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薄如皮膚,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2020-11-23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一種新造太陽能電池軟薄如皮膚,其太陽能轉換效率突破了之前同類技術的世界紀錄。研究者稱這是這項技術為居家、汽車和手機供電從「有著令人激動的前景」到「具有商業化可行性」的飛躍。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者利用量子點技術,將光能轉換為電流。將這種量子點列印在柔軟的平面材料上,像一層透明的皮膚一樣為手機、汽車供電,也可以貼在窗戶和其它表面材料上使用。

在這項研究之前,量子點技術光電轉換效率的紀錄是13.4%。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將效率提升至16.6%。這項成果已獲得美國國家能源研究實驗室(NERL)認可。

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周(Lianzhou Wang,音譯)表示,這項研究將轉換效率提升近25%,是這一技術「從有著令人激動的前景到具有商業化可行性」邁出的重要一步。

王介紹說,這項技術與傳統太陽能板相比,具有輕盈、有彈性的優勢,而且在較弱的光線環境下也可以工作,比如在陰天和室內光線下。這項技術在汽車、穿戴式電子設備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很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也很經濟。

該團隊下一步目標將效率提升至20%,並將量子點的列印技術擴大到大型太陽能電池的規模。

澳大利亞智能能源理事會(Smart Energy Council)會長格裡姆斯(John Grimes)說,這項技術有巨大的市場潛力,「16.6%的效率很不錯,現在多數屋頂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是19%」。

相關焦點

  • 世界紀錄新型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
    從漢能移動能源官微獲悉,2019年9月14日,漢能旗下美國MiaSolé Hi-Tech Corp,與歐洲Solliance Solar Research公司聯合發布,其合作研發的新型柔性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是該項電池新的世界紀錄。
  • 日本公司開發出破紀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26%+
    雷鋒網按: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比過去便宜不少,但對居民來說安裝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更高效的產品則可以幫助用戶更快收回成本。所以怎樣提高面板利用陽光的效率成為太陽能研究和開發的一個重點。 據 ,最近,一個日本團隊開發出轉化效率破記錄的太陽能電池板。本文由雷鋒網整理編譯。
  • 破紀錄!晶科N型TOPCon單晶電池量產效率超24%
    破紀錄!晶科N型TOPCon單晶電池量產效率超24%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經第三方權威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測試,晶科N型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達24.9%,再創行業新的世界紀錄。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紀錄
    採用光化學變頻,使兩個低能紅色光子在電池中結合,形成一個高能黃色光子,這就可以被捕捉,然後轉化為電子。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適合用作屋頂電池板,可以達到破紀錄的40%的效率,這是因為一項早期的突破,是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研究人員和他的德國合作夥伴做出的。
  • 40%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再創新高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適合用作屋頂電池板,可以達到破紀錄的40%的效率,這是因為一項早期的突破,是雪梨大學(UniversityofSydney)研究人員和他的德國合作夥伴做出的。左起:蒂姆•施密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夥伴克勞斯•利普斯(KlausLips)博士在亥姆霍茲材料和能源中心,他們在太陽能電池技術上取得了一項突破。
  • 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預計接近40%
    在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架構中,一種新材料具有驚人的38%理論最大轉換效率,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當前,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強烈關注將影響並且已經在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為了防止所謂的「熱土」的產生並滿足《巴黎協定》的要求,清潔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應超過當前水平。因此,人們對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模塊的開發寄予厚望。
  • 新型混合型太陽能電池實現高轉換效率
    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各種聚合物和分子半導體混合在一起,作為光吸收器,製造出了一種提高功率效率和發電量的太陽能電池。這種太陽能電池被稱為有機光伏(OPV),是當光線入射到其光吸收器上時就能產生電力的裝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是通過比較發電量與入射到電池上的光量來確定的。
  • 國際企業聯盟聲稱鈣鈦礦CIGS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2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由比利時imec研究所領銜的研究人員聲稱在1平方釐米鈣鈦礦串疊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這一結果。這一數據高於該企業聯盟在2018年9月公布的24.6%效率。該電池的開發人員現在將目標設定為30%。由比利時研究所imec所牽頭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聲稱,使用基於鈣鈦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現已達到25%的效率。
  •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2020-12-1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隨著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第三代新型太陽能電池的興起,太陽能電池正迎來它的黃金髮展契機,在解決全球能源危機方面也必將展示重要的應用前景。      新型太陽能電池的設計與構造近年來得到極大的創新發展,尤其染料敏化納米晶太陽能電池、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新型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得到了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在短短4 年內就非常接近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全球矚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太陽能電池的固有認識, 對未來能源格局也必將產生重要影響。
  • 太陽能電池為什麼效率很低?
    風能的風速波動很大,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內都不可靠;可以建造水壩發電,但對生態環保有很多影響;陽光是免費的,而且非常環保,難道太陽能發電就沒有局限性了嘛?更其他再生能源一樣,太陽能發電也有其局限性,迄今為止記錄到的市售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效率為33.7%。這一直是太陽能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但是為什麼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如此低呢?
  • 新裝置利用陽光和水蒸氣產生氫氣 效率達到破紀錄的15%
    比利時庫魯汶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面板裝置,它將太陽能和水蒸氣結合在一起,全年平均每天產生250升(66加侖)的氫氣,這是一個破紀錄的數字。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一組由20個這樣的面板和一個地下加壓水箱組成的陣列可以以適中的價格提供一個家庭的全部電力和供暖需求。
  • 惟華光能研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9.6%
    廈門惟華光能有限公司研製出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9.6%,這超越了歐美、日本、韓國等研究所公開發表的同類型電池的轉化效率,成為全球第一。鈣鈦礦電池(PVSK)是一種有機-無機複合型的,以MAPbX3 為吸光材料,配合電子和空穴傳輸材料的新型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之路在何方?
    8月12日,杜邦微電路材料應用技術主管杜鵬及應用技術工程師南亞雄做客OFweek在線語音研討會,與網友分享如何提升電池轉化效率、晶矽電池技術改進等業界十分關心的問題,並與網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1.太陽能電池市場發展趨勢  大家知道,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是整個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核心。
  • 新型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比普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更多的能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薩穆裡分校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種製造更薄但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利用比現有太陽能電池和常規太陽能電池更多的太陽能新技術是鈣鈦礦-CIGS串聯太陽能電池,這意味著它由兩層組成。頂部是鈣鈦礦的薄層,鈣鈦礦是由碘和鉛製成的廉價材料。在先前的研究和試驗中已經證明了這種材料在捕獲太陽能量方面非常有效。將鈣鈦礦噴入由CIGS或銅,銦,鎵和硒化物製成的太陽能電池中。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高,室內弱光環境下達25%
    若能將太陽能發電用在各種傳感器或是微小設備上,如為手機充電或是給智慧家電供電,也許我們就不用再擔心電池沒電,以及更換電池成本等問題。在研發室內太陽能之前,需要先考慮戶外與室內的環境、光譜等差異。據了解,室內可見光波長達到 380 nm~780 nm,如果把市面上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板移到室內或是弱光環境下,其轉換效率往往不佳,因此需要藉由分析材料的外部量子效率來尋找最適合的太陽能材料。
  • 染敏太陽能電池效率獲突破進展 高達11.5%
    發表於:2010-05-06 09:46:5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據臺灣(中央社記者林惠君臺北5日電)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吳春桂主持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染敏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11.5%,為目前文獻報導最高效率染料。
  • 新型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比普通太陽能電池板產生更多的能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薩穆裡分校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種製造更薄但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利用比現有太陽能電池和常規太陽能電池更多的太陽能。
  • 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
    降低矽太陽能電池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儘量減少高質量矽材料的使用量,如薄膜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只達到了約11-12%。研究人員們正在尋求提升其效率的方法。最近取得突破的技術有通過幹法絨面優化上表面的結構和在外延層/襯底界面處插入一個中間多孔矽反射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