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娃說防疫丨「救命」血漿不是你想獻就可以!獻血漿,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明確提出,對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在當前依然沒有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的前提下,血漿療法的見效無疑給新冠肺炎患者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日前,關於血漿療法見效的消息屢見報導……
治療一名患者需要多少血漿呢?
2月15日,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已有的針對其他突發性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經驗表明,恢復期血漿使用時,首次劑量為200毫升,4小時內輸注完成。然後根據患者臨床症狀改善情況,可於次日或間隔24-48小時再次輸注200毫升,最大輸注劑量為500-600毫升(總劑量)。針對兒童患者,可按5毫升/公斤輸注,時間間隔如上,最多輸注次數不超過3次。每個患者的最佳使用劑量和療程應根據其具體病情由醫生而定。
3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指出,輸注劑量根據臨床狀況、患者體重等決定,通常輸注劑量為200~500毫升(4~5毫升/千克體重)
截至3月5日24時,據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3784例,其中重症病例5737例……
可見,恢復期血漿需求量之大……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在2月1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呼籲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的活動,希望康復者獻出血漿,讓生命接續。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也呼籲康復者獻血漿。
有的小夥伴說,我身體好,需要血漿的話,我可以捐獻,多抽兩次沒關係的!
但是,抱歉,真的不可以……
這次的「救命」血漿只能是「恢復期血漿」,確切地說應該是「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獻血漿,這些條件要滿足!
1.距首發症狀不少於3周,解除隔離期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
2.經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如RT—qPCR)證明獻漿者體內無病毒核酸殘留。
3.獻漿者體內產生了高滴度的新冠病毒抗體,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康復患者血漿採集後,需要進行新冠病毒IgG反應性檢測,滴度不低於160。
4.獻漿者年齡(18~55歲)、體重(女≥45kg,男≥50kg)和自身健康情況等符合採漿標準。
5經嚴格檢測後證明獻漿者體內B肝表面抗原、C肝抗體、愛滋病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陰性。
獻血漿,這些事情要注意!
獻血漿前
申請獻血漿時,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到居住地區單採血漿站辦理供血漿登記,經體檢化驗合格後,發給《供血漿證》。
獻血漿者只能在戶口居住地區(縣)的單採血漿站供血漿,不能跨區域供血漿或者流動供血漿。
獻血漿時應做到每個供血漿者只有一個供血漿證。每次供血漿須持身份證、供血漿證,辦理供血漿手續,體檢化驗合格後方可供血漿。
空腹獻血漿易造成頭暈等不適感覺,因此,獻血漿前一天和當天可按往常的習慣進餐,但食物應少油膩,這樣既可保證獻漿者在獻漿時處於良好的生理狀態,又可避免因血液含脂量過高而產生脂肪漿等血液質量問題。
學習獻血漿知識,消除緊張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
獻血漿前不要服藥,適量飲水或喝稀飯等,不飲酒,尤其是不飲烈性酒,充足睡眠,不做劇烈運動。
獻血漿後
血漿的主要成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蛋白質,以及脂類、無機鹽、糖、胺基酸、代謝廢物,還包含大量的水。因此,在獻血漿後,可適量飲水,多補充高蛋白和高鐵食物,促進血漿的再次合成。
注意:兩次獻血漿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4天。
獻血漿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但如果患有貧血、慢性病、傳染病,或者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均不適合獻血。
捐獻血漿,共同救治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患者!
捐獻血漿,託起生的希望!
延伸閱讀:血漿的採集
血漿採集:採用血液成分單採機採集,每次採集血漿量200~400毫升,具體採集數量由臨床醫師評估確定。同時留樣進行血漿質量檢測。
血漿分裝:將每份血漿分成100~200毫升/袋。
血漿貯存:將分裝好的血漿快速冷凍至零下20℃以下或零上2~6℃儲存。
(責任編輯:郭文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