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松鼠早已成了鳳頭鷹的美餐。可能到死,它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倒黴。
其實,結局早已註定了。松鼠可能還在沾沾自喜,終於不用每天為食物奔波了,只要每天去到被稱為人類的生物的跟前,就會有可口的食物出現,而且自己似乎在後者跟前很受歡迎。
終於,好運降臨,可愛的松鼠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從此不再用每天為生存發愁了。它高興極了,每天都可以放開量吃個夠,也許它還會在同伴面前誇讚,誇讚自己在外面大受歡迎。
最終,安逸的生活中,它很快丟掉了往日四處奔波找食時的警覺。當它還在盡情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的時候,卻不知危險已步步逼近。
終於,它成了別人的盤中餐。就這樣,它又消失了,這次是永遠的消失了。
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是松鼠貪吃,還是遊客好心辦了壞事。我想,更多的是後者。因為,遊客圖的是一時高興而已,松鼠卻因此而長時間暴露無捕食者的眼中。
松鼠,求福得禍,悔恨已然來不及了。那麼,回想我們自己,在誘惑和擺在眼前的利益面前,有多少把握能夠不失掉基本的警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