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赫爾辛基9月24日電 通訊:影像裡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
新華社記者李驥志 張璇
「就在嚮導消失在密林中的那一刻,我聽到了長臂猿的叫聲。然後,我看到一隻長臂猿站在樹下。接下來的幾秒鐘,我屏住呼吸,汗水溼透衣衫。忽然,天空中閃過幾個影子,我舉起400毫米鏡頭對著那個方向連按快門。」這是挪威攝影師羅伊·曼格斯內斯到中國雲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拍攝長臂猿的一段經歷。
曼格斯內斯的圖片在近日舉行的芬蘭庫薩莫野生動物攝影節上展示後備受關注與稱讚。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普及處處長尹峰說,曼格斯內斯所拍攝到的長有白眉的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的瀕危野生動物,2017年被正式命名為「天行長臂猿」。
曼格斯內斯說,他在銅壁關保護區待了好幾天,見到過兩次天行長臂猿,每次只有兩三分鐘的拍攝機會,對於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這是終生難忘的體驗。
同時參展的瑞典自然攝影師斯塔凡·維德斯特蘭德也對中國的野生動物情有獨鍾。他歷經艱辛爬到青藏高原一處海拔5000米的地方,用長鏡頭拍攝了一組兔猻的圖片,使這個憨態可掬的野生動物一時間成為中國「網紅」。
維德斯特蘭德在攝影節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能拍到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除了依靠攝影師個人努力,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於中國政府大力保護自然環境,很多曾經遭到獵殺的野生物種開始重現,不只是在野生動物保護區裡,甚至在保護區外有時候也能遇到。」
尹峰在攝影節上介紹了中國政府為保護野生動物所採取的措施以及近年來所取得的成果。他說,經過多年的保護,大熊貓、朱䴉、揚子鱷、藏羚羊等極度瀕危物種種群穩步增長。其中,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截至2013年年底達到1864只,比第三次調查時增加268只,棲息地範圍也明顯擴大,比上一次調查時增長11.8%。
此次攝影節共有來自芬蘭、瑞典、俄羅斯、挪威、中國的300餘名攝影師參加,展示了數千張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芬蘭攝影師拉西·勞蒂艾寧說,這是該攝影節第一次有中國攝影師參展,第一次專題展示中國野生動物影像,希望以後能夠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野生動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