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紀錄

2020-12-01 世紀新能源網

採用光化學變頻,使兩個低能紅色光子在電池中結合,形成一個高能黃色光子,這就可以被捕捉,然後轉化為電子。

低成本

太陽能

電池適合用作屋頂電池板,可以達到破紀錄的40%的效率,這是因為一項早期的突破,是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研究人員和他的德國合作夥伴做出的。

左起:蒂姆•施密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夥伴克勞斯•利普斯(Klaus Lips)博士在亥姆霍茲材料和能源中心,他們在太陽能電池技術上取得了一項突破。

來源:雪梨大學

藉助澳大利亞太陽能研究所(Australian Solar Institute)的支持,雪梨大學化學學院的提姆•施密特(Tim Schmidt)教授攜手亥姆霍茲材料與能源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Materials and Energy),開發出一種「太陽能電池渦輪增壓器」(turbo for solar cells),稱為光化學變頻(photochemical upconversion),可以把通常丟失在太陽能電池中的能量轉變成電力。

這一發現已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雜誌上。

蒂姆•施密特教授說,使用變頻技術這一工藝,可利用的這部分太陽光譜,目前未被太陽能電池使用,這就不需要耗巨資重新開發太陽能電池。

施密特教授說:「我們可以提高效率,只需要使兩個低能紅色光子在電池中結合,形成一個高能黃色光子,這就可以捕捉光線,然後轉化為電能。」

「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性能基準,可用於這種上變頻太陽能電池。我們需要提高几倍,但是,路徑現在是明確的。」

澳大利亞太陽能研究所(Australian Solar Institute)執行主任馬克•拓代爾(Mark Twidell)說,這是成功合作的一個極好的範例,就是領先的澳大利亞和德國太陽能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

「總之,澳大利亞和德國可以加速太陽能技術的商業化步伐,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拓代爾先生說。

「這就是為什麼澳大利亞太陽能研究所(Australian Solar Institute)支持兩國之間的合作,他們有澳大利亞-德國聯合太陽能研究和發展計劃(Australia-Germany Collaborative Sol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更多信息:他們的論文《改善捕光的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採用光化學變頻》(Improving the light-harvesting of amorphous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photochemical upconversion)發表在澳大利亞最近一期的《能源與環境科學》雜誌上。

論文摘要說:「單閾值太陽能電池具有根本上的局限性,因為它們只能利用超過一定能量的光子。利用低於閾值的光子,重新輻射這種能量,形成較短的波長,這樣就可以提高這些設備的效率。我們報告的是,可以提高捕光效率的氫化非晶矽(a-Si:H: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薄膜太陽能電池,這是因為可以採用背部變頻器,依靠的是有機分子的致敏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riplet–triplet-annihilation)。低能量光在600-750納米的範圍,可轉換為550-600納米的光,這要採用非相干光化學工藝。峰值效率的提高是(1.0±0.2)%,在720納米測量的輻照相當於(48±3)的太陽光(AM1.5)。我們討論這些途徑,研究適應光化學變頻,用於不同的單閾值器件。」

本文為麻省理工《科技創業》原創文章,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使用。

相關焦點

  • 綜藝光伏26MW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投產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建設,綜藝股份(600770)旗下江蘇綜藝光伏有限公司首條年產能為26MW的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於12月29日正式投產,這表明綜藝股份的太陽能產業之路邁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
  • 漢能高效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創新高 刷新世界紀錄
    漢能高效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創新高 刷新世界紀錄 2019-08(ISFH)認證,由雙方合作的成都研發中心研發的高效矽異質結電池技術(「SHJ技術」)冠軍電池片,全面積(M2,244.52cm2)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4.85%,不僅刷新了其保持的中國紀錄,更超過了由日本Kaneka公司保持的原世界紀錄,成為6寸矽片SHJ電池新的世界冠軍。
  •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發布日期:2020-11-22 15:04:55 新聞歸檔 轉換效率達25.11%
  • 又一個世界紀錄!漢能高效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再創新高
    2019年8月2日,漢能HIT事業部與成都珠峰永明科技有限公司(「珠峰永明」)聯合宣布,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認證,由雙方合作的成都研發中心研發的高效矽異質結電池技術(「SHJ技術」)冠軍電池片,全面積(M2,244.52cm2)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4.85%,不僅刷新了其保持的中國紀錄,更超過了由日本Kaneka
  • 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性能的研究
    2.3 光譜吸收範圍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中嵌有三層矽晶體,粘附在不鏽鋼薄膜上,外覆醋酸乙烯乙烷聚合物(EVA)保護層。三層膜粘合可減薄每個子電子層的厚度,使每個子電池的內電場增加,增加了各子電池的收集效率,擴展了光譜相應範圍。
  • 一文讀懂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及其應用
    由於非晶矽結構是一種無規網絡結構,具有長程無序性,所以對載流子有極強的散射作用,導致載流子不能被有效地收集。為了提高非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和穩定性,一般不採取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p-n結構。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光生載流子主要產生於未摻雜的i層,與晶態矽太陽能電池載流子主要由於擴散而移動不同,在非晶矽太陽能電池中,光生載流子由於擴散長度小主要依靠電池內電場作用做漂移運動。當非晶矽電池採取pin結構以後,電池在光照下就可以工作了,但因存在光致衰退效應,電池性能不穩定,電池轉換效率隨光照時間逐漸衰退,所以電池的結構與工藝還要進一步優化。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單結結構因其穩定性差、效率低已較少採用,而穩定性好、效率高的多結、疊層太陽電池是柔性襯底太陽電池的發展方向,目前多採用三結太陽電池結構。三結太陽電池中,每一個電池都是由三個半導體結相互疊加而成:底電池吸收紅光;中間電池吸收綠光;頂電池吸收藍光;對陽光光譜的寬範圍響應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關鍵。美國Uni-Solar公司的不鏽鋼襯底、三結非晶矽鍺太陽電池結構如圖3所示,其小面積電池效率目前達到14.6%。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單結結構因其穩定性差、效率低已較少採用,而穩定性好、效率高的多結、疊層太陽電池是柔性襯底太陽電池的發展方向,目前多採用三結太陽電池結構。三結太陽電池中,每一個電池都是由三個半導體結相互疊加而成:底電池吸收紅光;中間電池吸收綠光;頂電池吸收藍光;對陽光光譜的寬範圍響應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關鍵。美國Uni-Solar公司的不鏽鋼襯底、三結非晶矽鍺太陽電池結構如圖3所示,其小面積電池效率目前達到14.6%。
  • 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又創新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日本太陽能前沿公司(SolarFrontier)表示,已創下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新紀錄。與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的聯合研究中,公司利用CIS(銅、銦和硒)技術實現了22.9%的轉換效率。太陽能前沿公司稱,這個結果比先前的22.6%的記錄還要高出0.3%。
  • 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被刷新!
    這一記錄效率超過了牛津光伏公司之前報導的28%效率,是目前最高效率!鈣鈦礦-矽疊層電池的商業化未來可期!29.15%的器件已通過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認證,進一步更新在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圖表中。
  • 雷射加工應用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
    光穿過透明的TCO被電池吸收,要求有較高的透過率;另一方面,TCO是導電的,可作為電池的一個電極。太陽能電池就是以TCO薄膜為襯底生長的,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生長的太陽能電池層也稱為有效層。有效層包括兩個pin串聯的雙結結構。與TCO薄膜連接的第一結稱為頂層非晶矽層a- Si:H,能吸收短波長光子,與非晶矽層連接的第二結稱為底層微晶矽層ucSi:H,能吸收長波長光子。
  • 全國最大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落戶崇州
    總投資6億元的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將於7月在崇州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開建。這是記者日前從崇州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獲悉的消息。     據介紹,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的主要投資方是四川凱邁集團下屬的四川光亮投資有限公司,光亮投資公司於去年10月與崇州市確定了該項目。據凱邁集團董事長錢霄芒介紹,該公司將在1年內建成第一條生產線,30個月內建成全部項目。項目建成後,公司年生產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的能力將達到30兆瓦,為全國最大,年上繳稅收超過4500萬元。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高,室內弱光環境下達25%
    若能將太陽能發電用在各種傳感器或是微小設備上,如為手機充電或是給智慧家電供電,也許我們就不用再擔心電池沒電,以及更換電池成本等問題。在研發室內太陽能之前,需要先考慮戶外與室內的環境、光譜等差異。據了解,室內可見光波長達到 380 nm~780 nm,如果把市面上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板移到室內或是弱光環境下,其轉換效率往往不佳,因此需要藉由分析材料的外部量子效率來尋找最適合的太陽能材料。
  • 美國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18.6% 創新紀錄
    18.6%的孔徑轉換效率相對於全尺寸光伏組件的18.2%的轉換效率輕鬆擊敗了之前多晶矽PERC電池太陽能組件創下的全尺寸轉換效率17.7%的紀錄(數據基於19.1%的孔徑效率和已發布的組件數據)。  6月15日,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宣布創下了碲化鎘薄膜光伏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新世界紀錄:單個完整的太陽能組件孔徑效率可達到
  • 世界紀錄新型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
    從漢能移動能源官微獲悉,2019年9月14日,漢能旗下美國MiaSolé Hi-Tech Corp,與歐洲Solliance Solar Research公司聯合發布,其合作研發的新型柔性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是該項電池新的世界紀錄。
  • 40%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再創新高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適合用作屋頂電池板,可以達到破紀錄的40%的效率,這是因為一項早期的突破,是雪梨大學(UniversityofSydney)研究人員和他的德國合作夥伴做出的。左起:蒂姆•施密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夥伴克勞斯•利普斯(KlausLips)博士在亥姆霍茲材料和能源中心,他們在太陽能電池技術上取得了一項突破。
  •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造工藝及其結構等介紹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造工藝 內容提綱 一、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結構、製造技術簡介 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製造工藝 三、非晶矽電池封裝工藝 一、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結構、製造技術簡介 1、電池結構 分為:單結、雙結、三結 2、製造技術 三種類型: ①單室,多片玻璃襯底製造技術 該技術主要以美國
  • 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世界紀錄被刷新
    一個由日本多家研究機構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開發出的一種三結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獲得了13.6%的穩定轉化效率,成功打破了此前報導的13.44%的世界紀錄
  • 成都旭雙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投產
    昨日, 東旭集團成都旭雙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產。據了解。此次投資12億元的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一期,設計年產達60兆瓦。而在此後將建設投產的二期項目,將擴建150-200兆瓦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 日本公司研發太陽能電池 將轉換效率突破至26.3%
    ,將轉換效率提升至了 26.3%,比原來的最高轉換效率紀錄 25.6% 高了 0.7%。  矽基太陽能電池理論上的轉換效率極限為 29%,但在日常實踐中,實際轉換效率都只在 20% 附近徘徊。Kaneka 的研究人員對理論和實踐之間流失掉的能量進行了研究觀察,以便找出達到 29% 理論轉換效率極限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