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 張潔。36氪經授權轉載。
誰也沒想到,一場圍繞長租公寓哄抬房價的討論,讓房租暴漲成為輿論焦點,並迅速擴大為一個涉及到90後、夢想和生活壓力的全民熱點。
8月初,有網友在「水木論壇」發帖控訴長租公寓加價搶房引起關注。據說,一名業主打算出租自己位於天通苑的三居室,預期租金7500元/月,結果被二方中介互相抬價,硬生生抬到了10800。
17日,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炮轟資本運作使房租暴漲,點名批評自如、蛋殼等租房企業,提到北京6環內有90萬套空置房,應儘快對這些房徵稅,輿論開始被推向高潮。
據南方周末,胡景暉稱自己因為捅破了自如等長租公寓哄抬房價的事實,在公司及競爭對手的壓力下,被迫辭職。我愛我家集團也發布聲明,稱胡景暉言論只代表個人態度,不代表公司觀點。自如和蛋殼方面也先後回應。
圖自「吳曉波頻道」
19日,北京房地產協會約談了多家長租公寓負責人,要求不得漲價,參會企業承諾拿出手中全部存量房源(12萬套)投向市場,平衡供需。今天上午,自如客官方再發聲明,表示堅決配合政府調查。
房租暴漲的不只是北京。有數據顯示,7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武漢、重慶、南京、杭州和成都十大城市租金環比均有所上漲。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的租金漲幅最猛,北京7月份房租同比上漲3.1%,有小區甚至漲幅超過30%。
圖自「21世紀經濟報導」《最新房租數據出爐,你一個月要交多少錢?(附房租地圖)》一文
就這樣,第一批90後扛過了離婚、禿頭、出家和生育,終於還是倒在了房租面前。有人甚至總結出一舉擊垮90後的四字箴言:押一付三。
看上去還真沒什麼好反駁的。
80後自媒體人盧俊也開玩笑說,最近每當90後同事轉發那個「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的段子給他,他都會回一句:80後確實不會罵90後,他們只會暗暗的回家漲點房租,讓這些小年輕踏實工作。
不管是離婚、禿頭還是出家、生育,生性自由的90後都可以當段子對付,但暴漲的房租就像一根實實在在戳在肉裡的刺,可以不喊疼,但也笑不出來。
房租暴漲引熱議,一周105篇10w+
據新榜趨勢查詢顯示,最近一周內,與房租有關的話題熱度達到巔峰。僅19日當天就有2873篇相關微信文章,其中包括29篇10w+。
而據新榜文章搜索功能,最近一周內,至少有2.3萬篇微信文章提及「房租」,其中有105篇閱讀數達到10w+。
點讚數最高的是公眾號「紫竹張先生」的《為什麼中介哄搶租賃房源,因為販毒都沒它來錢快 || 紫竹張先生》,截至發榜統計時,點讚已經達到4.5萬。
頗為「應景」的是,就在「紫竹張先生」這篇文章還在瘋傳的時候,文中所擔心的長租公寓爆倉真真切切地發生了。
中房地產報今日發文《長租公寓真的爆倉了 杭州鼎家破產4000戶租客受損》,稱鼎家破產,給其曾服務的業主和租戶留下了一地雞毛。
到底是誰抬高了房租?是資本搶灘的錯,還是供需失衡的鍋
對很多房客來說,房租突漲這件事並沒有商量的餘地,交不出房租,就只能收拾行李離開。月薪過萬的城市年輕人也可能一夜間失去住所。
用「穀雨實驗室」《中產從此難續租》中劉渺的話說就是,「在貧困下上掙扎」。
到底是誰抬高了房租?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胡景暉認為,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運營商推漲房租,「資本大幅進入長租公寓」是主因之一。
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慶祥也在媒體採訪中將「租賃住房佔比不斷提升,租賃住房的結構性變化,經紀機構爭搶房源哄抬房租」列為其中要因。
當然,這也不是唯一被提及的原因。
「中國新聞周刊」的《如何讓中國1.68億租房人「房住不被炒」》一文提到,北京房租上升,資本驅動只是助推,主要還是供給減少,租房市場的底層供應量被大量抽掉,加之「共有產權房」、「公租房」不能立馬跟上,造成供需面突然失衡,「3個人爭一套房變成了8個人爭」。
供給需求的矛盾被諸多文章提及,背後的原因還包括租賃市場的待培、限價下的轉租為售、治理群租和清理違建,以及單身潮的來臨、畢業生剛需等。
「浪潮工作室」發文《到底是誰抬高了你的房租》指出,該問的問題不是為什麼人這麼多,而是為什麼可以租的房子這麼少?
同時,「浪潮工作室」提到更底層的人早就深陷租房的困難,國家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實際上跟大多數來到一線工作的外地人無緣。
「一邊控制著住房市場和土地,嚴格的土地政策使房價猛漲,人們不得不選擇租房。另一邊又沒有完善租房系統,租房價格、住房權利都沒有保障。人們夾在中間無法動彈,最終只能選擇離開大城市。」
「連嶽」也認為「供給不足」是漲租的要因,同時對網友認為「漲租的原因是資本炒作,要求政府管制」的想法不以為然,「呼喚管制,就是呼喚剝奪自己的自由,把合法的市場呼喚成非法的市場」。
更多還有圍繞未來趨勢的討論。例如,「財經網」「三聯生活周刊」都發文中提到,未來房地產稅的出臺或許也會帶動房租上漲。
由於房地產稅的徵收對象是房東,如果未來租賃市場依然供不應求,房東可以輕易將房地產稅的成本轉移到租客身上,「原本是對多套住房者的徵稅,最終將演變成對不購房者的又一次懲罰」。
不斷抬高的房租和我們正在失去的生活
房租正在消磨的,不只是年輕人的首期,還有他們的生活。
「新周刊」在文章中說:說不定就在昨天,這些因為漲租而苦惱的人們,還在興高採烈地轉發「房價受到嚴控」的新聞——他們原本抱著局外人的心態看待房價漲跌,以為它和買不起房的自己永遠無關。但很快,房租上漲就打破了年輕人獨身事外的幻想。
確實,誰能想到追不上房價的人,有一天還會追不上房租呢?
在不斷被抬高的房租面前,很多人只能不斷在取捨中妥協。「我要WhatYouNeed」《因為北京的房租太貴,我不敢分手。》一文中,講了很多北京合租情侶的故事。
因為高昂的房租,很多情侶即便分手了,可能也會被迫同居,選擇用一紙協議,成為互不幹擾的室友。
類似的故事曾經被一個脫口秀演員搬上舞臺,當搬家成本太高,那麼「既然她還沒有用開水潑我,就再忍一忍吧!」。在這裡,分手的概率和搬家的成本成反比,愛情和情緒顯得很奢侈,甚至矯情。
如此高壓的北京,北京人也不見得能安然置身事外。
「穀雨實驗室」昨日發文《北漂都說租房難時,北京人怎麼說》,分享了一些北京常駐者的內心感受,即便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畢業後工作面對獨立租房的壓力,也是捉襟見肘。
在「大家」《老貓:即使是北京的房東,也快被房租玩死了》一文中,既當房東又當房客的作者老貓,經歷著「租的房子比租出去的房子漲價還快」的窘境,一個在北京有房的人,照樣會因為房租感到「慌得一比」。
像我這種既當房東又當房客的人,若不想去最近剛開通的狀態火熱的大七環去住的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和自如解約,給人補償,再重新籤給肯出更高價格的某某某某,或者乾脆就不租了,頂著壓力再來一次賣房買房。
遲早大家都會反應過來的。若解約風潮至,恐怕長租公寓這個產業,也做不下去了。
如果實在到了無法和解的地步,城市裡的年輕人終於不堪重負離開,又能去哪兒呢?
有網友半開玩笑地提出這麼一條解決之道:讓年輕人住進養老院。
不過世事難料,畢竟杭州有一家養老院最近已經向年輕人推出了這個項目:300元即可入住養老院30平米的標間,不過需要每個月給老人提供20小時的志願服務。人民日報對此發表評論:老少共贏。
只不過,這顯然不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