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裝置運行平穩,無異常信號
全國首座國產自動化變電所改造升級
本報訊(記者 朱麗傑)日前,全國首座國產綜合自動化變電所——中油電能供電公司變電運行部登峰一次變電所,經過全面升級改造,實現完美「變身」。截至11月24日,各裝置已平穩運行兩個多月,無異常信號。
「登峰一次變電所改造後,新的保護裝置信息由原來的英文字母或單詞報文升級為全漢字信息顯示,保護動作直觀明了,且後臺報文有明顯顏色區分,可直接作出判斷,保證了電網應急處置時間,可迅速恢復電網正常運行。同時,新裝置採用乙太網雙網口傳輸,改變了以往傳輸速度慢、頻繁出現通訊中斷進站值班等現象。」變電運行部登峰巡視操作隊隊長趙鑫介紹說。
據了解,登峰一次變電所於1994年建成投產,曾在2000年進行設備升級,一直無人值守,已安全運行26年。由於舊裝置屬「高齡」運行,廠家不再生產相關配件,設備缺陷難以消除,運行可靠性大幅度降低,綜合自動化裝置急需整體升級換代。日前,電能人對這個變電所二次微機裝置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
此次改造工程量大、項目複雜、時間緊迫,不僅要對變電所內凍脹上拔傾斜嚴重的構架基礎進行加固、對6千伏線路出線進行土建施工,還因受系統運行方式限制,需要採用一段停電改造、另一段運行的方式,安全風險較大,對參與改造的幹部員工來說是一場攻堅戰。
改造過程中,他們安裝了新型綜自裝置,對綜自組網方式進行升級,由LAN網升級為乙太網,並採取雙網口配置,極大提高了網絡傳輸速率;對綜自裝置的對時方式進行升級,由網絡對時改為B碼對時,進一步提高了對時精度。
電能人不斷與綜自廠方溝通,首次採用「雙端預置法」,實現了工藝「大升級」。以往,廠家都是到施工現場對裝置保護屏進行內部配線,即使是兩個人配合完成,也至少需要3天時間。保護屏外部與內部配線需要逐點一一對應,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細緻查看,極易出現問題,影響設備安全運行。此次,他們將配線場地「搬」到廠家,提前對原有的保護端子排兩端的接線信息以及舊保護屏內部尺寸和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測繪、記錄,並在綜自廠方內模擬保護屏櫃特徵,提前完成了新裝置屏內配線,大大提高了接線的準確性,減少了二次接線工期,給驗收和調試工作贏得了更多寶貴時間。
在敷設6千伏設備通信電纜時,變電檢修部的檢修人員遇到了難題。連日降雨和地勢低洼造成電纜溝內積水較多,電纜溝的水泥蓋板上又覆蓋了大量水泥砂漿,敷設難度直線上升。現場工作負責人楊洲自行購買了穿線器,帶頭鑽進狹窄的電纜溝,對電纜進戶口牆體進行處理。8名檢修人員先把電纜穿進手臂粗的塑料管,經過90度拐角或是遇到封堵的牆體時,就鑿開牆面,重新「穿針引線」。他們在每一個容易卡線的地方都安排了人員配合接應,保證了通信電纜順利穿過。
僅用30天時間,登峰一次變電所完成「大變身」。全新的環境、全新的設備、全新的形象,這個變電所開始了全新的徵程,將繼續肩負起「為油保電」的責任和使命。
對設備進行紅外測溫。通訊員 常虹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