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錯覺現象,我們往往會信以為真,然而卻與現實不同,即使我們發現了錯覺的存在,也往往會忽視它。其實錯覺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我們不只是看到世界的表象,也應該透過錯覺看到真理,以防止被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影響和扭曲,做一個有主見有獨特眼光的人。
錯覺主要有三種,幾何錯覺,形重錯覺,視聽錯覺。
錯覺產生的原因,在多數觀點裡面有三種,病理產生,心理產生,生理產生。很多人認為錯覺是有害的,他們忽略了錯覺在社會生活上的廣泛使用。
在銷售上,利用形重錯覺,促進商品 銷售。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一個重?鐵重——這就是形重錯覺。有這樣一個笑話令人深受啟發:一位老太太領著孫子去買拖鞋,結果,買了一雙「大」拖鞋回來。孩子穿著不合適,掛不住腳,老太太卻興奮地說:大拖鞋與小拖鞋價格一樣,當然買大的了,划算——這就是形重錯覺產生的銷售效果。有些商家把大小(包括體積、重量、尺寸、厚薄等)不一但價格相等的商品放到一起銷售,人們就會覺得買大的比買小的合適,這樣,商家的「愚蠢」就使消費者「佔了便宜」,從而也就促進了商品的銷售。在商品價格的制定上,根據現代市場營銷學研究,消費品市場上的消費者大多為非專家購買。由於他們大都缺乏商品知識和市場知識,因此,往往通過商品價格來衡量和判斷商品質量和價值,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說到價格錯覺,還有二種有趣的現象:①奇數定價比偶數定價使消費者覺得便宜。②99元是不到100元的價格,便宜;101元是100多元的價格,貴。——其實只差2元錢。作為消費者,總是希望以最小的支出換取最大的滿足,也就是說,兩種商品質量相同,功能相當,消費者總是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因此,根據企業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價格錯覺進行科學合理的定價是十分必要的。
在這裡我們給大家展示神奇的視覺錯覺,關於視覺錯覺還沒有合理的解釋,有三個主要理論在驗證中,包括眼動理論,神經抑制理論,常性誤用理論,我們暫且不談這些高深的理論,只是展示一些有趣的視覺錯覺現象。
(1)繆勒-萊耶爾錯覺
對繆勒-萊耶爾錯覺的一種解釋是透視恆常性理論的觀點.認為圖中箭頭等特定的刺激特性是顯見距離的一種標誌物。這個解釋雖然沒有涉及到大腦的微觀機理,但應該是基本正確的。
(2)月亮錯覺
這種現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就是太陽早上看起來往往比中午的時候大一些。這種現象別定義為月亮錯覺。月亮錯覺就是雖然接近地面平視的圓月和當空仰視的圓月面積相等,而且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影也大小相同,但一般人總是覺得接近地面時的面積要大出30%~50%.
(3)奧爾比遜錯覺
奧爾比遜錯覺(Orbison illusion),形狀錯覺。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比遜提出。將一正方形放在有多個同心圓的背景上,其對角線交叉點與圓心重合,看起來這個正方形的四條邊向內彎曲(見圖)。他曾分別將不同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放在線條背景上,結果發現這些形狀看上去均會變形而出現形狀錯覺。
(4)松奈錯覺
當數條 平行線各自被不同方向斜線所截時,看起來即產生兩種錯覺;其一是平行線失去了原來的平行;其二是不同方向截線的黑色深度似不相同。
(5)編索錯覺
此圖像盤起來的編索,呈螺旋狀。實則系由多個同心圓所組成,讀者可選任一圓上一點循其線路檢驗之。
(6)桑德錯覺
看看這張圖,你會發現左邊較大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看起來明顯比右邊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長,但實際上兩者等長。
(7)德勃夫錯覺
左圖內的小圓與右圖的圓相等,但兩者看似不等;居右者看來較小。
(8)階梯錯覺
(9)海林錯覺
兩平行線為多方向的直線所截時,看起來失去了原來平行線的特徵。
發現身邊的錯覺現象,體驗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