們不該操的心(視頻)

饞!今年成都人的「櫻桃自由」,去這6個地方輕鬆實現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聖地(攻略)

成都黃花風鈴木大面積綻放!花期餘額<7天(視頻)

成都江灘公園太太太太太寶!藏!了!

全國首條跨省環線高鐵成都開跑!8h玩轉大西南,全是世界級景區(攻略)

成都首條復古鐺鐺旅遊專線車開通!你最喜歡哪一款?

成都市區幾個七裡香瀑布太壯觀(視頻)

解鎖成都8處野餐聖地(攻略)

願天下太平

原標題:《成都冷知識丨一朵太平花,半部中國史!從故宮回成都的千年奇花開了(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盛世花開幸福之旅成都篇:國色天鄉災後雄起
    四川人民感恩中國、感恩社會、感恩全國人民的做法,也感動著全國行的隊員們。  儘管不少房屋還有著地震留下的痕跡,儘管人們在地震中的損失嚴重,但是成都人還是過得那麼的安逸,那麼的不緊不慢。一位山東在成都上學的大學生告訴大家,成都這個城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非常親切,在這裡上學和生活,感覺很溫馨。  地震一周年之際,成都正經受著另一場考驗:中外記者扎堆成都。
  • 花姿多變,花開滿屋飄香的蘭花品種——餘蝴蝶
    #蘭花#在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國蘭文化中,流傳下來的眾多品種中能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種卻寥寥無幾。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大家耳熟能詳的奇花品種。春蘭奇花之首——餘蝴蝶。餘蝴蝶在抗日戰爭時期下山於浙江蘭溪,後來被日本人收走,80年代後返銷回中國。餘蝴蝶屬於春蘭品種,葉長在20-35cm,葉寬1cm左右,呈斜垂型,葉姿優美。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報導稱,現任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黃光男也認為,臺北故宮的專業有其特殊性,如何在行政與專業上考量兩者層次性,讓臺北故宮的定位能發揮其展覽、教育、專業的功能與定位,需要從長計議。延伸閱讀:1600字講完2400年歷史?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令人髮指!
  • 詩詞裡的成都太唯美了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成都這座城市裡有著一切讓人愛的元素。這裡是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入選「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十次連續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稱號!
  • 幾張小學語文課本封面,半部青春史,80後、90後網友表示:淚目
    那一張張課本封面,初識無意,長大後才發覺,那是半部青春史,是我們的童年。再看到舊時的語文課本封面已是淚目。一年級池塘邊說話小學一年級,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一起上課,一起玩耍,一起到池塘邊,看著清澈的水裡,魚兒遊來遊去。池塘裡長滿了荷花,一朵蓮蓬正在長大。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該片重點介紹了故宮裡的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宮廷織繡、漆器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故宮就像一座大房子,《故宮》、《故宮100》、《我在故宮修文物》,三部大型紀錄片像「房子主人」一樣,從故宮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從面到點,從大到小,從外到內,全方位向觀眾介紹故宮。
  • 安徽有一株白牡丹,被稱為「奇花」,長在懸崖峭壁的石縫中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株白牡丹,它生長在安徽巢湖銀屏山的一個離地30米高的懸崖峭壁中,這株白牡丹色澤單調,沒有華麗的外表,它所依賴的只有一個字「奇」,被當地人稱為「奇花」。因此有人便說這株花已歷千年。一般牡丹只有幾十年的壽命,如果真如傳說,那麼這株牡丹已有千年花齡,那也確實太神奇了。第三奇是千年一貌,據說這株白牡丹一直一個樣,不變大,也不變小,這也是讓人稱奇的地方。
  • 成都地底發現半部「四川通史」 漢末三國崖墓重見天日
    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內發現了大量古代遺存,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兩千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 天下第一奇花——合肥的巢湖銀屏牡丹
    據說,花開五朵則五穀豐登,花開四朵則四時吉泰。花開得早,朵數少,必有旱災;花開得遲,朵數多,必有澇災。中國發大水的一九九一年,銀屏牡丹花開得朵數多,而且花期從四月十五日一直持續到五月五日。為什麼銀屏牡丹可以預測旱澇而且十分準確呢?據專家考證,銀屏牡丹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根須扎入巖石深處,將大水之年,地下水氣旺盛,花多期長;將乾旱之年,地下水氣不足,花少期短。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整棟建築白牆綠瓦,因為梅花是謂"國花",全院呈梅花形。
  • 故宮修建幾百年,抗住222次地震,哪些黑科技讓故宮如此堅挺?
    其實在中國,這樣級別的地震並不是第一次發生,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679年的燕山大地震,甚至還有1484年的居庸關大地震。經過參考資料和研究發現,原來故宮建造的時候用了這麼多黑科技,正是這些黑科技,讓故宮抗住222次地震,過了幾百年依然堅挺。建造故宮用了哪些黑科技呢?讓我們跟隨歷史,一起來看一看吧。
  • 千古才女李清照,一朵鮮花孤冷零落,遙遠的情愁暗淡而沉寂
    到了18歲的李清照與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二人感情甚篤,醉心金石書畫,琴瑟相和生活美滿。好景不長,政壇動蕩波及李家趙家,接下來一場戰亂的歲月,亡國、喪夫、通敵,種種災難接連而至,李清照痛苦萬分顛沛流離。終於在杭州安定下來。她孤苦丁玲,丈夫費盡心機收藏來的文物散失殆盡。暮年的李清照衣食無著,貧困交迫,一代詞魂絕代風騷,悽涼的飄零他鄉,孤冷零落碾塵土。
  • 2021年首部票房10億電影誕生 中國史上第79部
    導語:截至1月10日零點,上映第11天,易烊千璽、劉浩存主演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票房突破10億,成為2021年首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也成為中國影史第79部破10億票房的電影。
  • 故宮雪景又刷屏了!可是你連雪的名字都不知道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物道君語:故宮又下雪了。「雪一片一片一片……」很多人匆匆跑去故宮看雪,卻撲了一場空。因為,周一故宮閉館。雪都被鎖在故宮裡了。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李賀《十二月樂辭·十一月》花開花落亦有時,瓊芳卻能年年冬日見。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有了「瓊花」,那是楊萬裡的《觀雪》詩:「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好一句天不惜,人間自有萬人惜。還有「瓊妃」。
  • 奇花!奇花!奇花!一輩子沒見過,發給群友看看
    ▼一朵旋轉起來的菊花▼一朵生氣的花更奇的還有綬草>▼地中海綿棗兒,花開似
  • 假如把金融視作一臺時間機器——讀《千年金融史》
    (原標題:假如把金融視作一臺時間機器——讀《千年金融史》)
  • 一枕幽思情幾許,半窗畫意笑浮生;長調六首,花落花開滿江紅
    一枕幽思情幾許,半窗畫意笑浮生,花落花開滿江紅。古典君分享六首長調《滿江紅》,歡迎讀者朋友們互動交流。——皛玊題記花開晚,情自若。冰玉蕊,風姿綽。傲然挺天地,不言時錯。節骨凜然渾不懼,長虹氣冠朝天樂。待春早,嫣笑眾香叢,銷魂魄。
  • 故宮的「雪」,美醉了!只有這些「詩詞」,才配得上他!
    尤其是網上熱傳的北京故宮的雪景,更是美的令人心醉。蝴蝶一般的雪花翩躚飛舞著,為我們帶來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景象。此情此景,如果要來形容一下內心的感受,那便是《沁園春·雪》所作:「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這片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世界,不僅有了北方雪景的印象,而且千萬裡都是冰封,千萬裡都是雪飄,造境獨具優雅。
  • 銀杏樹下的分享者第50回|教育的背後是知識的傳播和分享
    筆墨紙硯、雕梁畫棟、經典國粹、詩詞歌賦……中國傳統文化長達上千年的孕育中,誕生了太多的經典。在故宮、嶽陽樓、兵馬俑等眾多文化遺產中,中國傳統文化也得以世代相傳、源遠流長。而在發展迅猛、文化氛圍濃鬱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播和分享,尤其是對孩子們的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