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打得過狼獾和袋獾嗎?為什麼獾類家族個個不好惹?奇趣自然

2020-08-31 論鑑

在獾類家族中,除了豬獾最沒出息外,其餘幾個你別看小,個個都不好惹。蜜獾:&34;,在非洲草原上大名鼎鼎,但如果讓它PK狼獾、袋獾等同樣幾個狠角色兄弟,平頭哥能勝出嗎?

非洲亂不亂,平頭說了算——蜜獾

那小編告訴你,你可要失望了。儘管蜜獾被稱為地球上最勇敢動物,獅子豹子敢於挑釁,吃眼鏡蛇如同辣條,從不怕死,但不怕死不代表不會死。如果遇到狼獾和袋獾他就會敗下陣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1,狼獾

蜜獾體重一般在10公斤左右,體長90公分左右。而狼獾體長1米2,體重20到25公斤,兩者有一倍差距。狼獾在動物界中已經進入了中型猛獸級別,是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最強壯、最兇悍存在,曾有過一隻狼獾從三隻野狼嘴裡奪走食物的紀錄。

鼬科老大狼獾

狼獾是個戰鬥瘋子,悍不畏死的性格讓美洲獅在遇到時也會選擇主動退讓,即便發生打鬥,也很快退出戰場。也有北美黑熊被狼獾從食物旁趕走紀錄,就算遇到老虎,狼獾同樣不會跑。大部分食肉動物都不會和狼獾搏鬥,因為這個小東西很麻煩,不死不罷休,沒完沒了。你說和它打吧,它那鋒利的爪牙下,沒有動物敢保證不受傷,自然界又沒有醫生,傷口感染往往也代表著死亡。

狐狸只是小菜

別看狼獾只有20公斤,但在它活動領域內同樣沒天敵。狼獾和猞猁經常搏鬥,卻從來都是狼獾殺死或趕走猞猁,還沒有猞猁獵殺狼獾記錄。

猞猁

還有一點也重要優勢,狼獾智商非常高,和狼一樣能識破獵人布下的各種陷阱,且會破壞陷阱。雖然和蜜獾一樣,二者都屬於雜食性動物,但在狼獾菜單上,既有蹄類動物,也有嚙齒類動物。狐狸、野貓、野羊及重達150公斤駝鹿等都是它捕獵對象。北美大陸上,除了棕熊,狼獾敢於向其他任何動物發起攻擊。狼獾耐力很強,奔跑速度也快,一個小時可以跑30公裡。

獵殺黑背豺

蜜獾食物主要為小型嚙齒類動物和蛇類,從食物就能看出來二者戰鬥力,主要還是體型差距太大。所以蜜獾如果碰到狼獾,平頭哥必敗無疑,二者沒有可比性。

2,平頭哥對戰袋獾

袋獾和蜜獾是一個重量級 都是10公斤級,袋獾外號叫做&34;。聽這個名字就不好惹。

塔斯馬尼亞魔鬼——袋獾

根據身體比例,袋獾是地球上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動物,6公斤袋獾可以乾死30公斤袋熊。蜜獾的咬合力很小,同級別下,袋獾的頭也比蜜獾也大得多,就算嘴對嘴撕咬 ,袋獾也佔很大優勢,甚至可以把蜜獾頭咬下來。

袋獾驚人的咬合力

性格上,排名前幾的獾類兄弟都是敢於刺刀見紅的主。袋獾的兇猛,很少人知道,從一生下來,一母同胞幾個兄弟姐妹就開始互相撕咬,每個袋獾長大後臉上都是一臉疤痕。這種脾氣下混了一輩子,不兇悍是不可能的,且袋獾皮糙肉厚。

兇猛的小野獸袋獾

體重只有10公斤袋獾可以殺死30公斤袋鼠和袋熊。如果讓蜜獾殺死袋鼠或者袋熊,小編不認為能做到。所以,如果同樣10公斤左右的蜜獾VS袋獾,真打起來,往死裡打,平頭哥很危險。

袋獾獵殺袋鼠

袋獾是鼬科動物中最珍貴的亞種,目前只剩下了數百隻,已被納入瀕危保護動物。

美洲獾和狗獾

蜜獾這兩個兄弟,其實戰鬥力也不差。狗獾在鼬科中塊頭算比較大,15公斤左右吧。頸部粗短四肢有力,性格兇猛。但不像蜜獾和狼獾人也攻擊,狗獾一般不攻擊人畜,但如果被人和獵狗逼急了,會直起上半身,用牙和爪子瘋狂還擊,氣的嘴裡發出&34;&34;聲音。

狗獾

美洲獾主要以打洞聞名。美洲獾具有楔形頭部,扁平的身子,強壯前腿和蹼形腳趾彎曲的爪子。一看就是工兵出身,打洞能手。它兩個巨大的前腳爪,猶如挖掘機挖鬥,能夠隨心所欲挖出泥土,速度之快,恰似一臺小型掘進機。

挖掘機美洲獾

美洲獾

除了這幾種外還有鼬獾及一種豬獾狗獾雜交出的獾,目前生物學家還未定名。

豬獾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神奇的物種,如此小的塊頭,竟然在自然界打出了一片天地。說明什麼?物競天擇的生物界中,很多時候,血性要比塊頭更重要。

作者論鑑@今日頭條文化領域創作者

作品日更新,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

相關焦點

  • 「平頭哥」蜜獾與「惡魔」袋獾誰更厲害?為什麼?
    袋獾從名字上我們不難看出,袋獾是一種有袋類動物。事實上,袋獾不僅僅是有袋類動物,而且是少有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大多數的有袋類動物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袋獾也不例外,它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獨有的一個物種。
  • 獰貓打得過袋獾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袋獾在現存的動物中,只要是名字裡有「袋」的大都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動物,而袋獾也不例外,作為少有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袋獾在有袋類動物中,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袋獾屬於袋鼬目袋鼬科下的唯一物種,在袋鼬目一共有三個科,出去袋鼬科外,還有袋食蟻獸科和袋狼科。但是,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早在1936年就死亡了,因此,現存的袋鼬目只有兩科兩種。
  • 狼獾與「平頭哥」蜜獾究竟誰更厲害?為什麼?
    「平頭哥」蜜獾是非洲獨有的動物,而狼獾則主要分布在亞、歐、美洲大陸上,因此,從分布上看,兩種動物是沒有相遇機會的,既然沒有相遇機會,自然也沒有實戰的數據。所以,要想判斷狼獾和蜜獾誰更厲害?我們只能通過對比兩種動物的數據以及習性了。
  • 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狼獾保護食物有奇特招式,將尿液撒在食物周圍
    一、帶獾字的動物都不好惹    在動物世界中,帶獾字的動物都不好惹,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平頭哥」——蜜獾,被稱為「最無所畏懼的動物」,其它的狼獾、狗獾、豬獾、鼬獾等都是個性兇猛,在鼬科中若論戰鬥力,狼獾是遠遠超過蜜獾的。
  • 除了蜜獾,我國這三種獾也不是吃素的,其中一個還是金剛狼的原型
    非洲的草原之王是獅子,不過「平頭哥」蜜獾卻是無冕之王,蜜獾的武器是它的爪子和牙齒,而且蜜獾天性好鬥兇猛,什麼都不怕。動物學家介紹,蜜獾可以輕鬆殺死幼年的尼羅鱷,而且還會吃掉毒蛇,根據記錄顯示,只需要15分鐘,一條1.7米左右的毒蛇就會被蜜獾吃個精光。
  • 狼獾、豬獾、狗獾,這些動物你都能分得清嗎?
    蜜獾蜜獾是所有獾中最著名的,屬於鼬科-蜜獾亞科-蜜獾屬下的唯一物種,根據分布地域的不同,一共分成12個亞種。蜜獾的身體比例看上去很長,背部厚實且寬闊,頭部小而扁平,吻較短,眼睛很小,後肢雖短但卻很結實,每隻腳都有5個腳趾,並且長有堅硬的爪子,前肢相對較長,是典型的蹠行動物構造。
  • 狼獾家族的秘密
    你們真的了解狼獾嗎?狼獾真的是孤僻、危險的血腥殺手嗎?今天,我就要來說說我們家族的秘密,給狼獾正正名!非狼不是獾  從小我就好奇自己的身世,雖掛著狼獾之名,但我們既不像狼,也不像獾。而且事實恰恰相反,狼是我們的天敵,唯一的共同點是我們都吃肉;獾倒是和我們有那麼一丁點兒關係——同為挖洞高手,可惜獾以植物的根、昆蟲和蚯蚓為食,和我們絕對不是一國的。於是乎,我們時常被鄰居嘲笑,說我們是小一號的熊,然後加了一條類似貂的尾巴!這可真讓人抓狂,我們究竟是誰?
  • 蜜獾:咬掉頭,嘎嘣脆
    最近的博物歷裡講了獾和貉,這些小動物看起來都呆萌柔弱,沒什麼攻擊性。有讀者就想看看真正的王者,滿足你們!其實,整個鼬科動物都是食肉動物中的「戰鬥民族」,這其中還有兩位「戰鬥民族的戰鬥機」——狼獾和蜜獾。這兩位硬體出色,戰鬥力爆表。平頭哥蜜獾更是有三句話走遍天下。金剛狼大家都知道吧?
  • 非洲蜜獾天不怕地不怕,我國這三種也不是吃素的,金剛狼原型是它
    圖中的動物就是「中國平頭哥」——獾,剛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說是狗獾,其實我國的獾類中不但有狗獾,還有豬獾和狼獾,前兩者非常相似,但圖中的這隻動物更像是一隻豬獾。平頭哥是獾類的一種,名叫蜜獾,獾屬於食肉目鼬科,共有5個亞種,蜜獾之外還有狗獾,豬獾,另外還有狼獾,它屬於鼬科貂熊屬,其中蜜獾主要生活在非洲,歐洲南部和亞洲西部和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狗獾和豬獾則遍及亞歐大陸以及東南亞的一些海島上,狼獾主要生活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地區,我國除了沒有野生蜜獾之外,其他三種獾類都有分布。
  • 非洲蜜獾戰鬥力驚人,中國有它四個「親戚」,其中一種比它還厲害
    非洲蜜獾,人送外號「平頭哥」,戰鬥力實在驚人。但獾這種動物,其實我們都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那就是「猹」。也就是我們在小學課本中看到的,那個被閏土在月光下用叉子驅趕的動物。非洲蜜獾是獾的一種,全世界共有5個亞種,分別是蜜獾、豬獾、狗獾、鼬獾和狼獾。它們個個都是小霸王,性情比較兇猛。
  • 動物之中奇妙的緣分,地球上名字帶獾的動物,你都知道嗎
    隨著平頭哥在網絡上的大火,平頭哥蜜獾也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而且平頭哥不僅自己火了,還帶動了不少和它一樣名字中帶有獾字的動物。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在大自然中名字帶有獾字的動物,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蜜獾首先要介紹的就是我們的平頭哥蜜獾了。作為大自然中扛把子的存在,蜜獾的脾氣可以說是非常暴躁的。
  • 外形很萌的袋獾,為什麼叫塔斯馬尼亞惡魔?太好鬥加快滅絕速度
    人們來到這裡後,總能在灌木叢深處聽到袋獾神秘的尖叫聲和咆哮聲,他們認為能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絕對不是正常的生物,極有可能是惡魔,甚至還認為,這種生物會吃人。  於是就給袋獾起了「塔斯馬尼亞惡魔」的稱號。  那麼惡魔稱號是名副其實,還是誇大其詞?
  • 有袋類除了袋鼠和考拉等著名的明星物種,還有這些相貌怪異的成員
    現存的哺乳綱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即原獸亞綱和獸亞綱,其中獸亞綱又分為後獸下綱和真獸下綱。原獸亞綱是哺乳動物中最原始的,以鴨嘴獸和針鼴為代表;真獸下綱是數量最多的,貓狗牛羊和人類都是真獸下綱的成員;而後獸下綱則是比真獸下綱古老、比原獸亞綱更「先進」的一類,代表動物就是各種有袋類。
  • 平頭哥的大表哥——狼獾,金剛狼的原型,能單挑野狼的存在
    獾,是食肉目鼬科動物。這類動物的名氣都被蜜獾屬下鼎鼎大名的平頭哥給撐了起來,一下子成為了動物界的頂級流量擔當。蜜獾的名聲與兇悍程度已無需多言,早已聲名遠揚。但在同類中,還有一位成員雖然名氣不及平頭哥,但其實力與兇悍程度可是一點也不輸平頭哥的,甚至平頭哥還得叫它一聲"大表哥"。它就是北方荒野的王——狼獾。"社會我獾哥,獸狠話不多"狼獾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
  • 「平頭哥」蜜獾在非洲大草原上,真的是無敵的存在嗎?
    老規矩,還是先說答案:平頭哥蜜獾當然不是無敵的。在非洲,一頭普通的花豹分分鐘就能教它做「獾」。那麼,為什麼有許多的小夥伴會認為平頭哥蜜獾是無敵的存在呢?下面我們就詳細的說下蜜獾的「過人之處」以及真實的「平頭哥」。
  • 狼獾和猞猁誰怕誰?猞猁打跑了狼獾,但狼獾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它們是體型相仿的食肉動物,在北歐,雌猞猁平均重16.4公斤,雄猞猁為22.1公斤,雌狼獾為10.2公斤,雄狼獾為14.5公斤,可見猞猁或多或少地還是有一些體重優勢。然而,早在十幾年的老中恐論壇時代,就流傳著一種說法,即狼獾壓制著猞猁。近幾年這種觀念又為鼬科的「平頭哥」蜜獾、「戰神」漁貂的驚人表現所加強。
  • 近親繁殖讓澳洲袋獾身陷疾病面臨絕種
    此時袋獾的數量也已不多,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保護袋獾的法律生效。對它們的狩獵行為終於停止,其數量也逐漸回升。癌症是1941年受保護以來造成袋獾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生物學家對此給出了簡單明了的解答:這種動物身上I型和II型MHC基因的多樣性太低了。過小的種群規模使得袋獾的遺傳多樣性很低。在歐洲人殖民澳洲之前,包括袋獾在內的有袋動物在澳洲隨處可見,在殖民者到達後不久,澳洲大陸上的許多大型有袋動物迅速絕跡,如今只能在偏居一隅的塔斯馬尼亞島覓得袋獾蹤跡。
  • 袋獾可能進化出了與癌症共生的能力
    它們是動物世界的傑森·斯坦森,可能只有蜜獾才能與它們的兇殘抗衡。但是在過去的20年裡,這些兇殘的小傢伙一直受到攻擊——不是來自捕食者,而是來自一種叫做「袋獾面部腫瘤(DFTD)」的疾病。事實上,這種疾病已經對袋獾群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袋獾這個物種的生存處於危險之中。2014年,專家們發現了第二種可傳播的癌症(DFT2),這種癌症嚴重威脅到了塔斯馬尼亞南部動物的生存。
  • 「平頭哥」的死對頭,能輕鬆咬碎蜜獾頭骨,當地人稱為「惡魔」!
    「平頭哥」的死對頭,能輕鬆咬碎蜜獾頭骨,當地人稱為「惡魔」!平頭哥可以說在草原上是一個霸道蠻橫的角色。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不是正在和動物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那大家知道平頭哥的死對頭嗎?「平頭哥」的死對頭,能輕鬆咬碎蜜獾頭骨,當地人稱為「惡魔」!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平頭哥的對手是一種叫袋獾的動物。袋獾的個頭長得並不是很大,看著就像一條巨型的老鼠一樣,同時也具有老鼠的一些習性。在外出尋找食物的時候,通常會不停地嗅地面。它們的臉又長得特別像一條小狗。
  • 動物界「戰鬥民族」: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
    鼬科動物(Mustelidae),是地球現存食肉目中物種數量最多、形態最多樣化的一個科,包括陸棲、樹棲、穴居、半水生和水生等動物。它們分布於大洋洲和南極洲除外的各大洲,適應能力極強,如冰凍雪原、淺海、沙漠、熱帶雨林、城市街道等等均分布有種群,而且大多數為肉食性。根據化石研究,鼬科最早出現於漸新世時期,到中新世開始繁盛,直至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