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動態】人工智慧/綠色推進劑/旋翼機/增材製造 等

2021-01-13 網易

2020-08-29 06:21:08 來源: 國防科技要聞

舉報

  1

  

  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

  發布第二季度人工智慧發展建議報告

  近日,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發布季度系列報告之第二季度建議報告,針對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政策、預算、立法及人工智慧時代的國家安全等事宜提出六大建議。一是推進國防部內部的人工智慧研發能力;二是加速人工智慧在國家安全和國防領域的應用;三是縮小政府部門技術人才差距;四是為保障國家安全,通過區別使用出口管制和投資篩查等舉措保護美國人工智慧優勢;五是將國務院的重點工作重新調整為數字時代的大國競爭;六是制定一個以道德、負責任的方式開發和部署人工智慧的框架。該委員會計劃於2021年3月發布人工智慧最終報告。

  作者 | 申 淼

  編輯 | 劉偉雪

  2

  

  NASA首次完成「綠色推進劑注入任務」在軌測試

  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成功完成其「綠色推進劑注入任務」(GPIM)的在軌測試,此次測試使用了美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研發發的ASCENT高性能環保推進劑、美國洛克達因公司研發的推進系統,以及美國波爾航宇公司研發的小衛星。

  GPIM通過執行計劃中的一系列軌道操縱,包括姿態控制、維持穩定、降低軌道等,驗證了推進劑和推進系統的有效性。與常用的、有毒的肼類航天推進劑相比,使用ASCENT的太空飛行器的太空行程增加了50%。這是50年來NASA第一次在太空中測試一種新型的高性能環推進劑,有望替代自1960年代以來太空飛行器一直使用的肼類推進劑。

  作者 | 唐 睿

  編輯 | 劉偉雪

  3

  

  美軍方優先任務轉變

  波音公司費城旋翼機工廠面臨挑戰

  由于波音公司的兩個關鍵項目將失去軍方資金支持,該公司在費城郊區旋翼機工廠的需求正面臨大幅下降。在該地區製造業不斷下滑的背景下,旋翼機工廠是該地區最後的重工業代表之一,擁有4600名工人,每年花費超過5億美元從基斯通州的473家供應商購置零件和服務,但其作為當地經濟驅動力,未來仍面臨諸多問題。

  一方面,工廠在過去20年間為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建造了機身,即將結束生產。在2023年之後,V-22的相關工作將會大幅減少。據悉,波音公司在基斯通州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16000個工作崗位,而未來幾年面臨的挑戰很大程度上是由國防部做出的決定所引起。國防部的計劃是在2023年合同完成,滿足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最低需求後,結束V-22的生產。如果在中期停止生產,V-22的一些潛在應用將無法實現。V-22主要用於反潛任務、兩棲戰艦的空中加油、機載電子戰以及戰鬥搜索和救援。但上述目標都不會在目前的研製計劃中解決。聯合部隊採購V-22的主要目的也未達成,海軍陸戰隊的採購需求未考慮到可能因戰鬥而導致的消耗;空軍採購V-22用於特種作戰任務也僅能勉強能滿足潛在需求(尤其是在戰鬥搜索和救援領域),而海軍方面也面臨類似的情況。

  另一方面,美軍CH-47「支奴幹」直升機的「Block II」升級計劃受挫。波音公司原計劃該直升機可使工廠在未來20年裡保持運轉。目前,波音公司正在競爭研製新型的軍用旋翼飛機,同時希望為「魚鷹」和「支奴幹」直升機找到新的國際客戶。

  作者 | 劉偉雪

  4

  

  博思艾倫公司獲美空軍技術支持合同

  8月21日,美國防供應商VMD公司宣布,該公司與博思艾倫公司組成聯合團隊,獲得美空軍10年期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合同,用於為其提供分析和技術支持服務。本輪合同總金額9.5億美元,共授予8家承包商,博思艾倫-VMD聯合團隊是其中之一。根據合同,空軍要求各承包商解決工作量需求,研究新的概念,優先處理首要方案,為空軍提供最新的技術平臺。具體工作內容包括研發、對複雜的國家安全挑戰的跨職能支持、專題知識、網絡和組織架構、先進分析、應用技術和技術投資、概念和分析等。

  作者 | 陳 培

  5

  

  美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機構

  與空軍研究實驗室共同發起增材製造新挑戰賽

  美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機構與當地時間8月25日與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和通用電氣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了新的挑戰賽——開源增材掃描實施策略(OASIS)。OASIS挑戰賽呼籲增材製造業界採取行動,解決掃描策略智慧財產權問題,旨在尋求開源計算機代碼和算法的建議,以推進基於雷射的粉末床增材製造技術進步。參賽者可從一個安全項目網站下載數據,用於創建新的掃描策略代碼和算法。提交的策略都將根據預先定義的代碼要求進行評估,然後採用優選出的策略進行鈦合金(Ti-6Al-4V)樣件列印,以評估材料性能,並進行評分。具體賽事安排於9月開始,最終獲獎情況將於2021年6月公布。

  作者 | 苟桂枝(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編輯 | 劉偉雪

  6

  

  英國陸軍「作戰實驗室」引領技術創新

  當前,英國國防部正與多塞特議會和多塞特地方企業展開合作,在多塞特創新園區建立國防創新中心,共投資570萬英鎊,領導下一代聯合工作計劃。作為該項目的領導者,英陸軍稱其核心部分為陸軍「作戰實驗室」,屆時將擁有11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和450平方米的新車間空間,以及相關的會議和協作空間,實驗室計劃在2021年春季投入使用。

  「作戰實驗室」將使國防部能夠直接與學術機構、中小企業和更廣泛的工業部門開展合作,開發可商業化的尖端產品和技術,增加開發創新技術的潛力,使軍隊在面對新的變化和威脅時保持敏銳。實驗室將結合士兵的實際需求展開創新技術開發,該方式也將改變未來開發和獲取獨特技術能力的方式。

  作者 | 劉偉雪

  7

  

  俄羅斯開發能探測無人機數量的新型雷達

  俄羅斯雷達系統研發機構「俄羅斯遠程雷達通信科學研究所(NIIDAR)」在「軍隊-2020」 國際軍事技術論期間表示,正在研製一種能夠精確探測無人機蜂群的新型尖端雷達。現役雷達系統探測無人機蜂群時無法識別精確數量,而且由於無人機大小不等,探測性能也不穩定。NIIDAR目前正在開發支持局部空域和全向空域控制的多種雷達系統型號,這些系統將探測小型低速無人機,包括成群飛行的無人機蜂群,同時被探測到目標的數量只受系統計算能力,而不受目標大小的限制。在當今無人機被大規模使用的環境下,開發這種新型雷達將有助於確保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使空域不受工業間諜活動或其他非法目的侵犯。NIIDAR認為,該型雷達系統極為實用,並具有極大的出口潛力。

  作者 | 吳永亮(中電博微)

  編輯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臺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成果簡介】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楊得鎖教授與胡登衛教授等人著眼於近年來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最新進展,系統性地分析了各種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特點以及不同壓電材料的漿料製備方法,討論了不同的增材製造工藝對於壓電材料器件製作產生的技術影響規律,提出了基於增材製造技術提高壓電傳感效率、改善器件精密度、增大機電響應度等來改善壓電材料器件性能的思路
  •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3D列印正成為製造業新的增長點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 奉永成)2020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今天舉行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同時對採用該技術製造的多金屬材料的增材製造也做了介紹。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呈現一種通過冶金的辦法製造多材料的手段,即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和組合式合金成分設計兩種手段結合在一起來製造多材料金屬材料。作為案例,首先為大家展示混合兩種不同類型的工具鋼: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馬氏體時效硬化鋼。然後展示其他的案例。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一、前言雷射增材製造(LAM)屬於以雷射為能量源的增材製造技術,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金屬零件的加工模式,主要分為以粉床鋪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選區熔化(SLM)、以同步送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直接沉積(LDMD)[1]。目前 LAM 技術在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的應用發展最為迅速 [2~4]。
  • 一種基於大數據分析為驅動的可持續智能增材製造技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提除了一種基於大數據分析為驅動的可持續智能增材製造技術,並在增材製造企業採用SLM技術製造 AlSi10Mg鋁合金泵葉輪來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產能。
  • Fraunhofer的futureAM – 下一代增材製造大幅提升3D列印經濟效益
    在亞琛Fraunhofer雷射技術研究所ILT的領導下,「futureAM – 下一代增材製造」於2017年11月推出,旨在將金屬部件的增材製造加速至少10倍。除了Fraunhofer ILT,另外五家Fraunhofer研究所(IWS,IWU,IAPT,IGD和IFAM)參與了該項目。
  • 以色列XJet開設金屬和陶瓷增材製造中心
    近日,以色列3D列印公司XJet在Rehovot正式開設增材製造中心。新中心配備了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XJet Carmel AM系統,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和陶瓷增材製造中心。XJet的增材製造中心佔地8,000平方英尺(約743平方米),位於Rehovot科技園。XJet希望能夠進一步推進其新型3D列印材料及其NanoParticle Jetting技術的開發,該技術可用於金屬和陶瓷材料的生產。「新的增材製造中心是我們追求廣泛的多材料應用的關鍵部門」,XJet執行長Hanan Gothait說。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增材製造技術可極大提升設計自由度,開展面向增材製造的零件結構設計研究,對於發揮其技術優勢起到關鍵作用。針對這些問題,在提高模型準確性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於原位測量的模型參數修正技術;在快速計算方面,主要採用動態自適應網格技術和多GPU 並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效率[28]。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增材製造行業產業鏈上遊為塑料、金屬、蠟、石膏、砂等其他各種材料。材料技術是增材製造技術的核心 之一,決定了增材製造的發展進程。從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一種新的列印技術出現,必須依賴 材料的固有特性。由於材料在物理形態,化學性能等方面的千差萬別,才形成了增材製造材料的多品種和增材 製造的不同成型方法。
  • 高效細化劑助力增材製造
    導讀:增材製造(AM)是一種有前途的生產方法,擅長生產複雜的幾何形狀。這些增材製造材料性能取決於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微觀結構,對晶粒結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本研究探討了納米功能化鋁合金中存在的獨特熱條件和晶粒細化的途徑,重點研究了Al-Ta體系,其中Al3Ta金屬間化合物被證明具有可觀的晶粒細化能力。當Ta以1vol %或更高的濃度加入時,晶粒尺寸比純鋁小1000倍。
  • 高效細化劑助力增材製造
    導讀:增材製造(AM)是一種有前途的生產方法,擅長生產複雜的幾何形狀。這些增材製造材料性能取決於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微觀結構,對晶粒結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本研究探討了納米功能化鋁合金中存在的獨特熱條件和晶粒細化的途徑,重點研究了Al-Ta體系,其中Al3Ta金屬間化合物被證明具有可觀的晶粒細化能力。
  • 優化ABS零件的生產與無障礙增材製造
    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相對於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初期產業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以及成本昂貴等問題後,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至2019年為止,中國增材製造技術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再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 深度解析 | 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及應用
    雷射增材再製造是一種先進的再製造修復手段,該技術熱源能量集中,可在對基體性能影響較小的情況下,實現零件的幾何形狀及力學性能的高質量恢復,採用該技術對服役失效及誤加工零部件進行再製造修復,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目前雷射增材再製造技術已經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鋼鐵冶金、軍隊伴隨保障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電弧增材製造:比雷射增材更有發展前景?
    增材製造技術無需模具,可直接低成本一體化製造複雜構件,並有望基於增材製造技術在構型能力上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現飛行器零部件結構,提高結構效率,實現結構輕量化、高性能化。由於簡化或省略了傳統製造中的工藝準備、模具設計等環節,產品數位化設計、製造、分析高度一體化,能夠顯著縮短研發周期和研發成本。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按熱源類型可分為3類:雷射、電子束和電弧。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技術推動增材製造質量提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增材製造系統平臺」項目,主要針對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關鍵構件快速、可靠、高質量定製化研製生產的迫切需求,構建具備工藝推理功能、可擴展的工藝參數庫和知識庫;研發過程監測與控制等關鍵智能模組,形成在線監測反饋系統及裝備自診斷系統;建立增材製造過程工業標準體系與開放式增材製造智能化平臺,解決影響增材製造成形精度質量的關鍵瓶頸問題
  • 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參加首屆大飛機增材製造聯盟理事會
    ,航天科工三院159廠增材中心作為副理事長單位受邀參會。,就航空航天增材製造技術應用需求、發展戰略、合作模式展開探討。  參會嘉賓和行業代表紛紛對增材中心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增材製造行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高度認可,並希望可以在相關領域尋求合作點,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研發,促進多邊發展,推動增材製造技術更上新臺階。  後續,增材中心將密切聯繫聯盟成員單位,加強成員單位間緊密合作,加速推動增材製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姜鋒調研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
    本報訊 (記者 侯燕妮)8月18日,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副省長姜鋒赴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調研籌建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董事長盧秉恆參加會議。
  • 第206篇《走進王華明的世界——兼談對增材製造的認識》
    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防科技工業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主任。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雙重含義是也!前者指王華明主攻的專業方向:大型金屬構件雷射成形增材製造,後者指王華明及其團隊的奮鬥精神與情懷。
  • 全方位填補增材製造標準空白!ASTM 又開展8個標準研究新項目
    標準在推動增材製造技術的增長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標準開發展組織ASTM 國際近日宣布了在增材製造標準研究方面的所開展八個新項目,推動技術標準與快速發展的增材製造技術保持一致。這八個項目涉及到ASTM 增材製造卓越中心(AM CoE)的高優先級標準化研究領域,包括設計、數據、建模,原料、過程、後處理、測試和鑑定。
  • 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3D列印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位於示範區晉中開發區的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與省城口腔醫療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在3D設計模型轉化為現實產品方面取得了突破。記者了解到,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在牙科3D列印方面取得的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研究院自2016年12月掛牌運行以來,已在教育、醫療、工業、文創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國內3D列印行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