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傷害知多少

2020-12-02 騰訊網

本文來自《果殼網原文連結

沐右 物理博士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輻射:從穿越星系而來的宇宙射線、核電站的核燃料到家裡的大理石地板磚,從醫院的X光機到陽光裡的紫外線,從手機、微波爐、高壓線到電視臺廣播臺的信號塔,輻射無所不在,到處都是可能成為人們畏懼輻射的對象。有些人對「輻射」非常恐懼,你甚至可以買到專門用來屏蔽無線電波的「防輻射孕婦裝」、「防輻射床單」。還有各種諸如「木耳防輻射」、「仙人掌防輻射」、「瓶裝礦泉水防輻射」、「喝酸奶防輻射」等等流言。那麼,我們到底對輻射了解多少呢?這些防輻射的裝備真的能防輻射嗎?

我們關心的輻射,可以粗略地分成兩類,核輻射和電磁輻射。這兩種輻射並不是截然分開,核輻射裡面的gamma射線也是光子能量比較高的電磁波[見文末備註]。

核輻射就是放射性元素產生的輻射,是攜帶很高能量的質子、中子、氦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等。放射性元素會不斷地發生衰變反應,變成另外一種物質並放出輻射,輻射的射線有三種:alpha射線(氦核)、beta射線(電子束)和gamma射線(高能光子);原子質量比較大的放射性元素也會發生裂變反應(核電站或原子彈)放出中子或其他射線;較輕的原子核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聚變反應放出中子或者質子射線;而高能宇宙輻射在大氣裡面也會產生大量的次級輻射。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聚變反應,裂變反應產生的射線一般也只有在核電站裡才有,所以比較常見的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射線和宇宙輻射。


核輻射=危險?

我們無時不刻不在受到各種核輻射。放射性元素衰變的三種射線裡面,alpha和beta這兩種射線在空氣裡面傳播的距離都比較短,不近距離接觸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是沒有影響的,「防輻射服」和普通的衣物對於人體外部的這兩類射線都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但是實際上我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裡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空氣裡面有一定的碳14(beta衰變成氮14)、地下水和土壤裡含有微量的氡,等等。所以實際上,我們體內就有相當量的放射性元素,給我們帶來從內到外的核輻射。更不用提提穿透性很強gamma射線,還有從天而降的高能宇宙輻射在大氣裡產生的大量次級輻射。所謂的「防輻射服」並不能防範這些輻射,完全隔絕這些輻射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人們受到的這部分核輻射一般稱為天然輻射或自然輻射(natural background radiation)。

某些情況下,在工作場所(核電站)或者生活中(發生過核爆或者核汙染的城市)會在天然輻射之外接觸到更多的輻射。只要人體受到的輻射量不超過一定的標準,比如說和天然輻射比較小很多,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比如說,核電站裡面的核裂變反應是與外界隔絕開的,並沒有太多的輻射洩漏出來,而在核電站內部的工作人員一般會配備輻射劑量表,核電站周圍的輻射也會受到監控,以此來保證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安全。核電站對周圍核輻射的貢獻比天然輻射小的多,對核電站的恐懼是沒有道理的。

核輻射對生物體的傷害是怎麼造成的呢?生物體內有大量的各種分子,分子內部的化學鍵一般鍵能為二到十個電子伏。核輻射的各種微觀粒子帶有的能量都比化學鍵的鍵能高,因此有一定的可能性破壞人體內分子的化學鍵,造成分子的性質改變。大部分情況下,細胞內的個別分子被破壞失去生理活性之後,或者整個細胞受損死亡後,會很快被人體分解吸收、重新利用,不會造成重大的傷害。核輻射對生物體的傷害在食品生產中用來常溫殺菌,食品經過高強度的射線照射之後可以保證大部分的細菌被滅殺。治療癌症的放射療法(放療)是另外一種應用,通過對癌變的部位進行高強度的輻射處理,使得癌細胞(也包括正常細胞)大量死亡,達到抑制癌症的目的。

核輻射有一定的可能性對細胞裡的DNA等分子造成傷害(原圖來自windows2universe網站)

在極少數情況下,這種傷害可能會造成細胞內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如果恰巧是生殖細胞的基因被改變了,那麼如果能夠產生正常的後代,就有可能獲得一些新的性狀。太空育種、輻射育種就是利用高強度的輻射處理種子,然後從這些受到高強度輻射之後還能夠發芽的種子裡面篩選培育,獲得性能比較好的新品種。因為天然輻射而產生的新基因、新品種在生物進化過程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維持一個低水平的輻射對於生物種群的進化和發展是有好處的。

當然,這種傷害也有一定可能會導致正常的體細胞基因發生變化,如果這種變化不能修復並且細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現細胞不受控制地複製的情況,就成了癌細胞了。因此,長時間接受較高強度的核輻射是有導致癌症的可能性的。但是,如果受到的輻射強度不大的話,就不用去擔心。像前邊說過的,日常受到的核輻射是不可能完全隔絕的,這樣的危險總是難以避免,擔心也沒有用,沒有必要過於恐懼。儘量避免接觸強的核輻射就好了,比如說應該小心放射性超標的大理石地板、避免直接接觸核材料。居裡夫人因白血病去世,鄧稼先因直腸癌去世,這可能和他們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有關係。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些跟生活相關的輻射數據,除特殊說明外,數據均來自[1],不同來源的數據可能在細節上略有差別,不過大體的數量級應該是一致的。數據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體組織的傷害(劑量當量),單位是Sv(Sievert,譯作西弗或者希沃特),一Sv等於一焦耳每千克,表格裡面單位比較小,實際是毫(千分之一)Sv。從表格裡面可以看出,除航空、採礦行業之外,高輻射行業的職工在工作中受到的輻射都比天然輻射小。核電站的工作人員每年受到的輻射是1.12mSv,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受到的輻射一般認為比這小得多。了解這些數據,就很容易理解,對於核電站周圍和乘飛機出行中的輻射沒有必要擔心。

備註:光、電磁波和光子

振蕩的電場和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gamma射線、X光、紫外光、可見光、紅外光、微波、無線電波和長波無線電,這些都是電磁波。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就是量子化的電磁波,是電磁波能量的最小單位。在電磁波和物質相互作用時,物質只能吸收或者放出整個的光子。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光子的能量就越小。可見光的光子能量在1.8電子伏(700納米的紅色光)到3.1電子伏(400納米的藍色光)之間。

(作者系科學松鼠會成員,凝聚態理論方向的在讀博士生)

(本文轉載自科學松鼠會)

相關焦點

  • 資料:輻射傷害知多少
    那麼,我們到底對輻射了解多少呢?這些防輻射的裝備真的能防輻射嗎?我們關心的輻射,可以粗略地分成兩類,核輻射和電磁輻射。這兩種輻射並不是截然分開,核輻射裡面的gamma射線也是光子能量比較高的電磁波[見文末備註]。核輻射就是放射性元素產生的輻射,是攜帶很高能量的質子、中子、氦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等。
  • 核輻射會對生物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因為鉀是我們人體所需的主要元素,所以這是我們人體所承受天然核輻射的主要來源。 那什麼又是核輻射呢? 核輻射指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的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
  • 核輻射為何對人體傷害這麼大?
    那麼,核廢水產生核輻射又是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這麼多的核廢水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核輻射,最隱匿也最致命核輻射,也稱電離輻射,是作為粒子或電磁波傳播的輻射,其攜帶足夠的能量以將電子從原子或分子中分離出來,從而使原子或分子電離。電離輻射由高能亞原子粒子,高速運動(通常大於光速的1%)的離子或原子,以及電磁譜高能端的電磁波組成。
  • 明日之後:種植產量要看天氣,核輻射竟沒有傷害副作用!
    核輻射天氣我們要時常注意天氣情況,最近還發現一種新的天氣核輻射,天氣情況可以在遊戲畫面右上角查看,核輻射天氣只會影響農作物收成,並沒有說到對人身有什麼副作用,當然了,這是遊戲裡設定,主要針對種植農作物收成,比如種植樹木最高產量是6格,正常種植初始產量是
  • 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哪裡爛了就要切哪,除了痛苦還有恐懼
    作為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大家更關注的是「輻射」兩個字。挺進福岡的年輕人「我以為5年以後,很多東西都可以修復,但是我到了這裡以後,我發現很多東西都沒動」在《挺進福島核輻射禁區500米》的紀錄片裡,他們進去了離福島核電站最近的一個超市裡。「裡面布滿了蜘蛛網,西遊記裡面盤絲洞的感覺。」
  • 福島核電站輻射爆表 核輻射的四大危害
    最近網上討論最多的就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的問題,而不斷的爆出目前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已經爆表?爆表意味著什麼?就是說明其中的核輻射已經用儀器無法檢測,我們經常說霧霾爆表,就是意味著霧霾的程度已經超過了一定的限制,儀器監測不了或者達到很高的值。
  • 核輻射危害:腸胃最易受傷
    核輻射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的?原來放射性物質在衰變時會釋放離子輻射,這種輻射可以對人體內部化學環境造成嚴重傷害,它會打斷人體組織的各種原子和分子間的化學鍵。  日本官方已經要求居住在福島核電站周圍20公裡範圍內的居民撤離,這是為什麼?  這棟設施中的一幢建築周六發生了一次爆炸,其周邊已經探測到輻射劑量的超標。
  • 核輻射,你想知道的這裡差不多都有
    所以日常對人類是不會造成傷害的。什麼是核輻射生物效應核輻射實際上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過程。咳咳,說點官方的)當核輻射作用於動植物機體,傳遞的能量會對機體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態和功能方面的後果,這就是生物效應。
  • 核輻射到底有什麼危害?
    核輻射的倖存者,不能洗頭的原因是為了保護身體。 核輻射後為啥不能立即洗頭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核輻射。要了解核輻射就得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輻射?其實只要是溫度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15度)的物質都會向外輻射能量。只不過有的輻射能量高,有的能量低。
  • 防治核輻射:8種抗核輻射的神奇食物[組圖]
    但盲目服用碘片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在這個地震海嘯核輻射一起爆發之時,我們也要提高警惕,學好應急措施,防患於未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一、碘131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12日下午發生爆炸。
  • 認識核輻射
    其中,核輻射是人類認識相對較晚的一種輻射形式,也是最為神秘的一種。前不久美劇排行榜上最熱門的《車諾比》,即通過藝術創作,演繹出核事故災難場景,再次引發不少人對核輻射的關注。核輻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為大家揭開核輻射的神秘面紗。
  • 核輻射的恐怖超乎你的想像!
    人類發明核武器已經有大半個世紀了,在這大半個世紀裡,核輻射一直是人類永恆的恐懼。那核輻射到底有多恐怖呢?
  • 核輻射創造了生命
    核輻射可能是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關鍵因素。Melissa Weiss核輻射可能是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關鍵因素。在核輻射的產生過程中,熱量會被釋放出來,而這對於一個巖石質的行星能否擁有板塊構造,能否擁有適量的火山活動,乃至是否擁有大氣層至關重要。
  •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2011-03-14 11:32:41
  • 車諾比與福島核輻射嚴重危害了野生生物
    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單個生物體通過多種途徑遭到了輻射的傷害。此類傷害的累積效應導致了種群數量銳減,同時也減少了高輻射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在車諾比地區,輻射照射已造成了遺傳損傷並導致許多生物體的基因突變率大大增加。截至目前,我們並沒有發現太多可靠的證據來證明核輻射地區的生物體進化出了更強的核抗性。生物的進化史可能在決定他們面對核輻射的脆弱程度上起重要作用。
  • 這裡的機器人敢直面核輻射
    探訪西南科技大學特殊環境機器人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本報記者羅之颺  核輻射,聽起來可怕,其實可以利用泡椒鳳爪經核輻射一照即可殺菌,大蒜用核輻射可防止發芽、延長保質期,天然寶石經核輻射後光芒更加璀璨……核輻射的巨大實用價值催生了一個產業。但核輻射又具有巨大的傷害力,利用核輻射就需要耐輻照的特殊機器人代勞。
  • 核輻射離我們有多遠
    那麼,什麼是核輻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核輻射物質?防護服能防核輻射嗎?  關於核輻射  核輻射其實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者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者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者激發,故也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
  • 哥斯拉2的一個BUG:面對最強烈的核輻射,人類為啥會沒事?
    此外,影片最大的Bug,恐怕就是哥斯拉的核輻射問題。我們知道,哥斯拉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因此這個怪獸是核輻射的產物。
  • 日本福島核輻射唯一活人,獨自照看變異體6年,現在怎麼樣了?
    日本福島核輻射「唯一活人」,獨自照看「變異體」6年,現在怎麼樣了?日本是位於地震帶上的島國,可以稱得上一個神奇的國家,地震、海嘯,是常年發生的事情了。在2011年的日本福島就發生了嚴重的核洩露,此次產生的核輻射影響到了日本的很多地區,除福島之外,還包括千葉縣、栃木縣等地區,核輻射的影響是通過水和空氣。所以周邊國家中國、朝鮮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核輻射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就能消散的,所以日本福島整片區域都陷入了無邊的沉寂中,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感。
  • 電磁輻射的危害知多少
    電磁輻射知多少我們生活的空間充滿了電磁波,整個電磁波輻射範圍是由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普通可見光線、紅外線和無線電波組成。所有這些射線都由太陽發射出來,但是其中一些射線並不能到達地球表面,大氣層起到了濾波器的作用,它吸收了大部分傷害生物的射線,例如伽馬射線、X射線和紫外線等。只讓可見光線和某些無線電波通過,這對我們人類來說是非常幸運的。儘管如此,還是有大量的紫外線穿過了大氣層,當人們長時間暴露在日光下時,需要戴上遮陽帽,否則皮膚會曬黑或使皮膚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