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世界字數:6879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文章系列:【書評】第124篇
你覺得做女人很累,是嗎?
你的生活需要加油打氣,對嗎?
你認為女人是個麻煩的動物,是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先別慌。我之前和你們擔心的一模一樣。
但我看完《女傭的故事》後,發現幸福的女人都很相似,不幸的女人各有煩惱。
《女傭的故事》講了啥?
故事超級簡單。一位生於資產階級的女孩,高中畢業後意外懷孕。當她決定要生下孩子時,噩夢就此開始。在喜得一子後,她不能給女兒提供一個像樣的家。最後,她只能淪為保潔人員,依靠政府救濟,勉強維持生活。但她又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定格在「女傭」的世界裡。於是,在下班後,她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在網絡碼字。
誰知,她將自己當女傭的工作見聞和獨自撫養女兒的種種艱辛記錄在VOX專欄中。結果,她寫的文章火爆起來。她寫的真實故事,感動無數人,甚至影響不少人的命運。
她就是靠寫作成功逆襲的保潔人員,史蒂芬妮 蘭德。
當她被出版社邀請,把文章整理成冊。她便順理成章成為一位作家。《女傭的故事:我只想讓女兒有個家》一經出版後,頗受關注和好評。而這本書還被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將本書選為2019年的個人夏季書單;《華盛頓郵報》2019年50部傑出非虛構作品;《底特律新聞報》2019年最受矚目新書;《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書籍;……為什麼她在奔波於保潔工作和帶娃,還要百忙之中抽空寫作?
原因很簡單。她想靠寫作實現夢想。她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現代女性生存哲學觀。
01
《女傭的故事》寫盡了女人給自己「挖坑」的生存誤區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單親媽媽只想讓女兒有個家,願意做保潔人員,跪著清理馬桶,可依舊養不活母女倆人真人真事。很多人看完前半個故事之後,把悲劇的矛頭指向當代美國的住房、醫療、就業、教育以及社會福利制度等社會問題。而有不少人看完故事結局後,把女傭在艱苦環境中,靠寫作逆襲,當成典型的成長雞湯案例。
這兩種看法都沒有錯。但我認為這兩個角度,全都從表面看待問題。女傭的故事背後,還暗藏著女人給自己「挖坑」三個致命錯誤。
身為女性,我理解史蒂芬妮的處境,也同情她的悲慘遭遇。但我對她持有的態度是魯迅先生所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什麼意思呢?我對她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我對她身為女人的不爭氣表示憤怒。為什麼這樣說呢?
為了男人,他放棄讀大學,斷絕自己通往夢想的路徑,是愚蠢的行為。
史蒂芬妮說:「從記事起,我就一直想當一名作家」。幸運的是,在27歲的夏天裡,她收到米蘇拉市的蒙大拿大學寄來創意寫作課的錄取通知書。然而,恰逢在這個夏天,她也豔遇了男孩傑米。
當看到一個男孩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她偷偷坐在他身旁。離開時,她寫下電話號碼並說:「有空的時候,出來玩吧!」第二天,她與男孩約會去了。她坐進他的車。她翻看男孩副駕駛上的《紐約時報書評》。在聊天中,女孩無意中發現男孩是副廚,會做甜點,還會做好吃的拉米蘇。於是,她萌發出想跟他做愛的想法。當她瞧見了《布考夫斯基和讓》一書時,根本顧不周圍的風景,立馬主動親吻了他。他不假思索地把她推倒在床上。他抱緊了她。兩人走進一個新世界。後來,女孩會利用在咖啡廳上班賺到的小費,跟他在酒吧裡碰面。就在28歲生日那天,她懷意外孕了。等男朋友旅行玩回來後,得知自己要當爸爸,他第一反應卻是好言相勸,不要孩子。然而,女孩不聽。不知道是不是梁靜茹誰給了她莫大的勇氣,讓她不顧男朋友的反對,不怕生產時的十級疼痛感,更不怕丟棄寫作夢。最後,她決定撕掉大學申請書,餘生以肚子孩子為榮。
在這裡,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愛的力量,大愛無疆。但我想說,這是一場愚蠢的性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母愛。
為什麼呢?
第一:錯把性愛當真愛。
張愛玲在《色戒》裡寫到:「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通往男人心裡的路是性。要想攻佔女人的心,就先攻佔她的陰道。在那個時代,她不敢理論聯繫實際,不能得以運用,因此一生不幸。到了今時今日,在都市中流傳著這樣一類情感,滿足身體,不牽扯靈魂。不管你認為如何,它卻在悄悄的流行著。」
整個戀情中,全是女方在主動。她主動給男孩自己的電話。她主動親吻她,他才佔有了她身體。後來,他拒絕當爸爸,而她堅持要當媽媽。中國人常講一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史蒂芬妮嫁錯了丈夫,還渾然不知覺。
第二:為男人,為了孩子,而迷失自己,得不償失的。
她覺得只要自己給男人一個當爸爸的機會。他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
她認為只要生下孩子,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哪怕自己丟失了讀大學,埋葬寫作夢的機會,也沒關係。可我想反問你,你覺得女人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是這句話中的第一個字:你啊!
現實中,愛情會跑,男人會走,孩子會遠走高飛,家庭會散。
所以在我看來,全天下的人,都不可靠。最可靠的人,唯獨自己。女人自私一點沒有罪,但無私未必是好事。為了相夫教子,而迷失自己的女人,最後只著活受罪。
當看到後面史蒂芬妮的悲慘遭遇時,我除了同情外,只能說「活該」。這是你自作孽,自己選擇的路,抱怨並沒有用。
第三:誤以為給予孩子生命,就是偉大的母愛
你以為生下孩子就是偉大的母親嗎?
錯了!生產不易,養育更不易。
整本書,用大量篇幅來述說自己為了孩子,在求生存的路上,是多艱辛。毋庸置疑,女子為弱,為母則剛。相比米婭的父親,史蒂芬妮確實盡力自己最大努力,當好母親這個角色。
但我認為即使她付出200%的努力,也配不上「偉大的母親」稱號。
你想,一個真正有智慧又偉大的媽媽,怎麼會把孩子帶入不健全的原生家庭裡?
孩子她爸,學歷不高,賺錢能力不行就算了。更可怕的是人品不好!眼前一個沒心沒肺的男人,不要孩子,她還天真誤以為男人會回心轉意。她明知道自己無法養育孩子,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還天真以把孩子生下來。一切都會好。她錯把孩子生下來,就是偉大的母愛。因此,我認為史蒂芬妮是蠢到家的女人。明知道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幹嘛非要生孩子,來造孽呢?!
從這裡可以看出,生娃前的史蒂芬妮,其擇偶是畸形的。她的行為是愚蠢,是麻木不仁,是可恨。
所以,這本書給年輕女性朋友們的最好啟示是生孩子之前,她的種種愚蠢行為,我們要避而遠之,而非向之學習。
在我看來,所謂的結婚生子,並不單是因為性愛而結婚,也並非因有母愛,而生孩子。而是因為了解而結婚,因為有能力而生兒育女。要不然,只因性愛而結婚,就會因沒共同語言而離婚。只因母愛而生娃,就會因無能力育兒而痛不欲生。
02
《女傭的故事》中的女性「生存哲學觀」
前面,我們講到史蒂芬妮 蘭德三種自毀生存模式。
擇偶不慎,遇見渣男,還執迷不悟。意外懷孕,不負責任地選擇留下孩子為了男人和孩子,迷失自己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三種自毀生存模式?
看完《女傭的故事》後,我腦海中一直盤轉、思索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恍然大悟。
女人想要活得好,需要懂一套投資心法。
談起投資,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投資理財。但投資,不限於理財。從投資的對象來看,投資包括企業、錢、物品和人。這裡投資人,對於女人來說,則是投資自己、另一半和孩子。
首先,投資自己。
莊子說:「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什麼意思呢?
天和地雖然很大,它們的運動和變化卻是均衡的;事物雖然紛雜,處理它們的方法卻是相同的;百姓雖然眾多,決定他們言行的卻是國君。你可以這樣理解,無論世界怎麼變,陪你身邊的人是誰,最終能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唯獨你自己。
史蒂芬妮的父母離異,母親改嫁,父親娶了別人。在無家可歸,她回家住,卻成為爸爸的累贅。她去找孩子爸爸,卻時不時遭受冷暴力。她通過婚戀網站認識特拉維斯後,投靠他。他卻把她當成農場免費勞動力。她依靠政府救濟,住政府提供的住宿,拿糧食救濟券,卻總是遭受別人的異樣眼光。每當我讀到這些文字時,我內心在顫抖。世人為何那麼壞呢?殊不知,史蒂芬妮的一切不幸,都是她親手造成的。因為她從來沒為自己著想。她總是活在別人寄人籬下。直到有一天,她覺醒了,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為別人而活了。於是,她打開電腦,開始寫作。寫作能得到什麼呢?
什麼都沒有。但她說:「網絡日記成了一道我不停雕琢的生命線,一扇呈現語言和照片的窗戶,一條切斷我生活中壓力與恐懼的大道,讓我專注於我的最愛——女兒和寫作。」
用作家佩索阿的話來描述她的生活:「在白天,我什麼都不是。到了夜晚,我才成為我自己。」故事的結局還算令人滿意。後來,她靠寫作成功逆襲了。
你看!成為自己才是王道,投資自己才是最可靠。一個人倘若不會投資自己,必定是在自取滅亡。所以我認為女人第一生存哲學是投靠別人不如投資自己。
其次,投資另外一半。
男人需要女人,女人也需要男人。為什麼呢?
這是天地規律,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沒有男人(女人),你能活得很好,但有了男人(女人),你能活得更好。前時尚主編曉雪說:「如果生活只有自己,再絢爛都是一朵花的張揚,有了男人和孩子,生命才成為一片花海。」那怎麼投資另一半呢?
《女傭的故事》中女主角全是被男人害慘的。但你也無須恐婚。為啥呢?古人說:「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解釋為,天地大道有五十條,但天地只衍生四十九條,少了輪迴大道,而人只能走其中的一條。也就是說,天道本就不齊全,凡事皆有一線生機。
因此,在我看來,在茫茫人海中,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屬於你的。只是在投資另一半時,你要理清擇偶觀,要儘量了解自己的需求,認清對方是何種人。在儘可能的考慮不敗情況下,追逐最適合的,分享未來的成長,依靠大事看人,對小事包容,通過「兩條腿」走路模式,分散感情破滅後,一無所有的風險。
也就是說,女人第二生存哲學是婚姻大事,不求最優選擇,但求最合適的人。與此同時,你還要懂得凡事兩手準備,來規避風險。不要把所有的希望、時間和精力全留給對方,而是要留點東西給自己當「備胎」。
然後,投資孩子。
孩子是上帝恩賜給夫妻雙方的共同禮物。那什麼時候,才能要孩子呢?
唯一的條件,彼此雙方都想要,並且有能力擁有。
在《女傭的故事》一書中,米婭是史蒂芬妮和傑米倆人的驚嚇而不是驚喜。傑米並沒有想好要當爸爸,而史蒂芬妮想當媽媽,卻沒能力。
如果把孩子看成是兩個圓,那麼父母雙方會有以下三種選擇。
同心:彼此都想要孩子,並且用撫養能力。兩個圓相互重疊變成同心圓。這是理想狀態,也是「圓滿」美好結果。相交:一方想要孩子,另外不想要,彼此有矛盾,但能通過溝通,一起解決。分離:沒有交集。同床異夢。而書中,男女主人公的狀態,屬於最後一種情況,也是最為悲劇的。如果你想要避免這種悲劇發生,那就要在擇偶,要儘量去尋找屬於你的「同心圓」。換句話說,選對象時,你要儘可能觀人,明心見性。怎麼做呢?
《素書》說:「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
也就是,品行端正、高智商、守信用、願分享、有擔當、能堅持、不避嫌、不貪婪,其他沒提到的暫且不說,以上都做得很好的男人,至少不會特別渣。反之,你要敬而遠之了。
你可能會說:「交往前,你不知道他有多渣。分手後,你才確定他有多渣。」甚至,有人說,只有女人進產房時,方可見男人真心。
是的。戀愛中的男女,能一見鍾情,卻不能一見人性。古人云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因此,我並不看好未婚先孕。在我看來,凡事有優先順序。感情也如此。喜歡了就在一起交往,確定彼此合適了,再結婚生活。而不是一喜歡就做愛,有了孩子要麼棄子,要麼結婚。
中國人向來也講究順序和差序格局。但如此重要的觀念,卻總是被年輕人拋在後腦勺外。
所以我認為,女人第三生存哲學是選對象—談戀愛—結婚——生子的順序尤其重要。人要按部就班、循序交往,才不會出現大亂。
回過來來看,女性「生存哲學觀」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按部就班,先投資自己,再投資別一半,最後才是投資孩子。違反者,則在自討苦頭吃。
上面,我們解決了女性生存三大誤區和生存哲學觀。
接下來,我們來看另外一個重點問題。
03
女人該如何做到成家立業,相夫教子,兩不誤?
近期,有一個熱議話題,職場女性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著名媒體人兼企業家楊瀾稱:「我想和職場女性說,你不需要面面俱到,坦率地承認自己做不到,爭取家人或者是同事的理解和支持,用誠實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就好」。
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在我看來,真正智慧的女人,是以我為中心,左手工作,右手相夫教子。
你可能會說,太難了。確實如此。因為工作和相夫教子這兩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用統一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到成家立業,相夫教子,兩不誤?
這是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也嘗試看遍了所有女性理論資料。但我最後發現,大多數理論似乎是「換湯不換藥」,分析的角度雖不一樣,但本質的原理還是不變。其中,我最認可解決之道不是來源於女性理論書籍,而是投資心態分析法。具體如何做呢?
我們可以從外在條件、內心修行和戰勝敵人,三大方法來看。
下面,我們以《女傭的故事》女主角史蒂芬妮為例,來深度剖析。
1.外在條件:「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
簡單來說就是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
傑米嘲笑作者史蒂芬妮說:「你就知道把你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發到網上,發到臉書上,哭哭啼啼的,寫點兒狗屁不通的網絡日誌。」可讓傑米萬萬沒想法是是,她那些狗屁不通的日誌,發在網上3天內點擊量超過了50萬人次。後來,她還出了書,靠寫作養活自己和女兒。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女傭的日誌,沒啥技術含量,竟然也能火。網絡寫作真香,既能一邊帶娃,一邊賺錢,我也去模仿她。我肯定能比她寫得更好。
且慢!她靠寫作成功逆襲,除了自身努力,還靠「時來天地皆同力」呢。
2009年,她寫博客。那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2020年,你去做視頻自媒體人。那是平臺紅利期,流量的「紅海期」。也就是說,她抓住了天時和地利。這樣還不夠,她寫的文章,讀者愛看。包括今天的我們,還在讀她寫的文字。這是人和。
所以,她能做到左手帶娃,右手賺錢,那是時運氣,加本人自身堅持不懈。
2.內在修心:信心、決心和平常心
①信心:「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也就是,未開戰之前就預計到會取得勝利,是因為謀劃周密,佔據的勝利條件多。
在書裡,她說,「三年來,無數個黑夜裡,我埋首讀書、寫論文,應付考試。做一個卑微的女傭只是我短暫的生活。有時我含著眼淚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我知道自己絕不會止步於此。」
她始終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總有一天,能扭轉命運乾坤。果然,通過學習和研究,她把不可知變成可知,讓心中不迷茫。直到有一天,她獲得「陽光女性」3000美元的獎學金。正是這筆獎學金,讓她實現了大學夢和寫作夢。
②決心:「落子無悔」。
史蒂芬妮雖然遭受現實毒打,但她並沒有自暴自棄。相反,她覺得自己不幸運,卻「我要搬去的這個地方,那裡的規則條條指向『我可能是個骯髒墮落到把自己的生活攪得一團亂,需要強制宵禁和驗尿來管制的嗑藥鬼』。」
顯然,她很早就下了決心,現實待她很刻薄,但她不想於懶漢、嗑藥鬼,甚至是平凡的女傭同流合汙。
③平常心:「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老子的哲學觀是事物發展自有其規律,所以,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即可。
她生了米婭,也努力想給米婭提供好的成長環境。可無論她如何拼命工作,還是不能給女兒像樣的生活空間。儘管她會幻想著女兒能在自家院子玩耍,有足夠多的玩具,但她說:「在這片由孩子、漂泊與高壓組成的混沌中,我的世界寂靜無聲。」
你看,史蒂芬妮該努力的努力,最後還是以「盡人事聽天命」對平常心對待。
3.戰勝你心中兩個小人:「貪婪」和「恐懼」
美國華爾街的古老格言:市場被兩個因素所驅動,恐懼和貪婪。確實如此,在很多的時候,恐懼和貪婪會控制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失控。
史蒂芬妮進入了珍妮清潔公司後,馬上意識到:「工作能力和賺錢本領是我唯一的「安全網」,能夠防止我們腳下踏實生活再度崩塌。然而,珍妮給我的工作沒有多到能夠保障這一切,一點兒都沒有。」沒有安全感,則恐慌。怎麼辦呢?
她繼續找工作,甚至下班後利用邊幫女人洗澡,邊利用那10分來構思寫文章。當她得到更多清潔工作後,既要照顧女人,還有寫作。她又怎麼做呢?
她把女兒送到託兒所,甚至是讓前夫幫忙照看。儘管她很不樂意,但沒有別的辦法。她不能貪心,魚與熊掌都想兼得。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女人想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生活關係,關鍵不在於你在工作有多少成就,也不在於你能把相夫教子這份隱形工作做得多完美,而是在於你如何用投資心法,讓自己幸福指數最大化。
總結一下:
《女傭的故事》看似是一個女性成長勵志故事,是底層人民反抗社會制度內心真誠吶喊,也是對世間渣男的鄙夷。
但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女性「生存」指南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命運與社會環境有關、跟身邊人也緊密相連。但你別忘了。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
儘管世人總是會在前方給你「挖坑」,讓你不幸「入坑」。從表面上,他們看似很壞,而你十分不幸。但實際上,你悲劇人生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他人陷害的。
所以,我希望看完本書和本文之後的你,能更正人生「生存」哲學觀。凡事要先以我為主。人自私一點沒有罪,濫用無私,誤解大愛無疆,只會讓你活著受罪。
最後,我希望你能有所覺醒。
祝你幸福。
我是帶你流浪於書籍世界的@流浪世界每日讀書,告別頹廢,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