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 增材製造技術將用於複合材料Alpha火箭機身生產

2020-10-31 3D科學谷

運載火箭、太空飛行器製造企業Firefly宣布將從2021年開始通過自動纖維放置(AFP)增材製造技術,為複合材料火箭Alpha 生產大型纖維複合零件。Firefly 將安裝的AFP 系統是由英格索爾(Ingersoll )提供的。

測試臺中的Alpha 2.0小型運載火箭。來源:CW

自動化生產纖維複合材料

根據Firefly,即將採用的AFP 技術現在已廣泛用於飛機行業,這類設備能夠採用增材製造的方式生產非常大尺寸的複合材料結構,其應用已得到了飛機工業的開發和驗證。

英格索爾標誌性的AFP設備Mongoose Hybrid™。來源:Ingersoll

Firefly將於2021年5月將第一臺AFP系統,用於Alpha火箭製造。第二臺AFP系統將與2022年安裝在另一個工廠,預計每年生產24枚Alpha火箭。而安裝第一臺AFP 系統的工廠屆時將改為開發更大的火箭。

根據AFP 系統供應商英格索爾的信息,一旦全面投入運營,Firefly安裝的AFP增材製造系統將在14天之內製造出Alpha火箭的所有碳纖維結構,包括筒體,整流罩,圓頂和有效載荷組件。

AFP 增材製造工藝將為Firefly帶來很多益處,包括減少30-50%的複合材料浪費,提高可重複性,減少人工和製造時間,以及實現經過定製和優化的結構,並進一步減輕零部件的重量和總體成本。

3D科學谷Review

增加有效載荷,保持輕量化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最初的Alpha是一種全複合材料,直徑6英尺的火箭,有效載荷能力為300至500公斤。在公司進行重組後,Firefly決定採用新版本的運載火箭-Alpha 2.0,旨在提升有效載荷,滿足中型衛星發射到低地球軌道(LEO)的需求。

Firefly公司在過去三年中一直在設計、製造、測試和鑑定Alpha 2.0火箭的質量。由於多數火箭製造的準則和資格證明文件是針對金屬火箭而制定的,關於複合材料火箭的相關經驗很少。但無論如何,Firefly具有複合材料設計和製造經驗,並且在不增加直徑的情況下增加Alpha的有效載荷能力並保持整體重量低的目標,複合材料火箭似乎成為更好的選擇。

Alpha 2.0火箭渲染圖。來源:CW

高度為29米的Alpha 2.0火箭由兩階段結構組成。火箭上方是新擴大的有效載荷部分,該部分由直徑2米(6.6英尺)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有效載荷整流罩組成,覆蓋了有效載荷存儲區域。在有效載荷整流罩下方,火箭的圓柱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二階段,即在有效載荷整流罩正下方的是較小的階段,其高度為6米(19.7英尺)。第一階段,位於火箭底部,為18米(59.1英尺)。這兩個階段都包括一個外部複合材料機身以及內部的氧氣、燃料和氦氣罐以及航空電子系統。第一階段旨在將火箭從地面發射到太空,但最終與第二階段分離,第二階段將有效載荷運送到低地球軌道中。

相關焦點

  • Part2: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領域的典型代表技術,3D列印的發展時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金屬高性能增材製造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被業內專家視為3D列印領域高難度、高標準的發展分支,在工業製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是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Part1: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雷射天地導讀: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作為組合式的技術來製造成分和組織漸變的梯度材料在最近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製造的梯度多材料,大約500微米為一層,每一層的成分發生變化,經過層層堆積製備出梯度變化的多材料。如採用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的馬氏體時效硬化鋼進行混合製造。製造時將兩種粉末以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進行製造。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二、金屬雷射增材製造需求分析LAM 基於數模切片,通過逐層堆積來實現金屬零件的近淨成形製造,尤其適合複雜形狀零件、梯度材質與性能構件、複合材料零件和難加工材料零件的製造,在航空航天等先進位造方向備受青睞。
  • 美國開發革命性的增材製造碳纖維零件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與Impossible Objects宣布已經開展合作研究和開發協議,基於Impossible Objects的(CBAM)複合型增材製造技術,Impossible Objects的工藝類似於熔融沉積成型(FDM)技術,但是,與FDM直接在一個空的列印床上層積材料不同,該技術在一種纖維板上列印。
  • 優化ABS零件的生產與無障礙增材製造
    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相對於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初期產業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以及成本昂貴等問題後,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至2019年為止,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再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 2019年度國外國防製造技術二十大動向
    通用電氣公司驗證用於增材製造的量子安全區塊鏈網絡 2019年5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發出用於增材製造的區塊鏈交易平臺。該平臺採用具有高度加密通信的數據集成工具,並通過量子通信通道和超快量子密鑰分發技術進行數據存儲,能夠實現可靠的量子安全網絡。
  • 一種基於大數據分析為驅動的可持續智能增材製造技術
    在當代,隨著製造技術、科學研究和工業的迅速發展,開始逐漸的對智能製造越來越重視,這是因為智能製造的引入將使得產品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和更加高效。在這裡,將智能製造、可持續製造和增材製造的優勢整合在一起形成聯合可持續製造和智能製造(SSAM)的技術。其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一種綜合了大數據分析、增材製造和可持續智能製造技術的框架以便更好的利於增材製造企業的發展。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同傳統製造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柔性化、易於實現智能化、生產周期短、能生產出很高力學性能的零件等特點,該技術已經在航空、國防、交通、能源、冶金、礦採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展現出誘人前景。雷射增材再製造是以雷射熔覆技術為基礎,對服役失效零件及誤加工零件進行幾何形狀及力學性能恢復的技術行為。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l 3D科學谷Review: 增材製造-3D列印作為典型的數位化製造技術,從設計到生產再到質量保證(QA)的整個工作流程中都運轉著海量的數據。增材製造設計的複雜性與材料、生產參數、質量要求等眾多因素相互依存,面對巨大的複雜性,人類的經驗很難激發增材製造技術的潛能,使之成為一種用於生產的製造技術。這些特點恰好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應用土壤。
  •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3D列印正成為製造業新的增長點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 奉永成)2020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今天舉行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由於材料在物理形態,化學性能等方面的千差萬別,才形成了增材製造材料的多品種和增材 製造的不同成型方法。 增材製造產業中遊主要為設備及製造服務,參與者包括增材製造機設備商和增材製造製造服務商,這個階 段主要任務是將增材製造產品生產出來。增材製造設備是整個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成果簡介】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楊得鎖教授與胡登衛教授等人著眼於近年來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最新進展,系統性地分析了各種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特點以及不同壓電材料的漿料製備方法,討論了不同的增材製造工藝對於壓電材料器件製作產生的技術影響規律,提出了基於增材製造技術提高壓電傳感效率、改善器件精密度、增大機電響應度等來改善壓電材料器件性能的思路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與傳統加工技術相比,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具有加工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無需刀具、模具,小批量零件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可實現多種材料複合製造[3],可以解決型號研製階段快速響應的難題,在民用航空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
  • 專欄l 大型火箭噴管電子束增材製造熱輻射仿真研究
    利用電子束增材製造(EBAM)技術設計研製大型複雜火箭噴管,涉及學科廣泛,技術複雜,因此相關項目運用於實際應用的案例較少,目前大部分技術仍停留在科研階段。基於電子束增材製造技的大型複雜火箭噴管需解決的難點及關鍵技術包括:如何在高真空室內複雜溫度場環境下,進行高精度機械運動結構研製;以及如何對複雜溫度場進行設計及控制等。 本期谷.
  • 哥倫比亞大學研發出新選擇性雷射燒結工藝,大大推進增材製造技術發展
    選擇性雷射燒結(SLS)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增材製造工藝之一,它是一種利用雷射將粉末材料加熱到微米級的顆粒融合在一起形成固體的工藝。到目前為止,SLS技術一直局限於一次只能列印一種材料。他們將列印平臺降低到其中一種粉末的上表面,並引導雷射束從板塊下方向上穿過板塊底部。根據虛擬藍圖,該工藝有選擇地將一些粉末燒結到印刷平臺上,形成預先編程的圖案。然後用熔融材料將平臺抬起來,移動到另一個塗有不同粉末的板上,在那裡重複這一過程。這種方法允許多種材料合併成一層或堆疊在一起。它不需要一個大的粉末床,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在單層燒結不同的粉末。
  • 安世亞太分享增材製造的仿真技巧:複合材料有限元仿真計算的應用方法
    圖3中尺度的計算方法漸進損傷分析 l宏觀方法(Macro-Scale Approach) 宏觀方法(Macro-Scale Approach)通常用於不考慮層間評估的整體應力
  • 批量噴射金屬3D印表機,將開啟增材製造2.0時代?
    2020年11月18日,Desktop Metal正式將其粘合劑噴射3D列印技術定義為「增材製造2.0」,北美、EMEA和APAC的客戶正式將Shop System商業化。這是否意味著人們期待已久的用於終端生產的金屬粘合劑噴射革命終於來了?
  • 【每日動態】人工智慧/綠色推進劑/旋翼機/增材製造 等
    一方面,工廠在過去20年間為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建造了機身,即將結束生產。在2023年之後,V-22的相關工作將會大幅減少。據悉,波音公司在基斯通州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16000個工作崗位,而未來幾年面臨的挑戰很大程度上是由國防部做出的決定所引起。國防部的計劃是在2023年合同完成,滿足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最低需求後,結束V-22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