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叫恆星,那麼是不是代表太陽是永恆的呢?
跟其他所有的星球一樣,太陽也是有壽命的,也就是說太陽也是會有『死亡』的一天,準確點說是演變成另一種星體。
我們的太陽其實是屬於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約為100億年,而我們的太陽現在已經45.7億年了,也就是還剩下50多億年。那麼在接下來的50多億年裡太陽會有什麼變化呢?
太陽
首先,我們都知道,太陽內部其實是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巨大的核聚變的。據推測,太陽內部每一秒鐘會有6.55億噸的氫,聚變成6.5億噸氦,質量少了約500萬噸,而這500萬噸就會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算出太陽每秒可以產生400億億億焦耳的能量。而到達地球的只有22億分之一。
在太陽內部有這麼強烈的聚變反應,但為什麼太陽不會像氫彈那樣直接爆炸呢?那是因為太陽還有強大的引力,在太陽內部,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產生的熱膨脹,還不足以讓太陽物質完全脫離太陽引力,而且這兩個月達到了一個平衡,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相對穩定的太陽。
核聚變
但其實太陽的亮度(溫度)不斷地在升高的,只是站在人類的角度來看,這個升高的幅度不明顯而已。據推測,10億年後亮度將會提高10%。10%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地球上的溫室效應會更明顯了,兩極的冰川都融化的,不過幸運的是,地球還適合我們居住。
而30億年後,就沒那麼幸運了,太陽亮度將會提高40%,那樣地球上的海水都達到了沸點,地球就不再適合居住了,我們就只能移居火星了。
火星
而到了這時,太陽內部的氫燃料就已經用完了,外部還會有少量的氫燃料繼續燃燒。所以太陽內核的溫度還會繼續升高,當升高到約1億開的時候,太陽內部的氦就會被點燃了,這時的太陽就來到生命的另一個階段了。氦被點燃後,太陽就會開始膨脹,而且這個膨脹會是一個很迅速的過程。
只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太陽的體積就會膨脹到水星軌道,水星就會被太陽吞噬了。而此時的地球,海水早已被蒸發光了。然而,太陽的膨脹還沒有結束,再過幾百萬年,太陽就會膨脹到能把金星吞噬了,而且整個地球都會被太陽的大氣包圍著。此時的地球,已經完全沒有了原貌了,只能說就是一顆球了。這時,火星也已經不能居住了,人類就要考慮逃離太陽系了。
紅巨星
而此時的太陽就已經從黃矮星變成了紅巨星了。再等上幾千萬年或者上億年,這顆紅巨星的內部的燃料耗盡,太陽內部的溫度降低,引力就開始佔上風了,那太陽就會迅速的坍塌,最後變成白矮星。發出弱弱的白光。
到這時,可以說太陽的壽命就結束了。估算,這顆白矮星還能燃燒幾百億年,但燃燒完之後又會變成什麼呢?就不從而知了,因為在現有的宇宙中還沒有出現過燃燒完的白矮星,畢竟我們的宇宙還很年輕,才約138億年,而白矮星燃燒完需要幾百億年,這可不可以說也是一種永恆呢?
遙遠的地球
關於太陽之死,就到這裡結束了,對於宇宙來說,太陽是一顆平凡無奇的恆星,而卻是我們地球所有一切的來源。五十億年,對於宇宙來說也不過瞬間,而人類可能早已不存在了。
喜歡的記得點讚加關注,轉發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