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普和索尼這兩家日本公司都推出了屏幕解析度高達4K的手機產品,ppi均破了800,特別是索尼的Xperia Z5 Premium引起了巨大關注。雖然說索尼Xperia Z5 Premium為了功耗上的妥協,並不是全局4K顯示,但仍然引來外界對於手機上4K屏是否實用的大討論。
按照醫學上的說法,人眼的解析度有限,正常手機觀看距離在25 釐米~30 釐米左右時,最大也只能分辨出300多ppi的極限值,在高的ppi是看不出來的。實際上這個在醫學上也不能稱為人眼的對「解析度」解析,是叫做「視覺張角」來評價人眼的分辨能力。
算下來,頂多就是340ppi這個樣子,蘋果當年推Retina視網膜屏的iPhone時,提出的就是這個人眼的認知分辨效益,以至於後來的iPhone也沒有去在ppi上進一步拼參數。過高的ppi會明顯增加手機耗電,大多數手機廠商,在功耗和ppi的矛盾上,拼ppi不太積極,上2K屏也是少數的頂配旗艦。
不過虛擬實境VR的爆發或許會改變這一保守做法,讓ppi參數比拼可能會重歸激進。幾乎可以預見的是,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是個人計算和娛樂的未來。而相比笨重巨大的需要主機連接的虛擬實境頭盔,基於手機計算的移動VR可能是一個更加普及的方案。
移動VR的主流應該基於智慧型手機,加上一個類似三星Gear VR的眼鏡套件。而VR眼鏡的透鏡對於手機屏幕會有放大作用,如果屏幕的解析度不夠高,使用者就很容易看到一個個的像素點。
每個眼睛看到的是不到一半的屏幕區域,而再用透鏡進行放大,肉眼看到的ppi肯定會損失了一半多以上。所以,移動VR需要一個高ppi解析度屏幕的手機,才能在VR視界裡看到顆粒感不強的畫面,才能達到良好的體驗。
在這種移動VR爆發的情況下,高ppi參數的手機就非常有優勢了。4K解析度的手機屏幕能夠在VR顯示時發揮巨大作用,高達800以上的ppi能夠保證雙眼看到的畫面極小甚至消失的顆粒感。
這時候需要擔心的就是手機的性能和續航問題了,移動Soc的處理能力和圖形能力不斷發展,可以滿足一定體驗,VR爆發也會進一步加速移動Soc的性能提升。而續航上需要更多方案改善。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於索尼Xperia Z5 Premium非全局4K的模式,在VR模式的時候啟用4K顯示,正常手機使用時低解析度。
按照手機迭代特點,新一輪的參數比拼很可能圍繞移動VR這個發力點來進行,外界也普遍看好高分辨屏未來在手機和虛擬實境頭盔的應用。
當然除了移動端的手機,虛擬實境VR的爆發會加速所有計算中心的配置升級,例如PC主機、遊戲主機等。英偉達早前就有分析指出,全球僅有不到1%的PC能夠滿足VR需求。專業虛擬實境頭盔上的VR內容,例如遊戲,大型3D場景等對於圖形計算需求非常高,也在倒逼著硬體性能、特別是顯示晶片的性能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