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麋鹿回歸他們的原生地——中國南黃海溼地25周年,我們有信心恢復麋鹿的野生種群。」7月20日,在國家林業局的會議室,面對臺下的50多家新聞媒體,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長丁玉華斬釘截鐵地表示。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動物。一直到3000多年前,神州大地上還能夠看到成群的麋鹿。此後由於濫捕濫殺,麋鹿野生種群在150多年前絕跡,而豢養在清朝皇家獵苑中的最後一批麋鹿也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
25年前,39頭麋鹿從英國千裡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回到了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保護區動物保護專家們長期的苦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當年的39頭麋鹿如今已經發展到1618頭,成為全球最大的麋鹿種群。此外,通過有計劃的野外放養,野生麋鹿的基礎群已經達到156頭。
25年彈指一揮間,昔日的毛頭小夥丁玉華如今已生白髮。「我特別要感謝於鳳琴大姐,她不僅跑前跑後幫我們做事,還自費幫我們做宣傳。」丁玉華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默默坐在臺下的一位女士。
過去幾年裡,已經退休的於鳳琴依靠微薄的積蓄兩下東北、三下兩廣、四下江西、五下天津,行程兩萬多公裡,走訪了30多處溼地,調查了30多家鳥類市場,為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解救了4萬多隻鳥類。在於大姐的感召下,有2000多名志願者不計個人報酬參與到動物保護事業當中。
在致力於動物保護事業的過程中,於鳳琴結識了一大批像丁玉華這樣的動物保護和研究專家,還經常和他們一起去做野外觀察和研究,接觸到了麋鹿、野馬、大熊貓、白頭鶴等很多珍稀動物,自己也成了這方面的專家。在此期間,她自己累計發表了160多篇保護溼地和野生動物的文章。
4月16日,於鳳琴又一次來到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當聽說前不久這裡誕生了野生麋鹿第三代的時候,她忍不住欣喜若狂,因為這意味著麋鹿這種珍稀物種野外放養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
很快,她又感到了一絲憂慮。麋鹿是幸運的,由於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保護,得以重現生機和活力。可是,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其他的珍稀動物,他們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如果現在不儘快把這些珍稀動物的特徵通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記錄下來,也許將來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從骨骼化石中去想像他們當年的英姿了。能不能建立一家「野生動物影像博物館」,把這些珍貴的資料保存下來?
於鳳琴在第一時間想到了百度百科。也是在一次上網查資料的時候,她進入了百科百科的世界,發現這裡的內容真的太豐富了。
為什麼不在百度百科上建立一個珍稀動物的數字博物館呢?想到這裡,於鳳琴興奮異常,她馬上聯繫丁玉華,儘快將積累多年的關於麋鹿的資料加入百度百科的「麋鹿」詞條當中。「網友們如果想了解麋鹿的時候,他們在百度百科上就能夠看到最權威的資料。」
完善「麋鹿」只是第一步。之後,於鳳琴還將加緊遊說她的那些研究野生動物的專家朋友們,她的理想是在有生之年能在網絡上建立一個野生動物影像博物館,把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留給子孫後代,她正在加緊聯絡各物種的專家,早日完善其他珍稀動物的詞條。
百度百科方面表示,將為於鳳琴、丁玉華等千千萬萬的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志願者提供全面的幫助,儘快將百度百科建設成為野生動物的數字大百科全書,這也是百度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