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1月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複習資料2

2020-12-01 自考365

    第二章 物質資料生產和社會生產方式

    第一節  物質資料生產

    一、物質資料生產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是在人類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和存在的。要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需要了解什麼是物質資料生產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

    二、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對其他一切活動起著決定作用。

    1.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人們維持自己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只有通過物質資料生產才能獲得。

    2.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各種活動的先決條件。只有當勞動生產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才能有人和時間去從事物質資料生產以外的其他各種社會活動,人類社會才能日益發展。

    三、勞動過程中的簡單要素和生產要素

    1.生產要素:是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所具備的各種條件和因素。

    2.勞動者的勞動:是指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經驗的人,通過消耗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來改造客觀自然物質,使其成為適合人類需要的物質的有目的的活動。

    3.勞動對象,是指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加於其上的一切東西,也就是勞動加工的對象。

    4.勞動資料,又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也就是把人的勞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的物件。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5.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就是生產資料。它是任何社會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必備的物質條件。

    6.勞動過程中的簡單生產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成為原因:因為它們是勞動過程中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從而最有普遍適用性的生產要素。

    第二節  社會生產力

    一、社會生產力的構成

    1.社會生產力的涵義:就是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和他們所使用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力量。

    2.社會生產力的構成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1.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並實現著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

    2.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

    3.生產力發展狀況集中表現在生產工具的發展與變化上,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性質的最主要標誌

    二、先進生產力和科學技術

    1.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是科學技術的應用。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指科學和技術發明在生產過程中應用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從而轉化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

    2)生產力所包裹的人的因素(勞動者)和物的因素(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都同一定的科學技術密切聯繫。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日益滲透到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中,引起它們素質的變化,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生產效率逐步增長;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勞動對象質量的提高和是湖量品種的增加;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生產過程其他方面,如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等發生變化。

    3.振興我國經濟,首先要振興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是實現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關鍵

    三、生產力狀況和勞動生產率

    1.生產力狀況包括生產力性質和生產力水平兩個方面。生產力性質是指生產力的質的提規定性,它是由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的性質所決定的……生產力水平是指生產力的量的規定,它表明生產力水平的高低。考察生產力的狀況就是對生產力的質和量進行綜合考察。

    2.考察社會生產力還要衡量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3.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產品的生產效率或能力。

    四、分工與協作

    1.分工:一般指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勞動分工,即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生產各種不同產品的具體勞動,劃分為彼此互相聯繫的各種勞動部門。廣義的分工還包括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分工。

    2.協作:一般是指勞動協作,即許多勞動者共同參加同一生產過程,或分別參加彼此有聯繫的不同生產過程,相互緊密配合,進行協同勞動。廣義的協作包括人們在非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協作。

    3.分工與協作的關係;

    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

    第三節  社會生產關係

    一、社會生產關係的內容

    1.社會生產關係的涵義:就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也叫經濟關係。在人們的各種社會關係中生產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

    2.生產關係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所形成的,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

    二、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基礎。

    1.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涵義:是指生產資料的歸屬,它包括人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佔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形成的經濟關係。

    2.生產資料所有制集中體現在生產的社會性質,它決定著生產關係體系中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的社會性質。任何社會制度中佔主題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該社會制度的生產關係的根本性質。因而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基礎。

    三、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係

    1.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作為社會生產總過程內部的四個環節沒,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辨證關係。

    2.生產對非陪,交換和消費起主導的決定作用。這種決定作用表現為,生產決定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社會性質馬隊鄉,水平,結構和具體方式。

    3.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起反作用,即影響生產的發展,適應生產發展的分配、交換和消費,能夠推動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不利於生產的發展。

    第四節  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

    一、社會生產方式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的兩個方面,兩者的有機結合和同意,構成社會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而生產關係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而是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3.生產關係對生產力起反作用,即影響生產力的發展。這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二是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4.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的規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歸根結底,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這是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二、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

    5.社會經濟制度是體現社會生產關係性質的基本經濟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質的規定性

    6.社會經濟制度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發展演變。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基本社會經濟制度,即五種基本社會生產關係:原始公社經濟制度,奴隸制經濟制度,封建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第五節  經濟規律

    一、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1.任何經濟規律都具有客觀性。

    因為:第一,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第二、任何經濟規律的作用都是客觀的。

    2.人們必須尊重經濟規律,按照它的要求辦事。人們的主觀行動如果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就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遭到損失和挫折

    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1.承認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並不表明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實際上人們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2.認識經濟規律就是指認識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3.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於利用經濟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利用經濟規律就是指人們使自己的主觀行動和措施,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三、經濟規律的特點和類型

    1.特點:

    經濟規律與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具有共同點,即都有客觀性。但是經濟規律又有自身的特點:

    1.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完全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而經濟規律總是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繫。

    2.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而絕大多數經濟規律並不是長久不變的,它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3.在階級社會裡,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總是有階級背景的。在自然科學中,發現和利用經濟規律的程度和對經濟規律的態度是不相同的。

    1.類型。

    1.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共有的經濟規律,它表現一切社會生產的某種共同本質的聯繫;

    2.集中社會形態共同有的經濟規律,它表現某幾個社會在生產關係方面的共同的本質的聯繫。

    3.某種社會形態特有的經濟規律,它表現該社會生產關係的特有的本質的聯繫。

    一、經濟規律體系和基本經濟規律

    1在一定社會形態中存在和發生作用的各種經濟規律,組成該社會的經濟規律體系。

    2基本經濟規律在一個社會形態的經濟規律體系中,是起著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它對該社會生產總過程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都起著決定的作用,該社會其他經濟規律作用的範圍和程度,都要服從基本經濟規律的要求,受基本經濟規律的制約,而其他經濟規律的作用,有能促使基本經濟規律更好地得到實現

    一、社會再生產。

    1,含義:再生產就是不斷重複和更新的社會生產

    2,內容:1再生產的內容一是指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即在生產過程中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質資料,並又生產出一定的物質資料。2再生產的另一個內容是生產關係的再生產。任何生產過程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的條件下進行的,隨著生產過程的不斷重複和更新,這種生產關係不斷地得到維持和發展。

    3.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生產關係再生產的統一

    4……社會再生產的規模包括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二者的關係: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存在密切關係:第一,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出發點。進行擴大再生產所需要的物質產品,只能而且必須由簡單再生產來提供。第二,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了的再生產總體中,主要的部分是相當於原有生產規模的部分。

    5.擴大再生產實現方式包括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類型。

    二者的關係:1外延擴大再生產是指在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不提高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擴大再生產場所,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數量,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大再生產是指依靠生產資料效率的提高來擴大再生產規模。2在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較低的條件下,擴大再生產一般是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不斷提高的條件下,會逐步過渡到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

    二、國民經濟比例關係。

    1.含義、實質、及保持協調的意義。

    1)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部門之間、各個環節之間,各個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密切聯繫,這種聯繫的數量表現和對比,就是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

    2)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的實質,是把社會總勞動(包括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於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的反映。

    3)在一個社會的國民經濟發展中,保持比例關係的協調與平衡可使社會總勞動得到有效利用,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1.比例關係的類型:

    綜合性比例:即對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具有綜合性和重大影響的比例關係,如兩大布雷的比例,只類和消費的比例。

    部門之間的比例:包括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之間、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之間、物質資料生產部門與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之間的比例等。

    部門內部的比例。

    地區之間的比例。

    社會再生產各環節的比例。如生產與分配,生產與交換的比例。

    三、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

    1.產業的含義: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各個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總稱。廣義的產業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內。

    2.產業結構的含義:首先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及其分部門之間的組合構成狀況,以及它們在社會生產總體中所佔的比重。同樣,廣義的產業結構,包括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構成在內。

    3.狹義的產業結構的類型4種:兩大部類產業結構,農重輕產業結構,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廣義的產業結構類型是將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綜合起來加以考察,通常劃分為三次產業,形成一、二、三產業結構。一般說來,第一產業是農業,二工業和建築業,三是除一二產業外的其他各業

    4.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總的來說,呈現出逐步優化升級,由低級向高級逐漸演進的趨勢。

    1.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製造消費資料部類所佔比重逐漸下降,製造生產資料部類所佔比重逐漸上升。

    2.農重輕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工業中的輕工業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

    3.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替代,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

    4.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趨發展。

    5.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四、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1.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與聯繫

    1)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或產值)和勞務總量的產出增長,它反映的是國民經濟量的變化。

    2)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的變化,生態平衡的保持、環境質量的提高、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生活狀況的改善,以及貧困落後狀態的減少和消除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質的變化。

    3)經濟增長是著重反映國民經濟數量變化的概念,經濟發展是既反映國民經濟的數量變化,又反映其質量變化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之,國內生產總值的區別和聯繫

    1)社會總產品是社會各個物質生產部門,分部門和行業的所有企業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一般以年為單位)所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

    2)社會總產品的價值總合,就是社會總產值。

    3)國民收入是從社會總產品中,扣除補償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以後,所剩餘的那部分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的價值形式是在一年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總和。

    4)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在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0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社會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我國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國民收入加上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再加上各個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工資,利潤,利息,租金,稅金等純收入的價值。

    5)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國外淨要素收入後的最終產品價值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3.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的因素

    1)勞動者的數量和勞動者的素質

    2)科學技術及其應用

    3)生產管理和勞動組織

    4)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

    5)自然條件

    6)產業結構和比例關係

    7)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

    五、經濟增長速度

    1.經濟增長速度的涵義、意義,及衡量標準。

    1)經濟增長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物質資料生產和勞務發展變化的速率。

    2)任何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礎。如果經濟增長速度為零或負增長,社會就很難取得進步。

    3)它通常以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總量指標的增長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長率來表示和衡量。

    六、經濟增長方式

    1)經濟增長方式的劃分依據是,生產要素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應地經濟增長方式劃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二是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

    2)粗放型是單純依靠生產要素的投入和擴張來實現經濟增長。即單純數量擴張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3)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依靠生產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來實現經濟的增長。即質量效益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4)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變化的總趨勢,是逐步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

相關焦點

  • 2017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試真題
    全國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課程代碼:03709選擇題部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 2020年8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部分答案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指導,去觀察和分析實際。【簡答題】1.簡述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論來源【答案】組成部分:(1)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2)這三者相互滲透、補充,構成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學說;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②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③科學社會主義處於核心地位。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名詞解釋(1)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發展和研究對象  名詞解釋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它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體系及其發展規律性的科學。
  • 2018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試真題及解析
    點擊查看:2018年4月自學考試真題及答案一、單選題1.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提出的各項任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A.主觀條件B.客觀條件C.理論基礎D.理論前提2.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既表現為它具有徹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現為它具有()A.完整的理論體系B.嚴密的邏輯結構C.鮮明的政治立場D.崇高的社會理想
  • 2011年1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1.黑格爾、費爾巴哈是()A.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C.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D.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2.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A.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B.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17年10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5 小題,每小題2分,共5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理論聯繫實際是( )A.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B.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C.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D.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方法2.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區別在於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B.世界可否被認識的問題C.世界的存在是怎樣的問題D.
  • 2014年4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A.年利潤量/年預付可變資本B.年利潤量/年預付不變資本C.年剩餘價值量/年預付可變資本D.年剩餘價值量/年預付總資本22.下列資本形式中不屬於職能資本的是A.產業資本B.商業資本C.借貸資本D.農業資本23.股份公司的組織結構一般包括權力機構、經營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三部分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1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寫於1843年10月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首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先河。這是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初步成果。  寫於1844年9月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恩格斯費時21個月深入調研的結果,是「對工人階級狀況的詳細入微的描寫」。該書指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揭露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對產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關係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揭示了普通勞動者生活資料匱乏的原因,這些都顯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一些寶貴萌芽。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5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5,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5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8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18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真題答案詳解
    2018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真題答案詳解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0分)2. 斯密和李嘉圖是()A.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B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C.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D.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2.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馬克思主義是歷史時代的產物B.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經驗的總結C.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成果的升華D.馬克思主義是先天智慧的結晶3.
  • 2010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筆記緒論
    馬克思1845年春天寫作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是標誌馬克思主義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發表的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1848年2月發表的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則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自此以後,馬克思、恩格斯又通過總結實踐經驗、理論研究以及同反馬克思主義觀點的論戰,不斷把自己的理論推向前進。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13年7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1.下列選項中屬於共產主義社會顯著特徵的是()A.按生產要素分配B.各盡所能,按勞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盡所能,按需分配2.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原則是()A.集體領導制B.個人負責制C.民主監督制
  • 2017年10月自考管理學原理考試真題
    熱點推薦:|2017年10月自考考試真題匯總 全國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管理學原理試題課程代碼:00054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22.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提出了「分工協作原理」。23.對顧客的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之一。24.因人設崗是人員配備的原則。25.領導者的影響力來源於正式權力。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 2017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7年4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真題及答案解析課程代碼:03709點擊查看:2017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