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配電用的W-Cu觸頭的無損超聲檢測過程控制

2021-01-13 電子發燒友
輸配電用的W-Cu觸頭的無損超聲檢測過程控制

掌知視通訊技術 發表於 2020-12-29 15:57:34

在與VOGT Ultrasonics GmbH的合作中,設計了一個用於電子束焊接WCu部件和坯料的無損測試的試驗臺,通過超聲波相控陣技術在批量生產條件下進行檢測。通過用戶的設置和軟體分析,可以清晰、容易地識別WCu觸頭的焊接區質量,提高了工藝穩定性。超聲波測試臺的一個基本特性是可以根據定義的質量標準立即在線對工件進行分類。該測試的最大挑戰是生產中高頻次地掃描粉末冶金工藝生產的WCu複合材料組件,並評估焊接區質量。WCu部分通常是焊接到銅合金或鋼材上。由於種種原因,超聲波束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穿過均勻的材料。因此對不均勻的WCu部件進行測量,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避免由於WCu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在密度、重量和均勻性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引起的超聲反射或偏轉。

01

高壓電弧觸頭的工作原理

Figure 1 shows a sketch how an arcing contact component system, consisting of a pin and a so called tulip, works. It is shown that by means of the design of the tulip a minimum spring force has to be achieved to get an optimized and reliable contact to the pin surface. Therefore a maximum of energy transmission can be guaranteed and arcing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can be avoided.

圖1是由觸指和梅花觸頭組成的弧觸頭系統的工作簡圖。事實證明,通過對梅花觸頭進行優化設計,可以實現以最小的彈力獲得與觸指表面最佳和可靠的接觸。因此,可以保證最大限度的電能傳輸,並避免兩個觸頭之間起弧。

圖1 電弧觸點系統在閉合、導電位置的功能示意圖

02

WCu材料

A cross section of a typical WCu microstructure gained by sintering and infiltrating with copper is shown in figure 2. Typical compositions are 60 to 80 wt.-% W and 20 to 40 wt.-% Cu.

圖2中顯示了通過燒結和熔滲獲得的典型WCu微觀組織,其組成成分是60~80wt.%的W和20~40wt.-%的Cu。

圖2 典型WCu (80/20)微觀結構的截面

The i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is caused by the very low solubility of W and Cu.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u together with the good arcing resistance and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 as well as high arcing resistance of W, see Table I, results in the usage of contact material for energy transmission up to voltages of 1200kV.

鎢和銅的溶解度極低,導致了微觀結構的不均勻性。由於Cu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加上W具有良好的耐燒蝕性和較高的熔點(見表1),鎢銅觸頭材料適用於特高壓的斷路器滅弧室中。

03

超聲相控陣原理

In general the ultrasonic device transmits electrical pulses to the probe where these pulses are converted to ultrasound waves. After transmitting the waves the probe receives the reflected echos waves as well. All received waves are converted to electrical pulses again and are evaluated by the software. Phased Array probes are composed of several piezoelectric crystals that can transmit/receive independently at different times [5]. To focus or to steer the ultrasonic beam, time delays are applied to the elements to create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of the wavefronts. Due to this the ultrasonic beam can be steered within a range of angle and/or the energy can be focused at any depth in the test specimen (see Fig. 3).

一般情況下,超聲波設備將電脈衝傳送到探頭,這些脈衝被轉換成超聲波。在發射超聲波後,探頭也會收到反射的回波。所有接收到的波再次轉換為電脈衝,並由軟體進行評估。相控陣探頭由多個壓電晶體組成,可以在不同時間獨立發射/接收[5]。為了聚焦或引導超聲波束,對元件施加時間延遲,以產生波束的建設性幹擾。因此,超聲波波束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角度範圍內,並且/或者能量可以在測試樣品的任何深度聚焦(見圖3)。

圖3 波束控制和聚焦原理

04

相控陣超聲波試驗臺

The task of the ultrasonic scanning system is to test the weld of the tulip within the production cycle with an offline system. Thereby it detects non connected areas in the weld seam, measures the sizes and classifies the tulips in 「good」 or 「bad」 according to given guidelines. The inspection is done by immersion technique.

超聲波掃描系統的任務是在檢測周期內用離線系統檢測梅花觸頭的焊縫。因此,它檢測焊縫中的非連接區域,測量尺寸,並根據給定的準則將梅花觸頭分為 "好 "或 "壞"。檢測是通過浸入式技術完成的。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ulip there are two possible probe positions to insert the ultrasonic beam perpendicular to the welding. Inspecting the 45 degree weld requires a probe position along the body. The 90 degree weld needs to be inspected from above (see figure 4).

根據梅花觸頭的類型,超聲波束檢測位置有兩種:檢查45度焊縫需要沿著焊縫主體的探頭位置,90度焊縫需要從上方檢查(見圖4)。

圖4 典型梅花觸頭的剖面圖(圖中標明了超聲束方向)

05

相控陣測試示例

Figure 7 (right picture) shows the C-Scan image recorded with a Phased Array system, the result of the conventional immersion inspection is shown in figure 6 as a linear illustration and in figure 7 (left picture) as a round illustration. Comparing both C-Scan images it is to be seen clearly the same results but the way of recording is different. Using Phased Array technique the whole data acquisition and scan imaging lasts no longer than 10 seconds, while the conventional inspection method needs about 2 minutes. Due to the limited capability of the chosen probe in this case the resolution is slightly worse compared to the immersion probe, but it is no effort to get the same resolution like in figure 9 by using another probe.

圖7(右圖)為相控陣系統記錄的C-Scan圖像,圖6為線性圖,圖7(左圖)為圓形圖。比較兩個C-Scan圖像,可以看到記錄方式不同,但結果相同。使用相控陣技術,整個數據採集和掃描成像的時間不超過10秒,而傳統的檢測方式需要2分鐘左右。由於所選探頭的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解析度比浸入式探頭稍差,但要想得到圖6那樣的解析度,可以使用另一個探頭。

圖7 LS系統記錄的圓形圖像(左)和相控陣手持裝置記錄的圖像(右)

原文標題:輸配電用的W-Cu觸頭的無損超聲檢測過程控制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掌知視通訊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無損檢測:複合材料的超聲檢測技術
    材料無損檢測主要解決材料研究中面臨的問題,進行諸如材料內部缺陷表徵、性能測試、缺陷基本判據的建立、無損檢測物理數學模型的建立等研究,其檢測對象主要是試樣、試片。結構無損檢測主要解決結構在工藝制訂、結構件製造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對各種結構件進行無損檢測所需的儀器設備等檢測手段的建立、信號處理技術、缺陷判別、標準建立與完善等,檢測的對象是各種裝機應用的工程結構件。
  • 無損檢測市場將達120億美元 超聲測試佔最大份額
    由於其具有非破壞性、互容性、動態性、嚴格性等特點,現如今已成為工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射線照相檢驗、超聲檢測、磁粉檢測和液體滲透檢測四種,另外,還有渦流檢測、聲發射檢測、熱像/紅外、超聲波衍射時差法等。
  • 壓電性和雷射超聲系統獲得固體的3D超聲圖像進行無損檢測
    一種新的基於雷射技術和蠟燭菸灰 來產生超聲波進行結構的無損檢測和評估。 研究人員使用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包含一個從由蠟燭菸灰和聚二甲矽氧烷所組成的納米顆粒的製造的雷射吸收貼片形成的光聲雷射源 。Yoshikazu Ohar及其在日本東北大學的同時利用無損檢測技術來研究結構並且期望找到一個得到結構缺陷的3D圖像的一個辦法。他們發展的新技術,稱之為壓電性和雷射超聲系統(簡稱PLUS, piezoelectric and laser ultrasonic system),該技術整合了兩種不同器件的優勢來獲得金屬結構缺陷的高分辨的3D圖像。
  • 關於無損檢測的小科普
    無損檢測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無損檢測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認,主要有射線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四種。第一是具有非破壞性,因為它在做檢測時不會損害被檢測對象的使用性能;第二具有全面性,由於檢測是非破壞性,因此必要時可對被檢測對象進行100%的全面檢測,這是破壞性檢測辦不到的;第三具有全程性,破壞性檢測一般只適用於對原材料進行檢測,如機械工程中普遍採用的拉伸、壓縮、彎曲等,破壞性檢驗都是針對製造用原材料進行的,對於產成品和在用品,除非不準備讓其繼續服役,否則是不能進行破壞性檢測的,而無損檢測因不損壞被檢測對象的使用性能
  • 材料小博士:氨氣儲氣罐無損檢測了解一下,無損檢測究竟是什麼?
    近日,最近有好多小夥伴留言問道,我們常見的各種管道應該怎樣去檢測、還有金屬材料用久了裡面如果破損了,那又該怎樣檢測啊?難道要切開它嗎?!天真的你錯了,材料小博士告訴大家「不需要!!」因為可以無損檢測,不需要破壞物件就能檢測裡面的情況!乍一聽,是不是一頭霧水?
  • 我國無損檢測行業的進展與挑戰
    無損檢測技術發展的另一重要標誌是創新能力的迅速增長,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已經問世,特別是大型和集成型檢測儀器的不斷問世並迅速投入無損檢測市場。  超聲相控陣(包括相控陣超聲波換能器)、超聲衍射時差(TOFD)技術和電磁檢測儀器已形成有很強競爭能力的生產基地。
  • 飛天眾智:「私人訂製」超聲C掃描檢測系統
    而在工業技術中,無損檢測技術與製造業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超聲無損檢測作為無損檢測的一部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超聲C掃描技術是超聲無損檢測掃描方式的一種,它是將超聲檢測與微機控制和微機進行數據採集、存貯、處理、圖像顯示集合在一起的技術。超聲無損檢測技術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應用了,並且在60年代初期已經成為比較可靠有效的檢測方法。
  • 遊樂設施無損檢測全攻略,這十種方法非常有用
    遊樂設施無論是在製造過程中,還是安裝使用過程中,都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質量安全問題,比如關鍵構件的幾何質量偏差,安裝程序不規範,使用磨損變異,使用操作不規範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設備產生質量問題或缺陷。這些問題或缺陷如果沒有被及時檢測出來,假以時日,量變到質變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
  • 無損檢測:工業內窺鏡無損檢測原理是什麼
    第一是具有非破壞性,因為它在做檢測時不會損害被檢測對象的使用性能;第二具有全面性,由於檢測是非破壞性,因此必要時可對被檢測對象進行100%的全面檢測,這是破壞性檢測辦不到的;第三具有全程性,破壞性檢測一般只適用於對原材料進行檢測,如機械工程中普遍採用的拉伸、壓縮、彎曲等,破壞性檢驗都是針對製造用原材料進行的,對於產成品和在用品,除非不準備讓其繼續服役,否則是不能進行破壞性檢測的,而無損檢測因不損壞被檢測對象的使用性能
  • 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無損檢測常見方法
    隨著新型複合材料的迅速開發和應用,其製備材料及過程監測產品缺陷檢測及質量評價等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環節。無損檢測專業已把以複合材料為主要對象的新材料,新結構的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作為近年來的主攻方向,而對於航空航天複合材料構件的無損檢測,更成為近年來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
  • 作為無損檢測行業的你,這些國外無損檢測器材你不能不知...
    德國 Dantec Dynamics GmbH 1) 非接觸式、無損、快速缺陷檢測 Q800系列:雷射錯位散斑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各種複雜材料、複合材料和構件的各種缺陷,實時顯示材料缺陷並進行準定量分析,同時系統可以提供不同的加載方式,如熱加載、真空加載、振動加載等。
  • 無損檢測 工業安全的「保衛者聯盟」
    ——奧林巴斯參展第四屆國際無損檢測設備展覽會  2015年秋,中國能源峰會暨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無損檢測設備展覽會於北京順義新國展拉開帷幕。作為與Q.C.CHINA齊名的業界專業展會,北京國際無損檢測展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0家企業參會,為無損檢測設備領域的企業拓展市場、展示最新技術和裝備營造了重要的平臺。
  • 無損檢測:超聲波檢測對直縫埋弧焊鋼管的質量控制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37391.htm1.1 鋼管熱影響區母材存在夾雜物等依據API 5L(44版)標準,用2.5P 8×12 K2探頭檢測φ1016×21mm 規格的鋼管,發現深度在14mm—18mm左右,水平距離定位在焊趾邊靠母材約2mm—5mm處有強烈反射波出現,缺陷信號斷斷續續。
  • 無損檢測的概念及應用特點
    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射線照相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四種。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渦流檢測(ET)、聲發射檢測(ET)、熱像/紅外(TIR)、洩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等。
  • 工信部公示200項行標含無損檢測、試驗箱等儀器及分析法
    2  JB/T 13463-2018 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用斜入射試塊的製作與檢驗方法
  • 國外太赫茲無損檢測技術已趨成熟
    太赫茲技術屬於一種新型無損檢測技術,能夠對某些組件及表面進行無損測試分析。但是這種檢測裝置,尤其是傳感器探頭,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相當笨重。  現在,來自於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研製出一種非常緊湊、簡單的傳感器探頭,其成本也因此變得更低,裝置操作也變得更加容易。
  • 《特種設備無損檢測機構管理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TOFD相控陣超聲檢測PA漏磁檢測MFL附件C特種設備無損檢測機構核准條件C1 通用條件(3)申請MFL資質,應當使用自有的檢測設備、數據判讀系統完成檢測和數據判讀,通過現場專家見證或採信檢測能力比對與驗證結果(結果達到基本滿意及以上)。C1.7 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具備無損檢測人員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檢測過程管理、檢測記錄和報告管理、統計查詢等功能,實現檢測過程和結果可驗證可追溯。
  • 菜鳥必讀:一文讀懂無損檢測(NDT)
    一、什麼是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認。我國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國性的無損檢測學術組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
  • 無損檢測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無損檢測技術是以物理現象為基礎的,回顧一下世界無損檢測技術的起源,都是一種新的物理現象被發現後,隨之進行深入研究並投入應用,一般的規律往往首先是在醫學領域、軍工領域應用,然後推廣到 工業領域應用。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部分無損檢測技術的起源。
  • 黃松嶺:無損檢測打造安全工程
    黃松嶺:無損檢測打造安全工程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7-5 孫長安  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存在著大量板、管結構,對其進行定期檢測或健康監測,以及時發現損傷和缺陷,指導維修和替換工作,是確保生活和生產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