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袋類除了袋鼠和考拉等著名的明星物種,還有這些相貌怪異的成員

2020-12-04 溫晨動物園

現存的哺乳綱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即原獸亞綱和獸亞綱,其中獸亞綱又分為後獸下綱和真獸下綱。原獸亞綱是哺乳動物中最原始的,以鴨嘴獸和針鼴為代表;真獸下綱是數量最多的,貓狗牛羊和人類都是真獸下綱的成員;而後獸下綱則是比真獸下綱古老、比原獸亞綱更「先進」的一類,代表動物就是各種有袋類。有袋類動物有很多種,其中有些明星物種大家都很熟悉:袋鼠、袋熊、樹袋熊(考拉)、蜜袋鼯等,還有近幾年極受歡迎的網紅短尾矮袋鼠,甚至還有已經滅絕的袋狼(塔斯馬尼亞虎)都很出名。今天我挑選了7種不太出名但是相貌各有特色的有袋類動物為大家講解。

1.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

袋獾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外號,叫做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名字裡帶獾的大都比較不好惹,雖然體型不算很大,但脾氣通常都很暴躁。例如著名的「平頭哥」蜜獾、金剛狼的原型狼獾,都是動物界的暴躁老哥,滾刀肉一般的存在,相當不好惹。袋獾的脾氣也不好,而且肌肉發達,腦子一根筋,能夠發出刺耳的叫聲,我們看到的袋獾影像資料畫面很多都是這傢伙齜牙咧嘴一副找架打的樣子。

2.袋食蟻獸Myrmecobius fasciatus

袋食蟻獸的外表其實跟傳統的食蟻獸並不怎麼像,但相貌也算很有特色了,身上有黑白色的條紋,身體大部分呈灰褐色,吻部細長。袋食蟻獸的主食是白蟻,白蟻很小,所以袋食蟻獸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找吃的,看上去非常匆忙。與食蟻獸相同的是,袋食蟻獸也有發達的頜下腺和細長的舌頭,可以一次性黏住很多白蟻送進口中,這也是幾乎所有食蟻動物的共同特徵,屬於趨同演化。

3.東袋鼬Dasyurus viverrinus

袋鼬的相貌與鼠類更為相似,體型與家貓相當,但卻是更兇猛的、以肉類為主的雜食動物,可以獵殺比自己體型更大的動物,甚至敢去跟袋獾搶食物(有時候會自身難保)。平心而論,只看外表的話東袋鼬還是蠻可愛的,大眼睛和大耳朵看上去很機靈,身上還有白色斑點。東袋鼬目前是瀕危(EN)物種,此前一度在人類視線中消失,導致人們以為它已經滅絕了,但後來又發現了野生種群,並加以保護。

4.利氏袋鼯Gymnobelideus leadbeateri

關於蜜袋鼯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這是一種現如今在寵物界也比較受歡迎的異寵,特點是會滑翔。所以我們今天不說蜜袋鼯,說說其他袋鼯,比如利氏袋鼯。同屬於袋鼯科,利氏袋鼯的相貌跟蜜袋鼯比較相近,但顏色略有不同,看上去更低調一些,而不是蜜袋鼯清晰分明的黑白灰三色。利氏袋鼯的身體兩側也沒有翼膜,所以不能滑翔,但是很擅長在樹木之間跳躍。

5.蘇島袋貓Ailurops ursinus

蘇島袋貓全稱為蘇拉威西島袋貓,雖然叫袋貓,但卻是袋貂科的,長得也並不像貓,反而更像熊,所以它的英文名字直譯是「蘇拉威西熊袋貂」,蠻恰當的。蘇島袋貓的眼睛很圓,耳朵很小,還有兩條淺色的眉毛,看上去像是鬱郁不得志但是眉宇間充滿了不甘、憤懣和想要再度捲土重來的中年反派。蘇島袋貓是樹棲動物,生存地也正在經受著威脅,目前為易危(VU)物種。

6.兔袋狸Macrotis lagotis

兔袋狸又叫兔耳袋狸,長相也比較怪異,像是跳鼠、鼩鼱和兔子的集合體,看上去不怎麼厲害,弱裡弱氣的。實際上也是如此,兔袋狸是夜行性的小型雜食動物,主要吃蠕蟲、昆蟲、蜘蛛、小型爬行動物、菌類、植物根莖、水果等食物,幾乎不主動飲水,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水分。一雙大耳朵可以幫助兔袋狸在夜晚隨時注意周圍環境變化,從而及時發現食物或天敵。

7.帚尾袋貂Trichosurus vulpecula

帚尾袋貂在國內名氣不大,但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是一種非常出名,並且讓本地人十分痛恨的動物,號稱大洋洲浣熊。帚尾袋貂的英文名字是brushtail possum,直譯過來是刷尾負鼠,當地人有時也省略一下直接稱為possum。帚尾袋貂非常適應人類社會,很擅長溜門撬鎖偷東西,翻垃圾箱是家常便飯,還會半夜在居民屋頂打架。偏偏澳大利亞還不允許私人對帚尾袋貂進行捕殺(紐西蘭不管),需要打電話喊正規機構來抓,抓完之後還要於24小時內將帚尾袋貂放歸在抓捕地點半徑50米範圍內,自己去抓的話也一樣要釋放,還是不能超過50米。澳洲人民心裡苦啊……

相關焦點

  • 袋鼠,考拉,袋獾 ~ ~ ~ 為什麼只有澳大利亞這麼多有袋類動物?
    主要的一個人類印象上的原因,是由於澳洲的拳擊高手袋鼠,可愛代名詞考拉,還有可以拉方塊便便的袋熊太火了,就不說在抖音,頭條火爆的袋鼠考拉,有科學家因為研究袋熊的便便而獲得了世界級的科研大獎。而且由於澳洲的獨特地理位置,獨立的大陸,所以這些動物都是澳洲特有的物種。為什麼澳洲的有袋動物這麼多呢?這還要從物種的進化中說起,在哺乳動物的進化中出現了一次分化,一類就是袋鼠,袋獾這類有待類。
  •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提到有袋類動物,人們首先會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實上,有袋類是屬於哺乳綱、有袋下綱(後獸下綱)的一個動物類群。
  • 南半球最大動物園的「三寶」,第一考拉,第二袋鼠,第三竟是這貨
    作為動物園來說,與世界上那些蜚聲海外的同類相比,塔龍加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澳洲的國寶考拉和袋鼠就是這裡的明星寶寶。東南亞風格的大象園區。考拉又叫樹袋熊,這種胖胖而又呆萌的傢伙其實和熊沒什麼關係,而是屬於有袋類。
  • 澳大利亞,除了袋鼠和考拉,你還知道哪些好玩的景點?
    澳大利亞,除了袋鼠和考拉,你還知道哪些好玩的景點?提起澳大利亞,就會想到肌肉發達的袋鼠和萌萌懶懶的考拉,還有冬季比較流行的毛線毛衣和棉鞋。澳大利亞因其它的國土面積覆蓋整個大陸,因此也被稱為「澳洲」,廣袤的土地擁有著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動植物,是一個多元文化集於一體的國家。當我們在冬天瑟瑟發抖的時候,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是炎炎的夏季,如果我們在冬季來一次澳大利亞之旅,該是多麼溫暖的旅程呀!那麼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大堡礁。
  • 澳大利亞動物園除了考拉袋鼠,還有上百種動物,特別適合親子前往
    澳大利亞有著獨特又多樣化的自然環境,也以野生動植物品種獨特且種類豐富而著稱,考拉和袋鼠就是提到澳大利亞的動物少不了的第一反應,讓存在照片裡的它們進入你的懷抱則是在澳大利亞可以實現的一次體驗。在澳大利亞動物園,有著澳洲和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除了澳大利亞的為人熟知的考拉和袋鼠,還有著其他上百種動物,比如鱷魚、老虎、非洲獵豹、亞達伯拉象龜、長頸鹿、各種鳥類等等,遊客們是可以與之親密接觸的,只要你不怕。袋鼠不發威的時候,還是很溫柔的。
  • 同樣是有袋類動物,為什麼袋鼠的口袋開口朝前,袋熊卻朝後呢
    導語:同樣是有袋類動物,為什麼袋鼠的口袋開口朝前,袋熊卻朝後呢?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要說澳大利亞有什麼動物,相信很多人脫口就是袋鼠、考拉、長頸鹿,其中,袋鼠的育兒袋向來為人們所驚奇,很多人至今都不肯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生物會在身上自然長出一個口袋嗎?不要懷疑,袋鼠真的有袋,而且世界上有袋類的動物並不只有袋鼠這一種,澳大利亞的袋熊,同樣身上有個口袋。袋熊是一種體形粗壯得像熊一樣,臉卻像老鼠的哺乳動物。
  • 除了袋鼠,這五種動物還有口袋,除了蜂蜜袋,你知道哪一個?
    在我們的生活中,世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小編也喜歡這些有趣的動物,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作為有袋動物的一種(袋鼠和袋鼠等溫血動物的有袋動物),蜂蜜袋起源於紐幾內亞和南澳大利亞,大部分時間都在樹上度過。蜜袋在身體兩側都有滑動膜,從手關節一直延伸到腳踝,這有助於他們在樹上滑動。
  • 去澳大利亞,看袋鼠和考拉
    上個月,我們一家人在商量本月到哪個國家旅行的時候,好好和天天兩位小朋友一聽說澳大利亞,一聽說袋鼠和考拉,就發出歡呼:「去澳大利亞!看袋鼠和考拉!」袋鼠和考拉,作為澳大利亞的兩大國寶,已經通過動畫片、兒童畫冊等媒介,深入到了孩子們的心裡。那歡呼勁兒,仿佛已經替我們作出了決定。
  • 澳大利亞的動物都有什麼地方特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特狀況?
    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作為考拉重點保護區域的新南威爾斯州已經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考拉被大火燒死,整個國家有數以億計的動物死於火災,甚至有很多分布區域狹窄的野生動物可能已經滅絕,例如山袋貂Burramys parvus和幾種吸蜜鳥科物種。網上還有很多袋鼠和考拉在火災中奔逃和喪生的照片,讓人看著十分揪心,也很心疼這些走投無路的、絕望的動物。
  • 有袋類動物生活在北極恐龍中
    它的發現由科羅拉多大學和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的科學家領導,在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有所描述。這一發現增加了科學家們所說的環境多樣化的環境。這種小動物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北端的有袋動物,生活在一種獨特的恐龍,植物和其他動物中。
  • 澳大利亞除了考拉和袋鼠還有啥?小麥黃金產區了解一下
    其中有兩種動物更是成為了澳大利亞國寶級的存在~~~~動物世界了解一下▼袋鼠很多人對袋鼠的記憶都是那戴著拳擊手套的玩偶,可這個玩偶卻是澳大利亞國家隊的吉祥物,畢竟,袋鼠可是這個國家的象徵,就如同中國的大熊貓一般。
  • 樹懶和考拉的區別 樹懶和考拉怎麼區分
    小編相信,有很多小夥伴肯定傻傻分不清樹懶和考拉。說起樹懶,大家應該會想起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裡的那只在車管所工作的閃電。那麼,樹懶和考拉到底怎麼區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6種,常吃樹葉和樹上的果實為主。
  • 考拉要滅絕了?
    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導,近日,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AKF)發表報告稱,由於有繁殖能力的考拉數量稀少,不足以支持繁衍後代,該物種已出現「功能性滅絕」。目前128個已知的聯邦考拉生態環境中,只有41個仍有考拉生存。報導稱,考拉的命運將和絕種的渡渡鳥一樣。
  • 假如,考拉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
    每一個澳大利亞人大概都在揪心,經過這次火災,考拉這個種族是否還能從瀕臨滅絕中恢復?袋鼠島大火之後倖存的袋鼠不僅是考拉,還有同為澳洲象徵的袋鼠,相比動作遲緩的考拉,肌肉強健發達的它們似乎沒有那麼慘烈,有不少和人類一樣逃到了海岸邊求生。
  • 男子一拳打懵袋鼠 袋鼠和人打架視頻圖片大全(實拍)
    袋鼠屬有袋鼠為袋鼠科,結指鼠兒亞目,袋鼠目,有帶類,哺乳動物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它們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哺乳動物,在澳洲佔有很重要的生態地位。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坐地,以跳代跑。袋鼠一般身高有2.6米,體重約有80公斤。  袋鼠圖常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標識,如綠色三角形袋鼠用來代表澳大利亞製造。
  • 美媒:有袋哺乳動物非澳大利亞土著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美媒稱,澳大利亞是有袋哺乳動物的國度,這裡有袋鼠、考拉和袋熊等等。但是有袋哺乳動物並非澳大利亞土著。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3日發表文章稱,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生物學講師羅賓·貝克認為,這些動物在來到澳大利亞之前,它們已經存在至少7000萬年了。貝克說,已知最古老的有袋哺乳動物實際上來自北美,在至少1.25億年前從胎盤哺乳動物中分化出來後,有袋哺乳動物就在白堊紀時期的北美生息繁衍。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這個問題看似可笑,其實耐人尋味啊……為什麼有袋動物都在澳大利亞?我們知道現存的哺乳動物主要分為胎盤類、有袋類兩類(還有數量極少的單孔目),胎盤類一共有5500多種,包括了我們人類在內的絕大多數哺乳動物,我們的共同特點是懷孕時間長:人要懷胎10個月、長頸鹿要13個月、犀牛要15個月。我們這些胎盤類動物生出來的娃一「落地」就已經發育得很完善了。
  • 除了袋鼠,澳大利亞國徽上還有一隻動物你認識嗎?
    說起澳大利亞的動物,想必你最熟悉的要數袋鼠和考拉了。
  • 你以為只有袋鼠才有口袋?它們也有
    不是的,它們也有!  早在2010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團隊在墨西哥海灣發現了一種稀罕鯊魚,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死亡,它身長5.5英寸(約14公分),在它的魚鰭兩側有類似於袋鼠身上的口袋,外形很特殊。
  • 科普:雙門齒獸,更新世時代的有袋類動物
    說到有袋類動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知名度很高的袋鼠、樹袋熊、袋獾、袋熊等。這些動物我們也都分期做過專項的科普。然而今天的有袋類其實已經落寞了,體型最大的袋鼠成年後身高也不過一米七左右,體重大概在兩百斤上下。其他的有袋類動物甚至已經淪為了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