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地球深處的波動——走進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

2021-01-07 中國經濟網

  層層綠樹掩映下,位於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南側的地磁絕對觀測室一片寧靜。觀測室大約有200平方米,擺放著數臺地磁觀測儀器,有從1958年觀象臺開啟地磁觀測時就引進的「大傢伙」,也有此後我國自主研發的觀測設備。

  厚重的窗簾遮擋住外部光源,即便下午4點室外陽光明媚,室內仍是寒氣逼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觀象臺副臺長張秀玲一幹就是29年。

  1990年夏天,剛畢業的張秀玲被分配到觀象臺工作,實現了她年幼時當工程師的夢想。然而,上班報到第一天,大名鼎鼎的地球物理學家聶華山老先生卻拿來筆和紙,讓張秀玲專心練習寫字,其他工作一概不提。

  「練字?」雖然迷惑不解,淳樸、開朗的張秀玲還是接受了老師的安排,一筆一畫開始練字。1個多月過去了,聶華山才讓她停下來,「你看,字是不是比以前工整了許多?我們做地磁記錄必須字跡端正規範,這也是鍛鍊你從事地震工作的態度。」此時,張秀玲才悟出老師讓她練字的初衷,地磁觀測和寫字一樣,秉持執著與負責任的態度尤為重要。

  要知道,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曾連續12年獲得全國地磁觀測評比第一名。「觀象臺是全國標杆,我剛來那會兒,見到的每一位老師都告訴我一定要認真。」就這樣,張秀玲跟隨老一代地震工作者一起開展地磁監測,從最基本的儀器操作到數據記錄,快2年時間才被允許正式上崗值班。

  「每天早上8點,不論颳風下雨,不能早也不能晚,負責地磁觀測的人員必須到崗,準時更換記錄圖紙。」張秀玲說。

  不僅是苛刻的時間鐵律,地磁監測對環境的要求也很高,必須在遠離金屬的弱磁或無磁環境下進行觀測工作。有一次,眼看觀測任務即將完成,張秀玲突然發現自己頭髮上的發卡沒有摘下。儘管小小的發卡對數據影響微乎其微,然而聶華山卻馬上要求重做。這讓年輕的張秀玲深以為鑑。

  2010年,觀象臺逐步實現對地震波動的數位化實時觀測,而地磁觀測還離不開人,需要人工調試角度。「地磁觀測的魅力就在於此。改變的是觀測手段,不變的是觀測人員的細心與專注。」張秀玲說。

  「收了啊,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給記者介紹完,張秀玲小心翼翼地將罩布蓋回儀器上。如今,她每星期要有3天時間來觀測室檢查儀器、校對數據。「堅持這麼多年,就是為了積累數據,找出規律。地震一旦發生,前方能用上這些積累下來的數據幫助分析震情,及時做出判斷。」(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走進地球最深處,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那你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在哪嗎?今天奎哥就帶大家走進地球最深處,位於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東部的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是迄今人類所知地球上海洋最深的海溝。長約2550千米,寬70千米,最深達到11034米,可以用「萬丈深淵來形容!
  • 探訪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
    賈振廷對大氣成分觀測系統上的數據進行查看11月25日,走進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的辦公區,工作人員賈振廷正通過電腦上的大氣成分觀測系統對PM2.5和PM10觀測數據進行查看,一切顯示正常。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為什麼會把龍泉鎮梨樹廠村作為臺址?市氣象局副局長黃先成解釋,這是在綜合考慮地形、地表條件的情況下作出的科學、合理的選擇。「在成為國家氣候觀象臺前,1950年以來,安陽國家基本氣象站站址歷經3次變更。」
  • 走進地球最深處:充滿高溫巖漿的地核,也是地球生命的「保護神」
    走進地球最深處:充滿高溫巖漿的地核,也是地球生命的「保護神」 地球的內部由地殼、地幔與地核組成,地球的中心層為地核,地球深處巖漿奔湧,如同地獄一般,巖漿的溫度與太陽表面溫度近似,約為6000℃,任何一個生命體在這裡都會化為灰燼、無法存活,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地球正是因為地核的存在,才令地球生機盎然
  • 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形成「十四五」發展方案
    此次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部署要求,科學謀劃「十四五」期間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發展任務,切實提升國家氣候觀象臺地球氣候系統觀測、研究性業務和生態與氣候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國家氣候觀象臺在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氣象局部署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 強化頂層設計 制定管理...
    ,按節點、有重點加快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根據部署,聚焦國家氣候觀象臺「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站、研究型業務平臺、生態與氣候服務平臺、國內外開放合作平臺、人才培養平臺」五大功能定位,2020年,中國氣象局將聘請部門內外相關領域專家,成立國家氣候觀象臺科學指導委員會,強化頂層設計,優選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項目;編制「國家氣候觀象臺觀測系統建設指南」,指導各國家氣候觀象臺建成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站;推進國家氣候觀象臺地球系統觀測資料解析入庫
  • 走進地球最深處,探索海底一萬米的世界
    這裡是地球的最深處,位於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最深的地方達到了一萬米以上。這裡水壓極高、完全黑暗且食物資源匱乏,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就像是地球無法癒合的傷口一般,沿著這個巨大的裂縫企圖將地球一分為二。
  • 徐匯記憶:走進徐家匯觀象臺的前世今生(一)
    近日,上海的天氣又開始反覆無常了,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出門前注意查看天氣預報噢~  逢此機會,小編帶大家一同走進「徐家匯觀象臺」……  上世紀在徐家匯周圍本地的田宅中,天主教建築密布,兀自成為一座獨立的城市。科學文化類建築屬徐家匯建築的一大主要建築類群,走過百年風雨歷程的徐家匯觀象臺便是其中之一。
  • 地球深處究竟是什麼樣
    地球深處究竟是什麼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1.08 星期五     近日,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鑽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鑽探
  • 姜耀輝:探尋巖層深處,解密地球科學
    姜耀輝:探尋巖層深處,解密地球科學2017-11-30 21:09 來源: 中國科技網 那麼,如何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降低地質災害的影響呢?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姜耀輝帶我們走進了他的地質學世界,跟隨他的腳步,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的領域探索其中的奧秘。結緣地質學,潛心做學問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成功的基石。
  • TalkingData正式對外發布數據觀象臺
    在9月26日舉辦的TalkingData三周年戰略發布會上,TalkingData正式對外發布了一款新產品——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這是一款免費對公眾開放的移動網際網路數據查詢產品,除了提供諸如熱門機型、系統等基礎移動端數據查詢功能外,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是國內第一款提供完整Android平臺應用排行榜的數據查詢產品。
  • 科普|風雲衛星是如何洞察地球的風雲變幻的?
    (原標題:風雲衛星 如何洞察風雲變幻) 文·本報記者
  • 「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放置「溫度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該機構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已將地下熱量探測儀成功設置在火星表面,距離此前設置的地震計約1米遠。  報導稱,接下來,這個溫度測量裝置的熱探頭將從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
  • 魔鬼蠕蟲:長在地球最深處的動物
    魔鬼蠕蟲:長在地球最深處的動物 字號:小大 2011-06-08 16:02作者:本網綜合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稱,科學家已經在地下數英裡處發現一種「魔鬼蠕蟲」,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生活在地球最深處的動物。
  • 地球深處到底有什麼?這個國家堅持二十年,只為探一個究竟
    從古至今,科學家都對宇宙星空有著畢生的追求,同時對於地球內部的了解也是我們不斷追求的極限。了解地球,同時也是了解我們自己,如今現代化的社會,通過上天入地的科技實力正在展示了一個大國的威望和強大。20世紀中期,各國才開始對地球內部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前蘇聯,當時的這個大國,整整堅持了二十多年,只為找尋地球深處有什麼景象。
  • 對地球深處的巖漿區的研究將有助於破譯地球的進化故事
    在地球表面以下1800英裡深的地方,有一個攪動的巖漿區,夾在固體矽酸鹽地幔和富鐵熔巖核心之間:核心-地幔邊界。它是遠古時代的遺蹟,大約45億年前的原始時代,當時整個地球都處於熔融狀態,是一個無盡的巖漿海洋。儘管該地區的極端壓力和溫度使研究變得困難,但它包含了我們所知的世界神秘起源故事的線索。
  • 武夷山國家氣候觀象臺中英文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漾漾報導 10月29日,福建省武夷山國家氣候觀象臺中英文網站上線。該網站主要提供觀象臺基本概況,觀象臺設備分布情況、設備類型、工作原理,觀測數據清單,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科研團隊和研究方向,以及武夷山旅遊氣象、生態氣象和智慧茶山等服務信息,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 地球最深處--竟是地球生命誕生的地方
    水是冷的,海平面上的海水是冷的,但是在海底深處的水可不一定就是冷的,不僅如此,在海底深處,水也不一定就是液體。在20世紀,為了探尋地底的秘密,科學家們曾經在地上挖出了上萬米的深溝,然而,每一次向下挖掘,他們都能夠感受到溫度的明顯上升,特別是當深入距離達到上萬的時候,溫度就已經超過了300℃,除非運用特殊工具,否則根本無法繼續往下挖掘。
  • 走進人類已知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可達11千米
    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裡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馬裡亞納海溝是板塊俯衝地帶,海底地質運動非常活躍,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質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
  • 美媒關注中國「奮鬥者」號深潛器抵達地球最深處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中國潛水器抵達地球最深處》的報導稱,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奮鬥者」號潛水器剛剛去了地球最深的地方之一,坐底深度達到驚人的10909米。全文摘編如下:這幾乎是一個人能夠到達的地球最深處。
  • 116歲夏日星空圖現身觀象臺
    昨天,記者從青島觀象臺獲悉,從觀象臺倉庫中發現的1899年奧匈帝國時期製作的一幅夏日星空圖已被列入可移動文物之列,而且國內僅此一件。近日,觀象臺將對這件寶貝進行修繕,同時尋找懂天文知識的德語翻譯,來破譯星圖中隱藏的未知奧秘。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于波 曲韜 攝影報導古星圖幅寬達兩米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觀象臺,一睹了這張116歲的捷克古星空圖。 「這張圖是我們觀象臺所有星圖中最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