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火葬場的大煙囪將被拆除。 莊小龍 攝
新火化爐6月投入使用,火化時無煙無塵無味,親屬能通過弧型玻璃看遺體入爐,舊火葬場將建成骨灰寄存處本報訊(記者王麗鳳見習記者吳璇)昨日,殯葬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位於銀河園的世界上最先進的廣州市新的火化爐已完成試點火,並將在六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新火化爐的材料全部從德國進口,並將實現屍體火化的無煙、無塵、無味功能。外觀設計也異常美觀,一改過去大煙囪冒黑煙的形象,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別致的建築。它的投入使用,意味著廣州市最後的兩個黑煙囪——火化煙囪將在不久的將來從廣州消失。
親屬能親眼觀看遺體入爐據悉,新的火化爐比舊爐的規模大出很多,共有16個火化爐,平均每天處理屍體能力達到了200多具,該爐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數層的除煙除塵設計,實現了對無煙排放,氣體無塵、無味,無任何汙染。該火化爐約有二層樓高,設計獨特,沒有煙囪,在二樓內設觀看臺,透過大型的弧型玻璃以滿足部分喪主欲看著親人入爐的要求;另外,為了給喪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新火化爐有專門軌道,將骨灰從爐內通過專用軌道運到特設的骨灰回收間。以前家屬在舊火化爐收骨灰時不僅噪音大,而且灰塵多,但特設的骨灰回收間卻格外安靜、乾淨。殯葬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透露,新的火化爐不僅沒有環境汙染,而且還與殯儀館建在一起,實行殯葬「一條龍」服務,家屬在殯儀館進行完悼念活動之後,可以直接將屍體送到這裡的火化爐焚燒,而不用送到遠處的火葬場。這就省去了幾十元的運屍費,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亡者家屬所出的火化費也大大降低。另外,遺體從冷藏間到告別廳到火化爐均是下降到地底運送的。
目前,新的火化爐已完成試點火和試燒屍,將在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廣州市火葬場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也為了保證新火化爐的順利使用,火化爐將在開始階段時先燒無名屍體,在其性能完全穩定、運轉完全正常之後才會正式接受有主屍體。而在新的火化爐還沒有完全投入使用之前,火葬場中的舊火化爐還將繼續使用。
火葬場將變骨灰寄存處廣州市火葬場中舊的火化爐有8個,其中6個爐相互連結,共用2個大煙囪;另外兩個用較小的新式鐵製煙囪。兩個大煙囪於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黑煙從中冒出,因為對環境的汙染較大,近年來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曾有人大代表在市人大會議上提出拆除這兩個煙囪的議案,也有附近商家表示願出資500萬元將兩個煙囪拆除。但由於新的火葬場沒有建好,這兩個煙囪一直保留到現在。而新的火化爐完全投入使用之後,煙囪及舊的火化爐將被拆除。
舊的火化爐拆除之後,火葬場也將進行全面規劃和改造,建成新的骨灰寄存處,將目前骨灰的存儲量從13萬增加到15萬。
將開通網上直播拜祭業務殯葬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殯儀館將於近期開展網上直播拜祭的業務。目前,整個殯儀館共裝有109個攝像頭,分布於每個廳和禮堂。自從去年新館開通錄下告別儀式場景的業務後,已有不少群眾要求錄像。而且殯儀館目前已由提供錄像帶發展到了直接提供DVD。目前,殯儀館已網上直播拜祭業務已準備就緒,只要有亡者家屬提出需要,隨時可以開通。到時,遠在外省、港澳臺和海外的亡者家屬就可以通過網上直播,看到親人的遺體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