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動物在其他大洲沒有出現?比如鴨嘴獸、考拉?

2020-12-04 法蘭西is培根

澳洲有袋動物沒有出現在其他大洲,因為海洋隔離了澳洲大陸。澳洲的動物獨立演化,與其他大洲動物都不同。

我們先來看澳洲大陸和其它大陸之間的生物分界線,華萊士線。再說分界線怎麼形成的,澳洲動物為什麼會跟其他地方的動物不一樣。

華萊士線

華萊士線以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名稱命名。

1854年到1862年,華萊士在馬來群島(印度尼西亞)觀察島嶼上的動物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加裡曼丹島、爪哇島、峇里島上的動物與蘇拉威西島、龍目島上的動物差別很大,似乎有一條隱形的線把東、西兩邊的生物分割開。

峇里島與龍目島僅僅只有25公裡的距離,中間隔了一條海峽,就把兩邊的生物間隔成兩塊不同的區域。峇里島跟西邊的爪哇島上的鳥類種類基本相同,但跟龍目島上的鳥類只有50%的相同。

上圖是華萊士線,從峇里島與龍目島的分界開始,北上經過加裡曼丹島與蘇拉威西島的分界。這條東西分界線等於亞洲與澳洲的生物分界,西邊是現在我們大陸上常見的動物,東邊是大洋洲的特有的有袋動物。

在已知的蘇拉威西島動物群中,62%的哺乳動物、27%的鳥類、62%的爬行動物和76%的兩棲動物是特有的。這些動物在西邊的加裡曼丹島上都沒有。

在華萊士線之後,生物地理學家嘗試著畫出一條更明確的亞洲與大洋洲分界線。有了後來的韋伯線、萊德克線。

上圖是幾條線的地圖,玫紅色是華萊士線,黃色是韋伯線,綠色是萊德克線。萊德克線(Lydekker’s line)在華萊士線的東邊,貼近紐幾內亞島邊緣。在萊德克線和華萊士線之間,是澳洲動物和亞洲動物的過渡區域。[百家號-法蘭西is培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其他平臺]

大洋洲動物

雖然現在鴨嘴獸、考拉,還有其他有袋動物都只在澳洲才有,但是它們並不起源於澳洲,有袋動物的足跡遍布在板塊分裂之前的大陸上。

2.5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超級大陸。2億年前,超級大陸分裂成南北兩塊大陸。北部大陸主要是胎盤類哺乳動物,南部大陸主要是單孔類和有袋類哺乳動物。一片遼闊的森林橫跨南部大陸,從現在澳洲東南部,穿過南極洲,一直到南美洲,三種哺乳動物(單孔類、有袋類、胎盤類)都生活在這片森林裡。

1.4億年前,印度與南極洲和澳洲分離,形成印度洋。澳洲和南極洲向南漂移,遠離其他大陸,被海洋隔絕。印度板塊漂移時連接到了舊大陸的北部板塊,大陸上的單孔類和有袋類動物沒法跟更高等的胎盤類哺乳動物競爭,尤其是捕獵動物的壯大,有袋動物被獵殺直至滅絕。

被海洋隔絕的澳洲大陸,不受其他大陸上的動物影響,有袋動物繼續獨立演化。澳洲的氣候越來越乾燥,森林覆蓋越來越少。首先,在缺少食物的嚴苛環境中,食草類動物比肉食動物的優勢更大。澳洲大陸大部分動物是食草類和吃昆蟲的小個頭雜食類動物。吃肉的大型捕獵動物幾乎沒有,捕獵的袋狼也在1936年滅絕了。

其次,相比於胎盤類動物,單孔和有袋動物的妊娠期更短,更適應新環境。單孔動物現存的僅有鴨嘴獸和針鼴(上圖)。有袋動物中的考拉、袋鼠成為澳洲大陸的動物代表。有袋動物的生殖孕育比胎盤動物要靈活,比如袋鼠同時能有三個階段的孩子,一隻蹦躂在育兒袋外(但仍在哺乳期),一隻呆在育兒袋內保溫哺乳,另一隻還懷孕在肚子裡。在環境極端惡劣時,袋鼠還能中止妊娠,拋棄幼崽。

最後,獨立演化的澳洲動物,也意味著更容易受到新來的捕食者的攻擊,而新來的捕食者在澳洲卻沒有天敵。人類帶來外來物種:甘蔗蟾蜍,兔子和野狗,因為沒有天敵,就在澳洲泛濫,影響本地生態。

澳洲與世隔絕,大陸上的動物與其他地方的動物分開演化,填補了類似環境中的生態位。因為有澳洲這片與其他地區隔離的環境,我們能觀察到全面有趣的生物演化過程,比如趨同進化。

趨同進化指血緣關係很遠的生物,因為生活環境相似,結果演化成外貌、習性都差不多的生物,比如澳洲魔蜥和德克薩斯角蜥。

上圖左邊是澳洲魔蜥,右邊是美洲角蜥。兩種蜥蜴生活在沙漠上,吃螞蟻。全身長滿刺狀的鱗片,鱗片上的皺褶形成蜂窩狀結構可以蓄水。兩種蜥蜴最奇特的地方是能用腳喝水。蜥蜴站在泥水中,能通過皮膚皺褶形成的毛細管網吸收水分,從腳部運輸水分送進嘴裡

看上去長得很像,擁有共同本領的蜥蜴,血緣卻間隔很遠。澳洲魔蜥是棘皮蜥屬(Moloch),而德克薩斯角蜥是角蜥屬(Phrynosoma)。

在澳大利亞,90%的哺乳動物、70%的鳥類、88%的爬行動物和94%的青蛙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這正是澳洲大陸的獨特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人這麼喜歡考拉,為什麼它沒有出現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
    澳大利亞的國獸是袋鼠,國鳥是鴯鶓(非官方),而國寶沒有明確規定,袋鼠、鴯鶓、考拉、鴨嘴獸都可以視為澳大利亞的國寶。可以代表國家價值的東西都可以視為國寶,比如著名人物、文物、建築、技藝、地理事物、動植物等均可視為國寶,而且國寶通常不止一個。
  •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那麼多的動物是有袋的?比如袋鼠、考拉…… 提到有袋類動物,人們首先會想到袋鼠和考拉。事實上,有袋類是屬於哺乳綱、有袋下綱(後獸下綱)的一個動物類群。
  • 澳大利亞的動物都有什麼地方特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特狀況?
    雖然澳洲很多當地人已經加入到救助野生動物的行列,但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圈仍然是岌岌可危。一提到澳大利亞的動物,大家可能會首先想到這麼幾種:袋鼠、考拉、鴯鶓、毒蟲、大蝙蝠。其中,袋鼠考拉和鴯鶓基本可以算是澳大利亞的代表性物種了;毒蟲包括了各種有毒的節肢動物、爬行動物,也是澳大利亞的標誌之一,網上經常會出現「澳大利亞網友在家裡發現X米長的毒蛇」之類的新聞,和標題類似「這就是在澳洲生活的日常,看完你還敢去嗎」的文章,內容大概就是各種毒蟲出現在室內的各個角落,包括牆縫和馬桶裡;大蝙蝠也一樣,前幾年有一張照片很火,是一隻超大的蝙蝠倒掛在一戶人家的屋簷上,很是驚悚。
  • 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為什麼沒有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名?
    可不是每一個動物都像大熊貓一樣,當成掌上明珠一樣來飼養的。那這大熊貓在世界上是有多出名呢?,我們可以看一看各國爭先恐後地向我們租借這大熊貓的報導。關於樹袋熊的事,大家估計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在澳大利亞大火中,樹袋熊也跟隨火勢而高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 澳大利亞「珍奇動物」鴨嘴獸面臨滅絕危機
    科學家在1月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警告說,長期乾旱和氣候變化的其他影響正在致使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走向滅絕。報導稱,這項研究是在所有鴨嘴獸棲息區的首次,以建立所謂的「複合種群」模式,同時還預測了今後氣候變化對該物種的影響。該調查估計,自歐洲兩個世紀前在澳大利亞殖民以來,鴨嘴獸的種群總量已經減少了50%。
  • 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你覺得它可愛嗎?
    接下來跟著我一起看可愛的動物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可是非常可愛的呢。大家一點要記得關注,點讚,評論哦!
  • 考拉這麼「笨」為什麼沒有滅絕?
    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屬於性格溫順的食草動物,而且相對來說,它的行動也確實比較遲緩。那麼,在成為「國寶」被保護之前,考拉是靠什麼活到了今天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考拉考拉又名樹袋熊。
  • 奇異動物-鴨嘴獸
    這是由於單孔目動物會維持一個較其他哺乳動物低的體溫(約32℃),而一般作為研究對象的澳洲針鼴只會在活躍時才維持正常的體溫。因此,動物學家憑著這個特徵而推斷出單孔目動物的進化史。他們應該是於三疊紀期間從其他的哺乳動物中分化出來。他們是現存哺乳綱動物當中最原始的一群。
  • 鴨嘴獸雖能在水中生活,但在澳洲山火的威脅下,成了隱形受害者
    澳洲大火從去年九月份開始燃起,然後開始在澳大利亞廣袤的土地上蔓延開來,直到今年二月底這場大火才得以熄滅。根據不完全統計,澳洲山火已經造成上千萬英畝土地被肆虐過,超過10億隻野生動物被燒死,其中就有人們所熟知的考拉。和眾人皆知的考拉一樣,鮮為人知的負鼠也被這場大火推向了深淵。
  • 袋鼠,考拉,袋獾 ~ ~ ~ 為什麼只有澳大利亞這麼多有袋類動物?
    原創文章 作者: 不同平臺轉載請告知澳洲有很多的有袋類動物,但是在人類主要生活的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大部分地區沒有見過有袋類動物(中國就沒有發現活的有袋類動物物種)。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下有袋類生物的話題。
  • 鴨嘴獸處境艱難,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除此之外,鴨嘴獸沒有胃,它們的食道直接通向腸道;它們有10條性染色體,而人類只有2條。這似乎還不夠,今年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的皮毛具有生物螢光,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明亮的藍綠色。
  • 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鴨嘴獸研究員、生態學家Josh Griffiths抱著一隻剛抓獲的雌性鴨嘴獸。研究人員正在遊說澳大利亞國家和州政府為這種獨特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攝影:DOUG GIMESY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19世紀初,大英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管理員George Shaw看到一份從澳大利亞運到英格蘭的動物皮毛,那一刻他驚呆了。
  • 在記憶裡已經滅絕的動物——鴨嘴獸,你見過嗎?
    》,第二條明確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 去澳大利亞,看袋鼠和考拉
    滿眼望去,藍天白雲,高樓大廈,綠樹草坪,大海遊艇,卻不見傳說中的袋鼠和考拉,一隻都沒有。到底有沒有呢?導遊大叔肯定地說:「有!很多!在澳大利亞,袋鼠比人還要多很多,有可能比中國的老鼠還要多,但是在雪梨看不到!」我們這個團裡,大都是中老年人,孩子就我們家的兩個。一聽到袋鼠的話題,倆孩子最感興趣,追著導遊問。
  • 澳大利亞,除了袋鼠和考拉,你還知道哪些好玩的景點?
    澳大利亞,除了袋鼠和考拉,你還知道哪些好玩的景點?提起澳大利亞,就會想到肌肉發達的袋鼠和萌萌懶懶的考拉,還有冬季比較流行的毛線毛衣和棉鞋。澳大利亞因其它的國土面積覆蓋整個大陸,因此也被稱為「澳洲」,廣袤的土地擁有著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動植物,是一個多元文化集於一體的國家。當我們在冬天瑟瑟發抖的時候,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是炎炎的夏季,如果我們在冬季來一次澳大利亞之旅,該是多麼溫暖的旅程呀!那麼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大堡礁。
  • 30年後,我們恐怕再也看不見考拉
    歷經半年調查後,澳大利亞皇家山火委員會終於在10月30日公布了關於2019~2020年夏季山火的調查報告。對於大多數環保主義者來說,這份長達1000頁的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報告沒有涉及敦促政府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制氣候變化的內容,也沒有談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有關未來火災的預警僅僅只是預警。
  • 澳大利亞鴨嘴獸面臨滅絕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消息
    澳大利亞鴨嘴獸面臨滅絕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消息時間:2020-01-22 10: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澳大利亞鴨嘴獸面臨滅絕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消息 據《澳洲新快報》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
  • 快速記憶世界七大洲四大洋輪廓圖,這個洲居然像龍頭?
    對世界七大洲輪廓圖和四大洋分界線的記憶是地理學習的必備基礎知識,也是初中會考的考點之一。
  • 澳大利亞考拉生存狀況堪憂
    日前,澳大利亞動物保護人員在昆士蘭州一個公園裡發現一隻大約5歲的考拉,它的前肢被人用釘子釘在木柱子上,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死亡。事件一經披露,立刻引發澳大利亞民眾的強烈關注,人們在譴責這種殘忍虐待動物行為的同時,也更加關心考拉在澳大利亞日漸惡化的生存狀態。
  • 澳大利亞動物園除了考拉袋鼠,還有上百種動物,特別適合親子前往
    澳大利亞有著獨特又多樣化的自然環境,也以野生動植物品種獨特且種類豐富而著稱,考拉和袋鼠就是提到澳大利亞的動物少不了的第一反應,讓存在照片裡的它們進入你的懷抱則是在澳大利亞可以實現的一次體驗。在澳大利亞動物園,有著澳洲和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除了澳大利亞的為人熟知的考拉和袋鼠,還有著其他上百種動物,比如鱷魚、老虎、非洲獵豹、亞達伯拉象龜、長頸鹿、各種鳥類等等,遊客們是可以與之親密接觸的,只要你不怕。袋鼠不發威的時候,還是很溫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