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發展和研究對象
名詞解釋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它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體系及其發展規律性的科學。
2、勞動:是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經驗的人,在生產過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動。
3、勞動對象:是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加於其上的一切東西,也就是勞動加工的對象。
4、勞動資料:又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來影響或改變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
5、生產資料: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它是任何社會進行物質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6、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人們的勞動、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結合起來,創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物質產品的過程。
7、生產力:是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關係。
8、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又稱經濟關係。生產關係是各種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
9、生產關係體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所建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方面的經濟關係的總和。
10、社會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有機結合與統一。
11、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它體現著經濟過程的必然趨勢。
12、生產資料所有制: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它是人們在佔有生產資料方面所形成的關係,體現著生產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
13、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形態中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14、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並與它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