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動物都有什麼地方特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特狀況?

2020-12-04 溫晨動物園

最近澳大利亞的大火牽動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持續四個月的大火不但侵蝕了很多人類的家園,也給澳大利亞本土的許許多多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作為考拉重點保護區域的新南威爾斯州已經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考拉被大火燒死,整個國家有數以億計的動物死於火災,甚至有很多分布區域狹窄的野生動物可能已經滅絕,例如山袋貂Burramys parvus和幾種吸蜜鳥科物種。網上還有很多袋鼠和考拉在火災中奔逃和喪生的照片,讓人看著十分揪心,也很心疼這些走投無路的、絕望的動物。雖然澳洲很多當地人已經加入到救助野生動物的行列,但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圈仍然是岌岌可危。

一提到澳大利亞的動物,大家可能會首先想到這麼幾種:袋鼠、考拉、鴯鶓、毒蟲、大蝙蝠。其中,袋鼠考拉和鴯鶓基本可以算是澳大利亞的代表性物種了;毒蟲包括了各種有毒的節肢動物、爬行動物,也是澳大利亞的標誌之一,網上經常會出現「澳大利亞網友在家裡發現X米長的毒蛇」之類的新聞,和標題類似「這就是在澳洲生活的日常,看完你還敢去嗎」的文章,內容大概就是各種毒蟲出現在室內的各個角落,包括牆縫和馬桶裡;大蝙蝠也一樣,前幾年有一張照片很火,是一隻超大的蝙蝠倒掛在一戶人家的屋簷上,很是驚悚。那隻蝙蝠是灰頭狐蝠Pteropus poliocephalus,也是澳大利亞比較常見的一種大型食果蝠。

袋鼠和考拉都是有袋類動物,這一點想必大家都知道,也不是什麼秘密。有袋類動物是澳洲的特產,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獸亞綱、後獸下綱。後獸下綱的雌性動物擁有育兒袋,可以統稱為有袋類動物。現生的有袋類動物中絕大部分都是澳洲的特產,只有極少數分布在美洲地區。除了後獸下綱的有袋類動物之外,澳洲還分布著最古老的一類哺乳動物——原獸亞綱。哺乳綱的動物可以分為兩個亞綱,即原獸亞綱和獸亞綱,其中獸亞綱又分為後獸下綱和真獸下綱。原獸亞綱動物的特徵是卵生哺乳,且洩殖腔呈單孔結構,所以又叫單孔類動物,代表物種是鴨嘴獸和針鼴,大家應該也認識。

除了有袋類動物和單孔類動物之外,澳洲的動物還有一些其他的「地方特色」,更準確的說法是大洋洲的原生動物有很多特色,因為澳大利亞和周邊的幾個島嶼國家都屬於大洋洲,彼此距離較近,屬於同一片大洲。全世界有很多古老的孑遺物種是大洋洲特有的,這些動物在其他大洲是沒有原生分布的。澳洲缺乏大型食肉動物,就連真獸下綱的哺乳動物都很稀少,這裡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某些猛禽、中大型爬行動物和食肉的中等體型有袋類動物,就連野生的澳洲野犬都不是澳大利亞的土著動物,而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時被原住民引進的。

澳大利亞的物種地域性和獨有性都很高。在澳大利亞擁有的所有原生野生動物中,有大約84%的哺乳動物、45%的鳥類、89%的溫帶魚類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澳大利亞沒了,就會有很多種類的野生動物隨之一起消失,所以澳大利亞目前還擁有全世界最高的物種滅絕率。出現這種奇特情況的原因,是大洋洲長期與世隔絕造成的,這塊大陸很古老,而且距離其他大陸較遠,氣候多變、環境複雜,既有高山、盆地、平原,又有雨林、沙漠、溼地。在綜合環境的長期影響下,澳洲的動物與外界(其他大洲)的動物產生了趨同演化,但是彼此之間又都帶有明顯的共通性。

舉個例子,蜜袋鼯是澳洲特有的動物,但是它的外形和滑翔的本領都與鼯鼠很像;袋貂是澳洲特有的動物,但是它因為外形相似被很多當地人稱為「負鼠」,而負鼠是美洲的有袋類動物;已滅絕的袋狼無論是相貌還是造型都跟犬科動物極為接近;袋食蟻獸雖然長得不像食蟻獸,但是習性和生態位都與之類似,並因此得名。不光這些,有袋類動物中還有袋鼬、袋獾、袋熊、袋狸、袋鼴、袋貓,這些都是「袋」字加上澳洲本土沒有的、但是與它們都很相似(趨同演化的結果)的動物組成的名字。它們的長相各不相同,但都屬於後獸下綱的有袋類動物,由此可見在澳洲大陸和周邊島嶼這片封閉的環境下,即便是單一類型的動物也可以演化出豐富的、多姿多彩的多樣性之花。

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周邊一些島嶼上的許多鳥類都不會飛,例如幾維鳥、鴞鸚鵡、南秧雞、鷺鶴、鴯鶓等。這是因為澳洲本地缺乏大型食肉動物,對於這些鳥類而言最危險的威脅者是來自天上的猛禽,所以它們大都鑽進了叢林中,並且失去了飛行能力。要知道,飛行其實是很耗費能量的一種運動方式,地面上沒什麼天敵,而且食物充足,所以對這些植食性和雜食性的鳥類而言,飛行已經不再是必須掌握的能力了,長此以往,它們演化得越來越適應地面行走,像鴞鸚鵡這樣的還學會了利用喙和足去爬樹尋找食物。

雖然長久以來澳大利亞的動物們已經足夠適應了環境,生活得有滋有味,但是像這樣常年封閉的環境一旦被打破,就很容易給本土物種帶來難以預測的危害。歷史上不是沒發生過這樣的事,當初外來的人類將原本澳洲不存在的動物帶到了這裡,給本地的原生動物就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鼬類、鼠類、貓、狗,這些會吃肉且生存能力強大的動物來到澳洲後消滅了很多本土特有的動物,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不會飛的鳥類,它們生存了數十萬、上百萬年,躲過了來自天空的天敵,卻最終輸給了人類和獵狗、流浪貓。現在又有持續數月的大火正在摧毀它們的家園,不得不說實在令人痛心,希望它們能夠挺過這次災害。

相關焦點

  • 袋鼠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有什麼動物可以制約袋鼠?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6年的統計,在本土約有4500萬隻袋鼠,而截止到2018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為2499.24萬,也就是說袋鼠的數量已經快達到了人口數量的2倍了。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它們經常出沒人類的住所,破壞人的財物,甚至是攻擊人,因此,無論是出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還是對人威脅的因素,都應該控制袋鼠的數量。
  • 澳洲為什麼是有袋動物的天堂,幾乎所有的有袋動物都生活在這裡!
    距今5萬~4.5萬年前,袋獅與其他許多大型動物一起消亡了。它們是怎樣滅絕的,這還是一個謎。包括袋獅在內的有袋類動物,以及另一種同樣奇特的哺乳動物——單孔類哺乳動物,都是澳大利亞的獨特物種。有袋類動物除了袋獅,還有袋鼠、樹袋熊等,這類哺乳動物擁有哺育幼崽的育兒袋。單孔類哺乳動物包括鴨嘴獸、針鼴等,它們在後代繁殖方面最大的特性是卵生(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動物在其他大洲沒有出現?比如鴨嘴獸、考拉?
    澳洲有袋動物沒有出現在其他大洲,因為海洋隔離了澳洲大陸。澳洲的動物獨立演化,與其他大洲動物都不同。我們先來看澳洲大陸和其它大陸之間的生物分界線,華萊士線。再說分界線怎麼形成的,澳洲動物為什麼會跟其他地方的動物不一樣。
  • 什麼是「驢頭狼」?真有這種動物嗎?為什麼會出現在神農架?
    有一種動物,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通俗的名字,叫做「驢頭狼」。在一些地區,大人們在嚇唬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提及「驢頭狼」這個名字,比如勸誡孩子不要到處亂跑,小心遇到驢頭狼。與大多數大人用來嚇唬小孩的傳說不同,驢頭狼既不是虛構出來的怪獸,也不是平日可見的動物。那麼驢頭狼到底是什麼呢?
  • 澳大利亞特色景點
    一、貝殼海灘要說澳大利亞旅遊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坐落於西澳大利亞鯊魚灣的貝殼海灘是一定要去的。
  • 雖然是有袋類動物,但它實在太奇特了,排出的糞便竟是立方體
    其中最獨特的動物莫過於有袋類動物,它們以擁有一個育兒袋而著稱,例如袋鼠、樹袋熊和鴨嘴獸。眾所周知,袋鼠以卓越的跳躍能力而聞名,樹袋熊以憨厚可愛的外形而備受青睞,那麼同為有袋類動物,袋熊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呢?如果你還不了解袋熊的話,下面所講可能會對你了解袋熊有所幫助。
  • 澳大利亞野火泛濫,因為這種動物學會用火了!
    【徐德文第1010篇科學探索文章】人和動物有什麼區別?人類會使用工具?
  • 袋鼠,考拉,袋獾 ~ ~ ~ 為什麼只有澳大利亞這麼多有袋類動物?
    澳洲的國寶之一,考拉其實呢,並不是所有的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但是確實有袋類生物在澳大利亞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幾乎都是最多的為什麼一提到有袋動物就想到澳大利亞?「方」便小可愛——袋熊 圖片來源於網絡所以當將提及有袋動物大家自然會想到澳大利亞,就像一提到大熊貓就想到中國一樣。
  • 10種以奇特美貌著稱的動物:外在詭異,卻也形似夢幻
    大自然讓我們得以在世界各地欣賞到無數珍奇美麗的動物。而且,幾乎每一種動物身上都有獨特的一面,許多動物以其奇特的美貌吸引著我們。但是,有一些動物非常罕見,因為它們很是稀少,甚至是極度瀕危的。如果人們可以意識到它們的美麗,就可以與自然建立更友好的關係。所以,這一回,我們想要分享一些擁有獨特的外貌或顏色的珍奇動物。
  •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提到有袋類動物,人們首先會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實上,有袋類是屬於哺乳綱、有袋下綱(後獸下綱)的一個動物類群。
  • 盤點那些最具特色的動物糞便
    自然界既然有形形色色的動物,也就會有各種形形色色的糞便,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看一看那些在糞便中獨樹一幟的存在。1.羊糞——總能讓你回想起巧克力豆的味道對於大部分來自農村的朋友可能都見過羊的糞便,俗稱「羊屎蛋」。為什麼把羊的糞便叫做羊屎蛋呢?這是因為羊的糞便與大多數動物不同,它們的糞便是黑色球形的。
  •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為什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呢?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為什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呢?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t of Australia)緊鄰伯利格裡芬湖,其七巧板般的設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
  • 澳大利亞火災持續,約有5億隻動物被燒死
    澳大利亞火災持續,約有5億隻動物被燒死 2020-01-10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澳大利亞美景小盤點!
    如今,越來越的的人選擇去澳大利亞學習工作,那麼你在閒暇之餘是否會去欣賞當地的美景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澳洲的幾個極具特色的遊玩聖地!這裡是眾多海洋野生動物的家園,擁有包括超過1500種色彩絢爛的熱帶魚類,4000種軟體動物,400 種海綿以及300種硬珊瑚。選擇出海或者乘坐直升機遊覽都是不錯的選擇!2、雪梨歌劇院雪梨的標誌性建築。來澳大利亞旅遊一定要來這裡哦,不然白來一遭。
  • 最近很多網友提問: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蟑螂這種動物出現?
    一說起昆蟲,很種類就多了,而且很多妹子都很害怕這種東西,比如蜜蜂,蜘蛛,蜈蚣,蠍子等等,妹子一聽這些詞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渾身不自在,除了這些還有兩個生活中常見但是令人非常厭惡的昆蟲,這兩個就是蚊子和蟑螂。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直到有一天,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對標本架上的這兩塊腿骨來了興趣,對它們進行了仔細研究,結果發現這根本不是鷹的骨骼,它們一直被放錯了位置。這麼粗壯的腿骨不是鷹的,會是什麼鳥的骨骼呢?起初研究人員們也沒有答案,因此他們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將腿骨與各個博物館中的鳥類骨骼進行逐一對比,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果:這些骨骼居然屬於一種生活在大約2000萬年前的鸚鵡!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比如袋鼠、樹袋熊、袋食蟻獸、袋獾等等,那麼澳大利亞人會不會有一天也進化出育兒袋呢?這個問題看似可笑,其實耐人尋味啊……為什麼有袋動物都在澳大利亞?我們知道現存的哺乳動物主要分為胎盤類、有袋類兩類(還有數量極少的單孔目),胎盤類一共有5500多種,包括了我們人類在內的絕大多數哺乳動物,我們的共同特點是懷孕時間長:人要懷胎10個月、長頸鹿要13個月、犀牛要15個月。我們這些胎盤類動物生出來的娃一「落地」就已經發育得很完善了。
  • 蟑螂奇聞:為什麼會有蟑螂這種反人類的動物出現?
    (此手已被汙染,不能要了) 它,是雜食動物。雜食到什麼程度? 就連什麼都能吃的廣東人在它面前,都只不過是渣渣。
  • 澳大利亞海域發現「章魚城」
    這種章魚可以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亞熱帶海域漫遊。初期,人們以為它們是獨居且沒有社交的動物,一年只在繁衍時和配偶見一面。相反,在8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是10-15隻章魚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章魚的社會行為比我們想的要普遍的多。這個章魚城是由一系列的洞穴組成的,建築奇特,布局完美。這些洞穴是由食物殘渣、啤酒瓶和魚餌製成的。
  • 為什麼世界上最毒的毒蛇都生活在澳大利亞?
    據統計,蚊子每年感染大約7億人,其中200萬至300萬人因為蚊子傳播的疾病死亡,這比所有其它動物加起來傷害的人數都要多。但是這種王者級別的危險動物卻經常被我們忽略,也很少有人會害怕蚊子。我們最恐懼的動物可能是蜘蛛、毒蛇這些有毒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