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也可能是太陽捕獲的行星,為什麼說它一定在太陽系誕生?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關於地球誕生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十八世紀中葉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星雲說,他們認為太陽系就誕生於一片星雲,儘管康德和拉普拉斯都堅信這個理論,而且在科學界也普遍接受了這一理論,但在早期並沒有太多的觀測證據支持。

太陽系的誕生

很難想像星系會誕生於一片看上去似有若無的星雲,但天文學、物理學、地質學和行星學等多種科學領域卻都在為這一領域補充各種理論,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詹姆斯·霍普伍德·金斯證明了「金斯不穩定性」,從理論上解決了星雲存在坍縮的幾種可能

當然現代天文觀測也發現了大量的原始行星盤,包括上圖的斯皮策望遠鏡觀測到的「HOPS 383」原恆星誕生時的景象,也從側面證明了太陽系形成於一片星雲的理論。

地球是太陽系原生的幾個佐證

行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有誕生的規律,因此地球是否是太陽系原生的也可以從中分析出來。

  • 內行星都為巖石質行星

可能大家都覺得很好奇,為什麼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巖石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則都是巨型氣態行星呢?其實這和太陽系形成是有關的,行星誕生於星雲積盤面上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這裡物質豐富嘛,但此時原恆星已經在中心誕生了,而且還如火如荼的在成長,當中心的恆星開始發光,那麼事情就很容易解釋了,恆星(此例中是太陽)發光的太陽風把輕量的氣體類都吹跑了,太陽附近固態物質不太容易被吹跑,所以這些物質形成的天體自然就是巖石質行星了。

地球也是巖石質行星,從太陽系形成的一般規律來看這沒毛病,所以這個角度可以輔助佐證地球是太陽系原生的行星。

  • 提丟斯-波得定則

1766年德國的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發現的太陽系裡行星距離分布規律,後來被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得歸納成了一個經驗公式。

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是行星軌道之間存在共振,即使行星形成初期並沒有在這個軌道上,也將會在互相繞行公轉的形成過程中慢慢遷移到這個軌道。

以上為八大行星的軌道距離分布,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推算下規律,看看是不是大致符合提丟斯-波得定則,不過距離太陽越遠這個規律就會漸漸失效,因為誤差會越來越大,不過這反而表示地球就是太陽系原始星雲親生的。

  • 地球巖石年代與放射性衰變測定

現代根據巖石以及放射性衰變綜合測定的地球年齡約為45.5億年,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大家都知道,沒過它的半衰期就會有一半元素衰變成其他元素,那麼只要測定這些元素的含量,就能反推出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變的。

1953年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彼得森就是利用該辦法測定了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5.5億年。後來阿波羅登月後從月面帶回的巖石測定年齡為44-46億年,與這個方法測定大致吻合。另根據主序星演化測定的太陽年齡則比這個時間稍久一些,從太陽系演化規律來看,這並沒什麼毛病,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地球原生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 捕獲行星的可能性

從理論上來看,捕獲這種說法並不是不存在,但有一點要必須說明的是比如奧陌陌這是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它在太陽系裡逛了一圈之後直接揚長而去,因為來自系外的天體具有的初速理論上和出太陽系的速度是一致的,除非它進入了一個刁鑽的引力彈弓加速或者減速的軌道,而這種情況只有在精確修正軌道的條件下才能達到,對於行星這樣的天體來說,這基本沒有可能。

那麼相撞可能嗎?我們試想下,如果地球是來自系外的,以它的軌道完全將逃逸太陽系,結果撞上了金星,兩個差不多等級的天體,在太陽系內相撞?我們可以肯定這兩個碎裂的天體將會很大一部分逃逸太陽系,剩下這部分肯定還能重新形成天體,但這還是捕獲的嗎?

從這幾個可能性來看,儘管存在捕獲的可能性,但比起大概率的原生來說,我們還是比較傾向於太陽系內的原生天體,這也和行星誕生理論以及年齡測定,還有太陽系內的行星公轉規律相吻合的,在眾多的可能性中,我們選擇可能最大的那個,這也符合宇宙學原理,當然如果要推翻它,則必須有切實的證據出現。

本ID微信公眾號同號: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歡迎關注

公眾號同步發布,請搬運的幾個微信公眾號三思

相關焦點

  • 都說太陽系誕生於星雲,為什麼地球是行星,還有那麼多小行星?
    布豐認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太陽,將太陽撞落一個碎塊,隨之冷卻成了地球!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在十八世紀末(1796年)在《宇宙體系論》一書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於星雲的假說,和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說法基本一致,因此成太陽系起源說又被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學說"!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為何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
    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第三的行星。太陽誕生於46億年前,地球比太陽稍晚一些時間才誕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於35億年前,人類及其直系祖先已經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上千萬年。地球是目前已知太陽系中唯一擁有生命的天體,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何生命偏偏誕生於地球?地球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誕生生命需要哪些條件?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誰是太陽系最先誕生的?不是太陽,答案可能出乎大家所料
    有些人會說,那還用說,太陽系太陽系,肯定是先有的太陽啊,但其實不是。太陽系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太陽的,後來形成了太陽,才慢慢形成了一個太陽系。 而太陽的形成有多晚呢?據考證,太陽的年齡可能還沒有木星大。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 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天聞頻道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張曾華表示,想要尋找太陽「孿生兄弟」基本不可能,因為它很可能早已流浪到銀河系的某一個角落,而從質量、年齡以及金屬豐度等特徵來看,銀河系中與太陽類似的恆星數不勝數,尋找太陽「孿生兄弟」無異於大海撈針。既然如此,為何科學家又能得出太陽有個「孿生兄弟」這一推測呢?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布局如此的與眾不同?可能是木星背後引導的結果
    例如格利澤876d,它的質量是地球的7.5倍。它的質量要比地球加上水星、金星及火星的質量之和還要大,就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巖質行星,它的軌道卻在靠近太陽的內側。這些外星系行星布局的不斷發現,讓科學家明白了,氣態巨行星或者是超級地球靠近太陽環繞在銀河系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現象,有可能在宇宙中也是一種普遍布局。反而是太陽系的行星布局才是宇宙的一個「另類」。
  • 太陽膨脹或將成為地球終結的最大因素,太陽系內可能誕生其他文明
    地球,這顆誕生在太陽系中的行星已經追隨了太陽飛行了46億年。在這期間,地球經歷了從荒蕪到繁茂的過程。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史中,最後出現的人類成為了目前太陽系內唯一的文明。可萬事萬物終有始終,地球也是一樣。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未來地球終結時可能遇到的情況。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2020-09-14 07:51:29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張 曄天聞頻道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天聞頻道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張曾華表示,想要尋找太陽「孿生兄弟」基本不可能,因為它很可能早已流浪到銀河系的某一個角落,而從質量、年齡以及金屬豐度等特徵來看,銀河系中與太陽類似的恆星數不勝數,尋找太陽「孿生兄弟」無異於大海撈針。既然如此,為何科學家又能得出太陽有個「孿生兄弟」這一推測呢?
  • 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科學家新的猜測有可能實現嗎?
    可以說,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是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而大星系中又有著數量不等的小星系組成,小星系的中心是一個或數個恆星。比如,太陽系就是一個由恆星太陽為中心,八大行星圍繞旋轉的一個小星系。太陽系雖然是銀河係數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員,但是它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星系,因為誕生了文明星球地球。
  • 太陽和地球誕生在同一星雲下,為什麼地球上大部分是重元素?
    「年輕人最強大的因素就是我們無法知道什麼是不可能的。」——亞當·布勞恩我們知道太陽和地球是誕生在同一塊區域下的,也就是說是由同一片氣體雲塌縮形成的,但是看一看太陽,然後再看一看行星。也許你會認為質量是唯一的區別,但是在細想一下,如果太陽(以及所有的恆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為什麼行星上的物質分布就不一樣呢?也就是說,行星上為什麼都是重元素?不僅行星上的物質分布不一樣,而且甚至相差甚遠。今天我們就說下巖石行星的元素比例為何和恆星不一樣?
  • 早期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孤獨的一個?
    太陽系誕生於50億年前的太陽星雲中,當恆星太陽在星雲中誕生之後,剩下的邊角料開始不斷形成其它的行星以及各種小天體。最初的太陽系可能有上百顆行星,在後來不斷的撞擊融合之後,只留下了八顆。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目前的太陽系只有地球這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可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認為,早期的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孤獨的一個?
  • 太陽是怎麼誕生的?為什麼可以燃燒幾十億年,它的燃料又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01太陽太陽,是一個近乎理想的等離子球體,同時也是一顆光譜為G2V的黃矮星,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則是地球的毫無疑問,太陽是太陽系中質量最高的天體,如果把整個太陽系內的所有天體質量加在一起,甚至包括小行星和宇宙塵埃,太陽佔據總質量的99.86%,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的天體都是「陪襯」。那麼太陽是怎麼誕生的?它為什麼可以持續燃燒幾十億年,太陽的燃料又是什麼呢?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4)你知道嗎,衛星都是行星捕獲的.
    (一)你知道嗎,太陽系外行星系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你從來沒聽說過。金星逆向自轉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你知道嗎?火星只能捕獲小衛星,這個你知道嗎?木星為什麼能夠捕獲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你知道嗎?要說明上面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當代行星演化理論。如果我們把當代行星演化理論全面的說清楚,一個是涉及到很多專業內容,另外,我們也很難理解,我們就用兩句話概括說明它的中心思想。當代行星演化理論認為: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最初是一團以逆時針旋轉的熱氣「星雲」經過很長時間的冷卻過程,就形成了太陽系中所有天體——太陽系。在這一過程中,同時產生行星和行星的衛星。
  • 地球剛誕生時會自轉嗎?如果沒有自轉,它後來是怎麼轉起來的?
    地球的晝夜交換是自轉所帶來的,還有潮汐也需要地球自轉配合,大氣環流、洋流等等,簡單的說生命的誕生和地球自轉是脫不開干係的,聽上去是壞事?但其實地球自轉對人類是在太重要了,不過科學家想要告訴各位的是,地球一開始就是自轉的,而且轉得還相當快,正如大家所猜測的那樣,真是上帝推了它一把嗎?
  • 太陽系中曾有兩個太陽?兩個瘋狂的理論,將揭開第九行星之謎?
    但是,第九行星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要解釋這些問題並不容易。最近,兩項研究分別提出了兩個瘋狂的假說: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或者,它的存在是因為太陽系中曾有第二個太陽。進一步的計算指出,這個天體的質量在5~15倍地球質量之間,因此它可能是一顆尚未被發現的「第九行星」。
  • 太陽系「老九」或是附近恆星被捕獲而來
    圖片來源:NASA   太陽系可能停留著一個陌生的被攔截者。科學家所認為的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的第九行星可能是太陽從經過的恆星那裡「偷」來的。   今年1月,Konstantin Batygin和Michael Brown宣布了太陽系邊緣潛伏著一個相當於地球10倍大小的行星的證據。
  • 那些不為人知的太陽系謎團:太陽以及太陽系誕生的原因
    本期抽獎將抽出一位幸運兒獎100RMB在科學家的構想裡,一開始太陽系裡的8顆行星之間,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但是最終,在太陽旁邊的第三顆行星上卻出現了生命。這些生命,在文明達到了一定程度後,也開始逐漸探索他們所在的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