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戰鬥民族」: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

2021-01-08 八兩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有這麼一句經典名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在動物界裡,貓科是最強大的物種,但它們或許不是最猛的「猛士」。因為真正的猛士不是強大而勇敢,而是因勇敢才強大。那地球上最兇猛的動物是什麼?小小的身軀,不畏強敵的鬥志,「拼命三郎」的打法,被網友譽為「動物界戰鬥民族」——恐怖兇「萌」鼬科動物。

鼬科動物(Mustelidae),是地球現存食肉目中物種數量最多、形態最多樣化的一個科,包括陸棲、樹棲、穴居、半水生和水生等動物。它們分布於大洋洲和南極洲除外的各大洲,適應能力極強,如冰凍雪原、淺海、沙漠、熱帶雨林、城市街道等等均分布有種群,而且大多數為肉食性。根據化石研究,鼬科最早出現於漸新世時期,到中新世開始繁盛,直至現代。

目前人類記載的鼬科動物有22屬59種,其中我國分布有17種。科學家將它們劃分為:巢鼬亞科、鼬亞科、美洲獾亞科、獾亞科、水獺亞科、蜜獾亞科、貂亞科、鼬獾亞科。雖品種眾多、形態上分異很大,但是鼬科家族成員都有個共同點:小短腿、四足都有五趾、身體細長,看似戰五渣實際卻戰鬥力爆表,敢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獵物。

由於家族龐大,但我們的漢字卻可將鼬科成員的佼佼者分為: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

小巧的鼬:伶鼬、白鼬。

從外形上看,它們可以說是一群「黃鼠狼」,但是戰鬥力卻不可小覷,是各種鼠和兔的剋星。

比如伶鼬,伶鼬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哺乳動物,體長十幾釐米,體重不超250克。但無論是爬樹從鳥巢中取卵,還是深入老鼠洞抓鼠,甚至抓天上飛的鳥類,在它眼裡都不是事。由於新陳代謝比較快,所以它每天需要吃掉大於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食物,一年可吃掉3500隻老鼠。最奇怪的是,它還超級喜歡吃「老鼠大腦」,堪稱是吃腦的狂熱者。

樹棲的貂:黃喉貂、漁貂。

這兩種貂是體型偏大的貂屬成員,其中漁貂是最大的。它們的體重一般在7-12斤左右。

絕大部分貂類都局限在北方嚴寒地區,但黃喉貂在我國東北到西南均有分布,尤其在我國秦嶺以南的森林均有蹤影,而且它是陸生鼬科中唯一群居種。黃喉貂擅長爬樹,戰鬥力強悍,甚至可以捕獵猴子,另外它們還是我國野生大熊貓的天敵。根據科研人員的研究及媒體報導,秦嶺發生過幾起野生大熊貓(幼年和剛獨立生活的大熊貓)被攻擊重傷的案例,兇手推斷是黃喉貂。

漁貂,是貂屬動物最強的狠角色,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北方針葉林裡。有個案例可以表明漁貂的強悍之處:1999年到2011年間,科學家給187隻加拿大猞猁戴上線圈,其中有65隻死亡,其中18隻被漁貂捕殺(13隻成年個體、身體健康)。研究發現,這些死亡的猞猁附近沒有搏鬥現象,基本上都是被漁貂一擊必殺。另外漁貂還是少數能捕殺豪豬的動物之一。

強壯的獾:蜜獾、狼獾。

蜜獾,外號平頭哥,相信不用過多介紹都知道。小小的個頭卻敢硬剛非洲各種猛獸,遇到毒蛇攻擊時睡一覺就好。當然如果毒液超過臨界,它就真的會睡過去了。網上對平頭哥有過度神化了,其實可以在非洲懟天懟地是因為獅子、花豹、鬣狗不會故意去殺它,但一旦對它起了殺心,疣豬、胡狼就能幹掉它。

狼獾,俗稱貂熊。很多人都以為電影金剛狼的原型是犬科的狼,但金剛狼的真正原型是狼獾。雖然狼獾主要是食腐的,但是馴鹿、駝鹿那麼大體型的動物也能被它幹掉,被譽為30公斤下的陸地王者。

水生的獺:海獺、水獺。

海獺是鼬科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但和其他戰鬥力強悍的兄弟姐妹而言,海獺每天都在睡覺賣萌。不過它們在賣萌的同時,還努力的拯救地球海洋生態。海獺一天可以吃掉50隻海膽,如果沒有海獺吃海膽,那海膽會迅速破壞海底藻林,令海底變成沙漠。

水獺,傳說中的嚶嚶怪,超級喜歡吃魚。如果魚太多吃不玩,它們就會把魚一條接一條地擺在岸邊,很像人類在陳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又被古人稱之為「獺祭」。另外我國古時有些地方的漁民會訓練水獺來幫助捕魚。不過大家通常見到的水獺都是體長不超過1米的,而在亞馬遜的巨型水獺可以長到1.8米長,鱷魚、美洲豹都敢硬剛,所以又被網友被戲稱是深藏不露的「水中平頭哥」。

如果在同體型下,貓科只有鼬科被收拾的份了。但很遺憾的是,現實中的鼬科成員被體型所限制,但可能正因為體型的限制,它們才變得這麼勇敢。也因先天(基因)條件的限制,所以決定了它們的一生要成為不畏死在戰鬥的戰士。

相關焦點

  • 除了平頭哥蜜獾,它們也是動物界的「戰鬥民族」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蜜獾第一次在和獅子的鬥勇中獲勝了,憑藉混不吝的氣勢,這些外號「平頭哥」的小傢伙成了動物界的網紅。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蜜獾所在的鼬家族,是所有食肉動物中平均體型最小的一個科,卻湧現出了眾多戰鬥力爆表的「小強」。
  • 叔說動物:侏袋鼬,狹足袋鼩
    輕量級分享,無長篇大論我們已經看過袋鼬科-袋鼬亞科的袋鼬族和袋鼩族,今天來看袋鼬科的狹足袋鼩亞科的侏袋鼬族和狹足袋鼩族
  • 平平無奇的黃喉貂,體小卻戰力強悍,可虐殺大師兄、重創大熊貓!
    鼬科動物是食肉目裡最龐大的家族,包括了陸棲、樹棲、水生、穴居、半水生和水生等,佔據了各個生態位。鼬科家族陸地成員裡最出名的應該平頭哥蜜獾吧?而在鼬科家族中,也有個整天鬥天鬥地的傢伙,也同樣喜歡吃蜂蜜——黃喉貂。
  • 科學怪蜀黍-鼬科動物
    ▼ 鼬科動物——獾 ▼▼  鼬科動物——臭鼬 ▼鼬科又名貂科,擁有犬型類超過半數的種類,是犬型類的最大科,也是食肉目的第一或第二大科,其分布幾乎遍及大洋洲,南極洲和馬達加斯加等島嶼以外的世界各地,和犬科同為食肉目中分布最廣的科。
  • 為什麼獾類家族個個不好惹?奇趣自然
    狼獾在動物界中已經進入了中型猛獸級別,是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最強壯、最兇悍存在,曾有過一隻狼獾從三隻野狼嘴裡奪走食物的紀錄。鼬科老大狼獾狼獾是個戰鬥瘋子,悍不畏死的性格讓美洲獅在遇到時也會選擇主動退讓,即便發生打鬥,也很快退出戰場。
  • 被認為「渾身是寶」的獾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
    獾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也是被人們認為渾身是寶的動物,據說,它的出油率能達到87%,也就說俗話說的「八斤獾,七斤油」,還有據傳它的皮當坐墊能治痔瘡,而且肉質鮮美,非常的受人追捧。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獾渾身是寶了。那麼它究竟真的如傳說的那樣嗎?
  • 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貂屬是食肉目鼬科的一個屬,居於森林山地,營半樹棲生活。晝夜均能活動覓食,早晨和黃昏活動最為頻繁。多獨居,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行動迅捷,善於攀緣。貂有多個品種。屬珍貴毛皮動物。喜安靜,多獨居,一年兩次換毛,食物多樣化,主要食物是魚類。
  • 除了蜜獾,我國這三種獾也不是吃素的,其中一個還是金剛狼的原型
    那麼,除了蜜獾之外,其它的獾類怎麼樣呢?在我國,就生活著三種與蜜獾差不多的獾類,其中一種還是金剛狼的原型。第一種就是狼獾。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部,看起來身體長得像一頭熊,可是大尾巴卻像是貂一樣,因此,狼獾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貂熊」,它們也是現存的地球上最大的鼬科動物。
  • 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狼獾保護食物有奇特招式,將尿液撒在食物周圍
    在動物世界中,鼬科動物的體型比較小,但它們的個性是非常兇猛好鬥,包括獾、黃鼠狼和水獺等都是兇猛的獵食者,而其中體型最大的陸地上鼬科動物
  • 從「蜜狗子」到「羌仔虎」,黃喉貂為何如此兇猛
    在瑪柯河發現黃喉貂並不算完全的意外,因為上世紀60、70年代,老先生們在青海的調查裡,都有過黃喉貂的記錄。在那些記錄裡,黃喉貂還保留著自己很早的名字「青鼬」,表示和香鼬、艾鼬、黃鼬一樣,它們都是鼬科的成員。
  • 鼬科動物中的鐵憨憨,原來你們家也有傻子
    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鼬科動物都是比較機靈敏捷的,我們也著實科普了不少鼬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