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朋友約會怕遲到,又想打完這局農藥?不慌!滴滴新算法讓你兩不誤

2021-01-11 AI 科技評論

作者 | 滴滴AI Labs

編輯 | 陳大鑫

某個周末晚上,小陳約好了和女朋友去商場吃飯看電影。

小陳平時喜愛打遊戲,此時正在專心打農藥。

「啊!ZZ隊友送人頭,白瞎我最強亞索!傷心~」

而小陳的女朋友這個時候打來了電話:

你收拾好了嗎?我已經到口紅啦……

小陳內心:「這次竟然這麼快?我還以為剛到眉毛呢,可是我還想再開一局逆風翻盤拿五殺呢!但是又不能遲到啊……

小陳想到先點開打車軟體計算一下雙方的時間吧:

首先設置好出發地為女朋友家,目的地為要去的商場,呼叫快車,顯示要30分鐘。

再來設置一下自己的出發地,呼叫快車,哇!只要15分鐘。

小陳於是決定再開一局,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下來之後,成功「助力」自己一方被五殺,望著被推倒的水晶塔,小陳內心「開心無比」,心想這局勝利的關鍵果然在自己身上啊!

後來小陳準時趕到女朋友之前赴約……

小陳心想這軟體預估到達的時間真是準啊,多虧了它,農藥也打了,約會也沒遲到。

相信以上類似場景大家多少都有遇到過,大家近些年逐漸習慣用網約車,而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軟體背後必須要提供各方面精準的服務。

這其中就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問題:預估到達時間(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ETA)。

在滴滴、Uber、Lyft等共享出行平臺,時間預測的精度會直接關係到路徑選擇的合理性、訂單分配的精確性和交通系統的整體效率,從而影響乘客的出行體驗,以及司機的效率和收入;而且,海量的日均調用量也會對ETA模型的線上推理速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ETA的複雜性和挑戰性,使其成為頗具學術研究價值的問題。它要考慮交通要素的空間關係和交通系統的時間特性,也要引入個性化特徵和外部特徵的建模。這些特點使得機器學習成為很好的ETA解決方案,能夠利用海量交通數據來建模行程時間分布。

在今年的KDD2020大會上,滴滴發表了一篇題為《CompactETA: A Fast Inference System for Travel Time Prediction》的論文,詳細介紹了如何在線上部署中實現微秒級的ETA機器學習解決方案。

這種名為CompactETA的新算法是滴滴在此前論文《Learning to Estimate the Travel Time》(KDD2018)的算法框架的基礎上提出的,它能基於圖注意力網絡(Graph Attention Network)將高階的時空依賴關係編碼到特徵表示中,並進一步使用了位置編碼技術(Positional Encoding)來保留行駛路徑的序列信息。相比前一代方案,CompactETA實現了超過100倍的線上加速,平均響應時間低於50us。

1

ETA可建模成機器學習問題

直觀來看,ETA系統要預測從地圖上一點移動到另外一點所花費的時間。這是一個廣泛存在的概念,航班、火車、汽車以及單車騎行都有對應的ETA預測任務。

下面是一個示意圖,假設用戶從左上方的起點出發,想要前往右下角的終點,ETA系統將結合路網狀態和用戶信息對這段行程花費的時間做一個預估(圖中示例的25分鐘)。

ETA的應用在滴滴平臺上無處不在。

例如以下場景:

1、選定目的地之後,乘客首先看到就是預估接駕時間和預計到達終點的時間。前者告訴乘客大約多久之後司機可以到達他指定的出發點,後者給了乘客關於旅途時長的一個預測。如果這兩個時間足夠準確,乘客便會對行程有合理的心理預期,便於高效安排自己的事務。

2、除了顯示時間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數字隱藏了ETA的貢獻,那就是預估價格。滴滴平臺綜合了行程距離和ETA等信息,按照計價規則提前估計一個金額供乘客參考。這些都是用戶直觀可感受的。

3、在用戶看不到的後臺,ETA當然也是滴滴的派單引擎和調度引擎的重要決策信息之一。在滴滴,ETA服務的日均調用量已經達到百億級別,想要提升網約車雙邊交易的效率,精準的ETA是重要基礎之一。

當人們想要預估一次行程時間時,至少有三個信息是必要的:誰、何時出發,以及走哪條路。放在網約車平臺,這三個信息對應著:司機ID、出發時刻和行駛路徑。這三個必要信息構成了ETA的query,即:

其中司機ID和出發時刻都是標量,而行駛路徑是一個向量,由一系列的路段ID組成。把路段稱作Link。那麼路徑可以表示為:

其中的各個L代表了Link的ID。根據query中的三項輸入,可以在特徵庫中查詢並構造出豐富的特徵,車型、車齡、駕齡等畫像信息,這些都可能對行車速度有影響。利用出發時刻,可以得到當前的天氣信息、道路限行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等。

出發時刻本身輸入到模型中也幫助了對周期性交通規律的建模。利用行駛路徑就可以查詢到該行程經過了哪些路,這些路的靜態物理屬性是怎樣的(封閉快速路/鄉鎮村道,車道數,限速,紅綠燈情況等);同時還能知道這些路的動態屬性,通常指的是路況,描述了路網當前的通行擁堵情況。

所有特徵會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全局特徵,描述了行程級別的基本信息。對於每個樣本來說,它記錄成一個向量。

第二類是道路特徵,描述了行程的link序列細節,對於每個樣本來說,它記錄成一個矩陣。每一列描述了一個link的特徵向量。例如,在下圖中,左邊的天氣類型構成了全局特徵的一維;而右邊的link特徵,每個link都有對應維度記錄自己的長度和通行速度值。

在輸入模型之前,不同類型的特徵會進行變換。離散特徵先通過各自對應的embedding層,然後與連續特徵拼接起來。全局特徵和道路特徵都採用這種做法。

基於query構造完特徵之後,就可以設計模型學習出從特徵到行程時間預估的一個映射,這是一個典型的回歸問題:

2

ETA機器學習方案的一些探索性

在滴滴團隊於2018年發表的《Learning to Estimate the Travel Time》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系統性的ETA機器學習解決方案。

其中,Wide-Deep-Recurrent(WDR)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取得了很好的精度。WDR的細節可參考之前的解讀文章,接下來簡要介紹一下團隊在WDR之後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首先是數據稀疏性問題。儘管滴滴有著龐大的軌跡數據,但在時間、空間和人這三個維度的組合面前,卻還沒有達到充足。在WDR(以及大部分深度學習模型)中,link ID都以embedding的方式處理。

一旦某個link的歷史數據太少,那麼它的embedding vector就容易處於欠擬合狀態,影響了整體ETA預測的準確性,我們把這稱之為空間稀疏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做了一個工作:基於路況分布來度量不同link的相似性,並利用metric learning來對link的embedding vector加強訓練。這個思路類似於遷移學習,把熱門link的知識遷移到缺少數據但是通行模式相似的冷門link上。

除了空間稀疏性問題,對應的還有時間稀疏性和司機稀疏性的問題,它們是數據在不同時段和司機上的分布不均導致的。我們同樣用了metric learning的方法來處理司機稀疏性,用他們的駕駛習慣來度量相似性。

而對於時間稀疏性,我們嘗試了給相鄰時段的embedding vector設置共享參數,使得相鄰時段的embedding vector更加相似。

除了稀疏性問題,我們也關心當規劃路線不存在的場景下如何進行ETA預測。本質上看,這需要把起終點之間多種可能的路線都學習到模型中。

團隊針對性地提出用圖相關的算法來隱式地對路線進行建模,同時採用了multi-task learning的框架,不光預測行程時間,也預測行程距離,通過多任務的相互協同來加強ETA的準確性。這個工作已經發表在KDD 2018上(Multi-tas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Travel Time Prediction)。

此外,考慮到路網天然是一個拓撲圖,我們也關注把圖卷積方法應用在ETA和路況預測任務上。這方面可以關注同樣在KDD 2020上的《HerETA: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Embedding for Estimating Time of Arrival》。

當然,作為工業級應用,WDR最大的瓶頸還是在於線上推理速度。

模型中recurrent結構消耗了相當大的計算資源。一次典型的ETA計算耗時長達幾毫秒,如果伺服器負載較高,響應時間甚至會到幾十毫秒。這樣的服務效率,在傳統網際網路應用中算是非常高的,但在共享出行領域,卻還是重要的系統瓶頸之一,也產生了較大的機器成本。

因此,在提出了ETA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後團隊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ETA推理速度上。同時,也希望精度不要有所降低。這就是本文要介紹的CompactETA的產生背景。

3

既快又準的ETA對出行平臺降本提效有重要意義

ETA在網約車後臺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分單引擎、拼車引擎和運力調度等。為了實現整體交通系統的最優調度,分單引擎需要計算每個司機去接每個乘客的ETA,由此來綜合統籌片區內的情況,盡最大可能保證司機和乘客的有效分配。

再比如,既要提升交通效率,又要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拼車是很有潛力的解決方案。以路徑規劃、ETA為代表的地圖算法在拼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拼車的順路程度不僅由距離決定,時間也是重要參考。過長的繞行時間同樣會給乘客體驗和司機效率帶來嚴重傷害。

作為一項重要的工業級應用,ETA僅僅是精度高還遠遠不夠。以拼車ETA調用量為例,如下圖所示,假設僅考慮10名司機和20名乘客,引擎想要計算出最佳的雙拼方案,那麼就需要知道每一種組合的預估接駕時間。這裡,總共有10x20x19=3800種司機和乘客的組合。

假如有一天,乘客願意接受短距離調度,比如走幾十米到更佳的上車點(乘客走幾十米,比如過天橋或出園區,有可能讓司機少繞路幾百米甚至幾公裡),那麼我們要為每個乘客考慮附近的多個上車點,並且尋找最優的整體路線。假如候選上車點為5個,接駕路徑的組合數迅速爆炸為3800x5x5=95000。為了求解10名司機和20名乘客的最佳拼車接駕方案(哪個司機接哪兩個乘客,順序如何),我們可能面臨至少95000次ETA調用。在全國範圍內,類似的計算還要重複成千上萬遍。

我們當然可以採用各種組合優化的近似算法來降低ETA的調用量,甚至調用更快但相對不準的降級ETA服務,但這都會損害解的最優性。在共享出行平臺,為了支持龐大的業務,ETA計算佔據的伺服器資源非常大。一個既準又快的ETA服務方案不僅能支持更複雜的業務策略,而且還能明顯降低成本。

4

CompactETA設計思路

提到神經網絡加速,首先讓人想到的是近年來流行的模型壓縮方法,又或者是採用GPU的整型計算來降低浮點數精度進行推理。如果優化得當,這些手段確實能取得幾倍的性能提升,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實現更可觀的加速,因此分析了業務和模型更深層次的特點,嘗試站在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設計快速推理的ETA。

經典的線上機器學習系統,比如圖像分類,處理各個query的流程是解耦的。一張圖片的推理計算與其它圖片無關。但是ETA的query分布有自身的特點,具有明顯的聚集現象,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空間聚集性

派單場景的ETA query來源於鄰近區域內的司機乘客產生的接送組合。這一批路線雖然起終點各不相同,但其中重疊的link非常多。比如下圖,我們想知道某個乘客被周圍各個司機接駕的ETA,最後那一段路線很大概率是重複的。

2、時間聚集性

ETA query不僅在空間上聚集,時間上也呈現聚集現象。大部分乘客在呼叫車輛時,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經過好幾輪的派單嘗試,由此產生的ETA query在時間上非常接近。比如下圖,第二輪派單時相比第一輪派單,司機又移動了幾十米,兩條路線有很多重複的地方。但與多個司機同時產生路線的情形不同,這是一個司機在多個時間產生的路線,我們要確保這段時間內道路特徵沒有發生變化,才能認為這兩次計算有冗餘的地方。

事實上,道路特徵確實不是實時變化的,而是有一定的更新周期。更新最快的是路況信息,工業界更新頻率較高的平臺一般採用2分鐘發布一版路況的做法。對於其它特徵,比如車道等屬性來說,更新周期為地圖測繪的間隔,通常是天級別的。因此,在兩次間隔不長的ETA query中,重合路線的特徵是完全不變的(只要不橫跨多個路況更新周期)。

對於WDR來說,只要起終點不同,那麼link序列就不同,整個recurrent部分都要重新計算。有沒有辦法讓這些聚集的query共享計算結果呢?我們首先嘗試了一個思路:把端到端整體預測的方式改為對每個link單獨預測時間然後求和的方式。但在滴滴的實踐中發現,大量link過短過碎導致時間誤差較大,求和之後誤差可能進一步積累放大。另外,link時間求和的方式也阻礙了個性化信息在模型中的充分表達,影響了整體的準確性。

最終,我們決定對每個link抽取高層級的表示(high level representation),然後對表示向量求和而不是直接對時間求和。在最後階段,保留了一個精簡的MLP模型,將個性化信息和link表示之和進行融合。各個link的表示向量可以獨立於query定期更新。當兩個query的路線有大量重複時,它們可以充分復用這些重合link的表示向量。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我們設計了CompactETA模型,相比WDR它有幾個根本性的改進:

1、Graph Attention Network取代了LSTM的位置。在WDR中,鄰近link的依賴關係通過LSTM的序列學習能力來建立;而在CompactETA中,link之間的依賴關係通過學習路網的拓撲結構來建立。

2、移除了wide和deep部分。為了把query到達之後的計算量壓縮到極致,我們選擇了直接把全局特徵輸入到最終的MLP中,而不再經過wide和deep部分,這在一些情況下會對精度有少許影響。

3、增加了位置編碼。這一操作是為了儘可能地保留link的序列信息。在求和操作中,link的順序完全不影響結果,這與我們的直覺相違背——先走哪條路再走哪條路對整體行程時間是有影響的。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於NLP任務中,當模型從RNN演化為Attention結構時,單詞的順序信息也被丟失了。我們借鑑了Transformer的解決方案,用三角函數生成了一系列關於位置的編碼。但與Transformer不同的是,直接把PE加到表示向量上對於求和操作依然沒有任何作用,所以我們採用了更加激進的乘法方式來使用位置編碼。

最終,CompactETA的設計結構如下圖所示。在線上部署中,Graph Attention Network構成了updater模塊,每當感知到新版路況時,就為地圖中每一個link計算它的表示向量。這些表示向量被存在一個內存表中,並及時推送到predictor模塊。真正的實時計算發生在predictor中。當一個ETA query到來時,服務僅僅執行了查表、求和等簡單操作,加上一個128維隱層的MLP計算。這些計算是非常快的,即便CPU機器也能在若干微秒內完成。

CompactETA的優勢有兩方面。

第一,它響應速度非常快。只有發生在predictor上的計算會影響query響應時間,而updater的計算與此是完全隔離的。

第二,它節約了非常多的計算量。如前所述,空間聚集和時間聚集的query大量共享了同一批link表示向量,整體計算量有了大幅下降。

5

實驗表明CompactETA推理速度大幅提升

模型的準確性經過了離線和在線評估,而服務性能指標由實際壓測給出。結果可以總結為:CompactETA推理速度比SOTA模型快了超過100倍,同時準確性非常接近。以下詳述。

在北京、蘇州和瀋陽的離線評測中,相比於WDR模型,CompactETA的MAPE指標最多變差了0.21%(北京接駕場景)。對於大多數業務來說,這個精度差異已經很難被感知了。比如,20分鐘的行程,平均預測誤差僅變大了2.52秒(0.21%)。

在線上實驗中,考慮到網約車雙邊市場不適宜做簡單的隨機分配流量,實驗分別進行了A/A階段和A/B階段。在A/A階段中,對照組(WDR)和實驗組(WDR)天然有2%左右的噪聲波動。而在A/B階段中,我們觀察到對照組(WDR)和實驗組(CompactETA)的差異水平也在2%左右。

此結果說明CompactETA和SOTA模型的線上差異在噪聲範圍內,應用於實際業務時,效果基本沒有差異。服務指標方面,測試伺服器配備了Intel Xeon E5-2670 2.3GHz的48核CPU,機器內存是128GB。

不同並發量下的壓力測試表明,CompactETA的單機峰值QPS高達93.4萬,平均響應時間在中低負載下可以穩定控制到50us以內。作為對比,WDR模型的單機峰值QPS僅為0.7萬,且無論何種負載水平下,平均響應時間都超過了CompactETA的100倍。

6

總結

ETA服務是共享出行的基礎設施之一,本文介紹了CompactETA這種能夠高速進行線上推理的模型,也梳理了本團隊在ETA方向上的系統性工作以及相關思考。

高效率的ETA服務一方面可以突破新業務形態的計算瓶頸,另一方面也能顯著降低現有業務的成本。低成本且高精度的ETA,是出行企業進行運力智能調度和精細化運營的基礎。除了出行之外,它也有潛力服務於電子地圖、外賣、物流以及無人車調度等領域。ETA還有不少有價值的問題值得探討,期待感興趣的同行和我們交流,一同進步!

相關焦點

  • 金晨和陳一鳴約會害羞了 金晨新約會對象陳一鳴不僅是高材生還酷似...
    【金晨和陳一鳴約會害羞了】最新一期《女兒們的戀愛》,金晨和新的男嘉賓陳一鳴的約會繼續。在回答心理測驗題的時候,金晨和男嘉賓的回答竟然意外的形成了互補。而在男嘉賓的暖心舉動下,金晨也變得有些害羞,在採訪中她也說希望可以繼續了解陳一鳴。
  • 拆解滴滴大腦 葉傑平談出行領域算法技術
    2月23日消息,滴滴研究院副院長葉傑平近日在上海一場內部分享會上詳細解讀了滴滴大腦,這是外部首次窺探到較為完整的滴滴算法世界,並且一直潛水的產品「九霄」也首次露出真容。
  • 常對時鐘不誤時
    我當時很想說,我公司離這較遠,能不能耽誤一分鐘,只要他同意,其他的事就交由他屬下來談。但我沒有說,因為我感覺他那天不太高興。 第二天,我從公司提前出發,沒想到路上堵車,等我趕到劉總辦公室時,正好10點半。劉總說:「你遲到了兩分鐘呢?我現在正忙,你明天上午8點半來吧!」我抬腕看了看手錶,正好準點趕到,怎麼會遲到兩分鐘呢?我沒有解釋,很歉意地退出劉總辦公室。
  • 疫情時期的「愛情算法」:計算配對成功概率的約會 App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位工程師有一位自己深愛著的女友,可是他的女友儘管也深愛著他,但卻遲遲不能確定要不要跟他長相廝守。於是她開玩笑說能不能對雙方的關係做一下成本效益分析。
  • 滴滴司機:有滴滴支持,姦殺女孩我怕啥!
    滴滴司機:有滴滴支持,姦殺女孩我怕啥!   今天   不開車不搞笑不吹水   想認真的跟大家聊一聊   2018年8月25
  • 腦筋急轉彎:飛機出事,最怕的是什麼?你還不知道吧
    這意味著,當思維遇到特殊的障礙,你應該迅速離開思維的習慣,想從其他方面的問題。現在,它指的是一些小測驗,不能用平常的想法回答。腦筋急轉彎是更廣泛的分類:有困惑,有趣的課,數學課,和人類。腦筋急轉彎是一種娛樂形式,也是一種流行的文字遊戲。當我們跟女朋友約會,拿出來逗一逗她,讓她每天開開心心喔!下面一起來猜猜吧!腦筋急轉彎:飛機出事,最怕的是什麼?
  • 女朋友生氣不回消息,都在想什麼?
    那麼在女朋友生氣不回消息的時候都在想什麼呢?1. "愛情在動靜之間,緣分在聚散之間"感情最講究的就是"緣分"二字,有了緣分才有了世間的分分離離。小七和王婷剛談戀愛不久,本來被稱之為"神仙眷侶"的兩個人竟然為了一件小事大吵一架。
  • 金莎約會兩男都不來電,耿斯漢的顏值,讓她更排斥
    約會兩位男嘉賓,金莎都不來電於是,金莎來到了《女兒們的戀愛》節目,經歷過幾段戀情的她對自己的一切都滿意,唯獨沒有脫單這件事讓她耿耿於懷,她希望能在這個節目裡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按理說以盛況的條件,在上海也可以找到條件很好的女朋友,不過金莎並不知足。從綜藝節目可以看出,金莎性格隨和,長得好看,事業也不錯,可她要的卻是飛蛾撲火般轟轟烈烈的愛情。盛況不屬於這種類型,他追求的是平平淡淡,最好兩個人能像戰友那樣,事業上相互扶持。很顯然,盛況不符合金莎的要求。
  • 滴滴章文嵩將派單問題與 AlphaGo 相比較,被懟「不懂圍棋」
    然而很不幸,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看到,微博上某些媒體將標題引申為:【滴滴派送體驗不好?滴滴副總裁:滴滴的算法比 AlphaGo 複雜很多倍】當然,被有意誤導之後,他第一時間發表微博表示:「這標題明顯誤導。我是表達派單問題的複雜度,搜索空間是巨大的,並沒有對比滴滴算法和 AlphaGo 算法,實際上我們也使用增強學習算法。」
  • 故事:初次約會男友動手動腳,躲避後他吼我:不讓碰要你何用
    說起林若修,他有過兩任女朋友,可憐他都是被甩的一方,理由都是女方嫌他打遊戲不理人,所以人家撂下一句讓他跟遊戲過日子就走人了。現在她和他同病相憐,她沒資格再笑話他。「我有男朋友了。」龍捲風的戀情來去匆匆,尚未來得及告訴林若修她脫單的事,她便回歸單身。
  • 處處都是算法的時代,人類還有自由意志嗎?
    畢竟自己只是告訴過媽媽,可能和女朋友有一起同居的想法。然而,媽媽卻把這個想法當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這篇文章的頭圖,是一對30歲左右的夫妻。他們恩愛地坐在房前潔白乾淨的階梯上,互相深情地望著對方的眼睛。「哈哈,謝謝。這對中年夫妻看起來非常開心。你怎麼找到這篇文章的?」泰在郵件中回復道。
  • 假面騎士build 為什麼只有戰兔沒有女朋友,因為主題曲已經暗示了
    然後龍我外傳的戰兔:萬丈去約會了,算了我還有美空在身邊,美空快來幫我,紅爹外傳的戰兔:唉,今天的工作好多啊,萬丈他約會去了,美空你來……卻沒了下文,頓時陷入了沉默中,主題曲be the one 變成一隻單身狗。假面騎士build葛城巧:你還有哥哥我啊,你並不孤單!
  • 工作和家庭要兩不誤?靠寫作逆襲清潔工詮釋女人「生存」哲學觀
    作者:流浪世界字數:6879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文章系列:【書評】第124篇你覺得做女人很累,是嗎?你的生活需要加油打氣,對嗎?你認為女人是個麻煩的動物,是嗎?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先別慌。我之前和你們擔心的一模一樣。但我看完《女傭的故事》後,發現幸福的女人都很相似,不幸的女人各有煩惱。
  • 怎麼樣和女人聊天不冷場?第一次跟女生約會不尷尬的技巧
    怎麼樣和女人聊天不冷場?第一次和女孩子約會,最怕突然空氣安靜,冷場,尷尬,那麼怎麼才能避免這些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第一次跟女生約會不尷尬的技巧介紹吧!
  • 誰在驅動滴滴發動機?
    而在這兩大時期中,有四次不得不提的技術躍遷。而葉傑平把問題看成連續的過程,從0到1之間,引入「阿爾法係數」,從0.1、0.2……一點點往上提升,逐步讓司機習慣和接受。 思路聽起來簡單,算法實現並不輕而易舉,但最終,一套完整可控的算法依然被設計出來了。滴滴也完成了從搶單到派單的成功遷移。
  • 「比演戲還難的狼人殺」火出圈,萌新拿狼如何才能絲毫不慌?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預言家突然答應,最怕女巫身份的李子璇在夜晚放飛大笑,閉眼跳身份的橋段怎麼又來了。由於疫情影響,春節以來的許多線下狼人殺桌遊吧生意慘澹,但狼友們對這款遊戲的熱度絲毫沒有降低,從高達2.1w和1240w的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就能看出來,網友們對於這種既鍛鍊邏輯腦力又強化口頭表達的高智商遊戲,是真香了!
  • 「把五花肉切成女朋友樣子」?這廣告語真敢寫!
    大概是怕大家沒看清 換個機位再來一次 好傢夥 這到底是把「五花肉切成女朋友的樣子」 還是「把女朋友切成五花肉的樣子」? 就這一句話 把網友全給看懵了: 五花肉和女朋友到底有什麼必然聯繫? 為什麼切肉的時候要想女朋友?
  • 金晨拒絕繼續約會:不去了!適合做兄弟
    最後是否繼續約會的決定權交到金晨手上,她選擇拒絕繼續約會,稱兩人很適合做朋友,所以就不去了。相關閱讀:張繼科吃飯儀式感被罵上熱搜:運動員生活習慣太隨便金晨聽到後立即露出驚訝表情,稱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吃飯,張繼科認為這是因為你餓了,金晨表示並不是。這時雙方陷入沉默,有一種把天聊死的感覺。在氣氛尷尬了數秒之後,金晨問道,「那你講究儀式感的東西嗎?」張繼科坦言自己就是沒把吃飯當成儀式感的事情,「可能小時候,就是散養慣了。」
  • 親愛的,感謝你的不離不棄,你的愛讓我重生!
    在我左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禁止鳴笛」的字樣。我正是撞到了這個牌子才停了下來,可悲的是這牌子下方正好有個石墩,於是我從牌子上又重重的砸在石墩上,立馬沒了知覺。等我醒來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感覺到兩股力量在不斷的拉扯我,其中一股猶如吊車一般的力量在使勁的往上面拽,而另一股猶如魚線一樣的力量在往下拽。
  • 遲到多久得道歉?BBC盤點各國「遲到」習俗:德國人厲害了
    或許是因為視頻的主角貝茨的妻子是英籍華人,因此他有個「中國女婿」的外號,也或許因為太多的人已經被太多的火車晚點、飛機晚點、與人約會對方不守時折磨得太久了,總算又有了一個吐槽的機會。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9日報導,倫敦的華人圈子裡流傳著一個笑話:回北京和人約時間,或者在倫敦和國內來的朋友約時間,要先講好約的是「北京時間」還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久居倫敦的人回中國後大多都感覺國內的時間觀念確實和英國有一定距離。  那麼,對於守時這件事其他國家的人怎麼看?赴約晚到多久才算「遲到」——會讓對方不爽的那種遲到?對方遲到多久才會讓人憤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