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據法國巴黎發表的一項主要研究預測,到2100年,地球將達到88億人的規模,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人口數量減少了大約20億。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柳葉刀》雜誌上報導說,到本世紀末,除非有大量移民流入,否則現有195個國家中的183個將降至維持人口替代門檻所需的水平線以下。
這其中包括日本,西班牙,義大利,泰國,葡萄牙,韓國和波蘭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數量將至少減少一半。
80年後,中國的人口也將從現在的14億下降到7.3億。
同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人口規模將增加兩倍,達到約30億,僅奈及利亞一國就能在2100年擴大到將近8億,僅次於印度的11億。
專家說,「這些預測對環境有利的一方面是,對食品生產系統的壓力會顯著減少,碳排放量會降低,並且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機會,」
「但是,非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將面臨勞動力減少和人口金字塔倒置的問題,這將對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專家指出,對於這類高收入國家而言,維持人口水平和經濟增長的最佳解決方案,是靈活的移民政策和對「想要孩子的家庭」進行更多的支持。
專家說,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上升,未來將進入老年化社會,這需要大規模改善社會服務和醫療保健系統,以容納更多的老年人口。
研究發現,隨著全球生育力下降和預期壽命的增加,五歲以下兒童的數量預計將下降40%以上,從2017年的6.81億下降到2100年的4.01億。
到那時,將有23.7億人(超過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超過65歲。
而那些80歲以上的人將從今天的約1.4億激增到8.66億。
在許多國家,勞動人口的數量和比例的急劇下降,也將構成巨大的挑戰。而隨著工人和納稅人的減少,退休人口的增加,社會將「舉步維艱」。
例如,中國的勞動人口將從今天的約9.5億下降到本世紀末的3.5億,下降了62%。而印度的情況會好一點,從7.62億下降到5.78億。
相比之下,80年後的奈及利亞,活躍的勞動人口將從8600萬增加到4.5億。
專家預測,人口結構的變化還將改變經濟影響力方面的「啄食序列」。
專家們預測,到2050年,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但在2100年將被美國反超。
印度的GDP將上升到第三位,而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將總體保持不變,保持在世界前十之列。
預計巴西的排名將從今天的第8名降至第13名,俄羅斯將從第10名降至第14名。同時,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前列強」將分別從前15名下降到25名和28名。
印度尼西亞可能將成為全球第12大經濟體,而奈及利亞(目前排名第28)預計將躋身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