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1-3)可見,一個人接觸的環境和交往的人,對自身信仰的影響至關重要,甚至決定著自身信仰的走向。在教會中,遇見的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在潛移默化中與自己的信仰發生關係。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與什麼樣的人接觸交往,就很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進入什麼樣圈子,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信仰。
1、與靈性生命比較成熟的人同行,靈性生命自會進深
教會的信眾,與社會上的人都一樣,都是罪人。區別在於凡是到教會來的,多數都是為了接受基督的救贖而來。因為這樣,信眾中的信仰狀態便呈現出各自的不同,靈性生命也是強弱不一,更何況想利用宗教信仰達到某種私利的人,混入其中,使得教會顯得斑駁複雜。所以,我們可以同任何人來往交流,但只能局限在教會內,以此彰顯出信徒之間的愛,對任何人都不該鄙夷和看不起。因為誰的身上都有好和不好的一面,只是在與各信徒來往交流之中,就該如同孔子說的「擇其善而從之。」將每個人身上的優點吸取過來,成為自己的。
人的原罪是天生的,總是有一些人是拒絕基督救贖的。但也同時有一些人,確實得到了基督的救贖,靈性生命表現的也非常好,顯得比較成熟。這種改變是被人羨慕的,但改變不是輕易的,一定經歷了一些什麼,或者遇到了信仰比他還優秀的人,受其影響所致。
我先前所在教會,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姊妹。她和我老伴都是同時在教會做服侍的,她為人謙卑,顯得特別順服,一天不聲不響,少言寡語的,教會安排她什麼事都從未說過「不」字。但多數人都瞧不起她,認為她太老實,也無人去接近她。聽道的時候,她也是悶聲悶氣的記著筆記。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老姊妹,幾年後她轉到另一所教會,而且獲得自修的神學大學文憑,令人刮目相看。想一想,這麼大年齡了讀神學,顯然不是為了「往上爬」,更不是想從事教職這個職業。她完全是對神的真理的追求,對信仰的一種執著。教會裡還有一位姊妹和她一樣,早已經獲得神學碩士學位,而且在講道上和主持禱告什麼的,都非常出色。這樣的信徒,就是靈性生命上比較成熟的人。
前陣子有則轟動性的新聞,西北大學的一個寢室的六名女生,在本科四年中,共獲得16萬的獎學金,畢業前,這六個人全部考研成功。這個事跡在網上傳播一時。有人總結說,選對宿舍很重要,選對室友更重要。對基督徒來說,選對與自己交往的人也是重要的,關涉自己信仰的走向。選擇靈性生命比較成熟的人,你的靈性生命就可能在對方的攙拉和幫助下不斷提升,在她的影響下就會有所進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在信仰過程中,與一個靈性生命比較成熟的人經常接觸,你的靈性生命自會逐漸騰飛。因此,我們在與信眾接觸交流的同時,更要側重與那些靈性生命比較成熟的人在一起。因為,「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與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13:20)
2、與誠信的人同走天路,靈性生命自會進深
三國時,有一個「卓恕千裡如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一次,卓恕要回建業老家探親,去向會稽太傅諸葛恪告辭,於是和諸葛恪定下歸期。到了那天,諸葛恪宴請賓客,不停地飲酒品菜,等待卓恕。赴宴的賓客都認為,從會稽到建業距離千裡,路途上很難說不會遇到風波之險,認為卓恕很難如期回來。但不管賓客怎麼說,諸葛恪堅持要等卓恕。因為,他知道卓恕做事是有誠信的,是屬於言必信,行必果的那種人。果然,大家正在議論的時候,卓恕回來了。
基督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一般能做到這點的,多數都是有誠信的人,雖然不能與卓恕相比,但一般都是比較靠譜的。一個有誠信的信徒,對自己的信仰也一定是誠信的,基本是真正的信仰者。言必信,行必果,如同亞伯拉罕那樣,答應將自己的長子獻給神,他就真把兒子以撒帶到了亞摩利山上的祭壇上,沒有一絲反悔,更沒有忽悠神。
在社會與各教會裡,似乎難以遇到這樣的人。但絕不是沒有,是我們沒有去發現。一但發現了這樣的弟兄或者姊妹,一定要與其交往。我們很多時候,都在選擇過河拆橋,喜歡有陰謀詭計,毫無誠信的人來往。因為,這樣的人大多能說會道,甚至巧言令色,要不就選擇瞅著「屬靈」的有能力人,或者有財富的人。被其表面的假象所惑,或被其表面的才華所迷,或是被其富有的價值誘惑。但無論在信仰上或者生活上,只有那些靠譜的誠信之人,才會真正的幫助你。
這樣的人,往往不會胡吹亂侃,不會巴結誰,不會論斷誰,在信眾裡顯得很低調。與這種人共走天路,靈性生命自然會增長三分。尤其是你遭人誣陷時,他總是最信你的那一個。遇到突發情況時,他定會陪你一起擔當。他不會在你名望高的時候,主動接近你,也絕不會在你低谷時轉身離開。
在一個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的世代,如果能遇見這麼個靠譜的人陪伴你,實在是一個人信仰上的幸運,如果遇到請珍惜!
3、與懂你的人相處,靈性生命自會進深
教會中懂你的人,與世俗中懂你的人有本質不同。世俗上懂你,主要指男女相知相愛的關係,甚至指婚外情。但教會裡的懂你,是指在基督裡的屬靈層面,沒有男女之分,這個不能混同。所謂懂你,是說彼此在追求信仰層面有相知的一面。在談信仰、談聖經、談神的真理和談神學等方面,不但觀點一致,就是在不一致的時候,對方也能理解。彼此可以在融洽的狀態下進行探討。
我現在所在教會有一位老弟兄,論學識論信仰都可以說是一流的,是一般教會難得的人才。他每有文章我都會閱讀,而且觀點和文筆都是我欣賞的。我與他的關係,就完全是出於屬靈層面,沒有什麼物質往來,沒有什麼諂媚奉承之類的話,更沒有相互嫉妒之類的心態。他的一些觀點有很多與我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我反對的地方,有不認同的時候。這時候,我就會提出我的看法。他對我也是這樣。這就是在基督的愛裡,彼此對信仰的一種追求。說好說歹,甚至態度好壞,誰都不會往心裡去,這就是屬靈層面的「懂你」。
教會裡人來往去的,任何一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懂你的人。理解你的言不由衷,明白你的酸甜苦辣,屬靈生命就會一同滋長。這是被主喜悅的,是真正的彼此攙拉和幫助。因為,在教會裡自以為義的人太多,謙卑下來的人都是嘴上的,遇到實際事情時,很少有謙卑的。在探討神的真理的時候,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扣帽子打棍子,即使牧師講道和做事,也有一些人專門挑剔一些錯誤來貶抑牧師,抬高自己。這在信仰上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其實,任何的錯都可以挑,可以探討,但必須是在基督的愛裡面進行探討,這才是正常的。錯誤誰都有,你就是叫我去挑那些名牧或者偉大的神學家的錯,我都會挑出來。但絕不可挑出錯就隨便給人扣個帽子戴上。
人生很短,基督徒不過是這個世上的客旅,我們追求的是永恆的生命。千萬不要在挑剔別人缺點和不足上面耗費精力,應沉潛下來,尋找一個懂你的人,在靈魂的契合上,在神的真理上,相交相融,共同追求,遠離那些讓你心力交瘁之人。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可理解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和美麗。
箴言說:「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箴18:24)人需要交往,但基督徒交往必須要有原則。原則來自聖經,來自神的訓誡。謹慎交友,謹慎言語,關係好不好在於懂不懂你,不在於交的人多人少。與靈性生命比較成熟的人同行,我們就會更快地走進基督。與誠信的人同走天路,我們對信仰的信心就會不斷增強。與懂你的人相處,就會有遇見先知的感覺。這三種人,能遇見一種,就會在我們靈性生命的改變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