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移動網際網路生活,人們的日常起居生活與各類的消費電子產品的關係越來越融合。在智能音箱市場,因為有網際網路、智能家居等未來科技的影響,產品的設計也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一個是更加強調智能化和聯動控制,加強AI、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優勢;另外一個則是回歸經典設計,強調居家生活美感和音頻音質。#2020星標大獎#
很多人都曾經試圖找出來一兩款能夠完美兼顧上述兩者因素的產品,因為毫無疑問這樣的融合型產品的實用價值更高:不僅外觀設計出彩,而且音頻音質出彩,更可以兼顧未來居家生活的智能控制;同時在價格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普惠性。遺憾的是,始終沒有看到優秀的產品誕生,直到華為Sound千元級的音箱發布,我才看到了希望。
一、拆箱篇:一見傾心 重塑形象
在收到華為Sound智能音箱的時候(以下簡稱:華為sound音箱)其實並沒有過高的期待,畢竟雖然是二代產品但是卻是針對一代產品做了調整的產品,這個調整更多的是減法,其次才是優化。因為一代產品高達2000多的價格確實對不少人尤其是成家的人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等到入手的時候反而發現整體的重量蠻重的,入手沉甸甸的,一看有小5斤了,一下子反而升起了很多的期待!
從包裝上看,華為華為sound音箱沿襲了上一代的簡潔風格,正面中央是一個智能音箱的渲染圖,左上角是華為sound的產品標籤以及主打的賣點,右上角則是一個小小的華為logo。主打賣點包括:帝瓦雷四喇叭、隔空傳音和Hi-Res無損音質。
在包裝的最下面則是華為智能家居和帝瓦雷的兩個標籤,意味著這款產品是支持智能家居聯動控制、使用了帝瓦雷的硬體和調音,血統正宗。
打開外部包裝,我們可以看到音箱主機是在一層相對厚一些的保護膜袋裡包裹,而其他的零配件則都裝在一個大大的配件盒中。取出全部的配件,可以看到華為sound音箱包括:音箱主機一個、電源適配器一個、擦拭布一個以及紙質說明書。
華為sound音箱暫時不多,留在後面專門解讀;這次隨機贈送的充電器功率大約在55W左右,比很多的手機都好上一些。
其他的配件就比較簡單,在此不再贅述。
二、主機篇:經典回歸 品質再現
回到音箱主體,產品設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鋼琴烤漆工藝的設計,隨著 光影都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效果,產品看著透亮和有質感,放在家中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非常有格調的。產品整體採用類圓柱體的設計,設計非常圓潤,手感好又好看;正面是華為的標誌,兩側為兩個被動低音單元,內部中間有一枚帝瓦雷定製低音喇叭,開口朝下。
華為sound音箱一眼看上去是非常舒服的,通體採用的是簡約設計的思維,產品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圓柱形,在邊角的地方處理的非常圓潤,手掌撫摸的時候有一點溫潤的感覺。音箱的上下部分分界明晰:上半部分使用的是鋼琴烤漆的工藝,彰顯出華為對於品質和工藝的高標準、高要求,尤其是產品在靜止的時候隨著光影的變化都可以呈現出非常好的視覺效果。
在頂部的過度地方,還有一個NFC的標誌,隔空傳音、快速配對等都是通過它來完成的。
在NFC標誌下方,則是兩個對稱性分布的被動低音單元,然後在音箱內部還有帝瓦雷定製低音喇叭,這些是華為sound音箱的核心部件。
產品的下半部分是由網布編織包裹,顏色為淺灰色,與上半部分的純白色形成過度,不會有衝撞的感覺,也不至於全白一片、喪失美感。
產品的頂部主要是功能控制區,所有的按鍵都是觸摸隱藏式的。中央有一圈鏤空增強了頂部蓋板的活潑,鏤空的下方是麥克風區域;而在鏤空的邊緣還設計了環形燈,用以表現設備的工作狀態。中間圓形環繞式的分布著四個觸摸按鍵,分別是靜音鍵、音量加減鍵和多功能鍵。
網布編織袋的下方還有一個隱藏式的AUX音頻接口,在外部有矽膠塞子保護可以有效防塵防潑濺,可以通過音頻線連接播放設備比如臺式機、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不過,稍微有些遺憾的是3.55mm的音頻線在產品中並沒有隨機贈送,需要自行購買稍微遺憾。不過,我自己有好幾根線,所以對我來講沒有多少影響。
在音箱的底部,則是華為sound音箱的一些簡單信息和充電接口,從底部我們還可以看到華為專門給電源連接線預留了位置,從而不影響產品的正常放置穩定性。
從上述針對華為sound音箱的解析來看,這款產品雖然在售價和配置上都有所精簡,但是整體的品質和格調並沒有降低;更像是為了產品覆蓋到更多的消費人群而推出的普惠版。產品不管是對經典ID設計的繼承,經典材料材質的選取以及細節的處理上,都符合華為對於產品的雕琢標準。
三、實測篇:音質不負眾望
俗話說得好,藥品好不好,關鍵看療效;對於一款音箱類產品,顏值可能是決定了你第一眼會不會被他吸引,而音質才是決定你會不會對它長情共處的核心。在使用前,我們需要將產品連接電源並完成設備綁定。設備綁定的方法也與其他產品的流程基本一致,下載AI音箱以後,把設備開機後按照APP端的引導即可順利完成設備綁定和聯網。
因為家裡邊華為的設備還是不少的,所以在這裡我先後使用了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測試,都是非常順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的連接方式外,還可以通過NFC功能發現設備並連接;華為手機與華為sound音箱搭配使用的時候發現設備是非常的快,而且連接也很快。
設備連接完成後,即可正常使用華為sound音箱。在斷斷續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華為sound音箱也基本上表現穩定了。我曾先後聽了很多的歌曲,包括流行音樂、搖滾音樂、人聲樂團、經典老歌以及古風歌曲等,華為sound音箱的整體表現都是非常出色的,單單就音質而言,是超出這個市場價位的表現。在聽蔡琴渡口的時候,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開始時候三聲鼓聲的逐漸遞進,後面的人聲部分也能充分感受到蔡琴獨特的音色,通透清亮;這就讓我特別喜歡在周末的午後躺在沙發上曬著暖聽著歌,旁邊是一杯鐵觀音、一本閒書,真的是特別的放空自己。
因為想測試音質表現,我還選取了《鼓詩》《達坂城的姑娘》、《偏偏喜歡你》《喜歡你》等很多經典歌曲,從這些歌曲的試聽體驗中也能感受到華為sound音箱在音頻解析和還原方面的強勢,聲音的指向性和高頻的延展性都非常突出,確實是聽音樂的神器。
這種音質上的體驗完成了TWS立體聲組建後達到了高峰,可以說在當前的家庭影音娛樂生活中,鮮少有智能音箱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四、升級篇:TWS互聯
除了音質上的優化外,華為sound音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TWS互聯。這是一項非常常見的組建家庭立體聲的方案,所謂TWS互聯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藍牙音箱經過藍牙連接組合到一起,與播放設備完成配對綁定,從事實現左右聲道完滿的立體音效。這種方案一來有效避免了傳統的音響產品各種線材的連接帶來的纏繞和不美觀,二來設備互聯沒有延遲的同時,還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音質體驗。
華為sound音箱的TWS互聯方式提供了兩種方案,一種是物理方案,一種是軟體方案。第一種是物理方案,簡單來講就是將兩臺設備都開機並匹配在同一個網絡下(最好是5G網絡),隨後雙擊任意一臺音箱的多功能鍵,音箱頂部環形燈呈現紫色,並發出語音提示準備組建立體聲,請雙擊其他呈現紫色燈的音箱;按照提示雙擊另一臺設備的多功能鍵,音箱同樣發出語音提示開始組建立體聲,隨後等待組建完成即可。
第二種組建方案則顯得更加智能化,點擊AI音箱APP,先把另外一臺設備完成與APP的綁定關聯後,對設備進行升級後完成前置的準備工作。
隨後點擊我的,找到組建立體聲,選擇左右聲道後點擊立刻組建立體聲等待設備完成組建即可。全程的操作只需要一次點擊組建,剩下的動作都可以自動化完成,非常省心也很容易操作。
組建完成後,你可以享受到更好地音質體驗。比如你使用手機連接華為sound音箱聽歌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音箱在完成左右立體聲以後在低頻上表現的更加完善。尤其是播放帝瓦雷專區裡面的歌曲,選擇高音質以後,你能更加感受到華為sound音箱的澎湃動力和臨場的氛圍感都有明顯的提升和加強。
在使用筆記本電腦看電影的時候,雖然沒有電影院那種很強烈的包圍感,但是左右立體聲的構建也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有了更強烈的沉浸感。這種優秀的音質還原和沉浸感差不多與我佩戴小鳥3000多的頭戴式藍牙耳機相媲美,但是立體聲的組建你不需要讓耳朵受罪,還是很容易讓人生出好感的。
在看網際網路電視的時候,也是一樣。就像前幾天剛剛過去的跨年,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看跨年的晚會,確實是非常愜意且溫馨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單純的使用遙控器增大音量,實際上經過牆體的反射等很容易造成聲音的損耗;而使用了華為sound音箱的立體聲後,就可以把音源布置的更加合理,擺脫了空間的限制;讓我們能夠體會要更加還原更加細節的聲音體驗。
五、黑科技:隔空傳音
所謂隔空傳音是華為sound帶火的一個黑科技功能,主要是指通過音樂流媒體APP的DLAN功能或者EMUI11.0及以上系統版本的華為手機通過多設備的協同功能實現將高音質的音頻投放到華為sound音箱設備上完成播放。
在這裡,我們以網易雲音樂APP為例來演示,點擊我的-設置-找到DLAN設備,然後在設備列表中勾選華為sound音箱即可完成隔空傳音的設置。
完成前置的設置後,打開網易雲音樂的歌曲,在音樂滑軌的右側有一個DLAN的標識,點擊選擇對應設備即可。
這種音箱的使用方式看似花俏,其實也很實用。比如你在曬暖或者休息或者你在廚房的時候想要放歌或者切歌的時候,都可以一步完成;而不需要來到設備身邊操作完成。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無線投屏的功能來完成音頻的播放,這種方式可以讓你在看電視的時候通過華為sound音箱獲得更好的體驗。
六、黑科技二:一碰傳音
除了隔空傳音外,華為sound音箱還有一個一碰傳音的黑科技功能。簡單來講就是拿著手機輕輕觸碰下華為sound音箱就可以將手機播放的音頻快速傳到音箱設備裡完成播放。
一碰傳音的操作也非常簡單,拿著播放音樂的手機靠近華為sound音箱,在華為sound音箱的頂部有一個HUAWEI share的標識,靠近這裡(無需對準,只需要手機貼近音箱機身)即可實現音頻的跨設備投放。
一碰傳音功能的使用在經過近段時間的優化以後,不僅僅是華為手機可以使用,其他安卓手機也可以使用。不過,我手裡的是華為手機,用起來肯定是更好地,這個技術主要還是對藍牙技術的再次延伸開發,靠近設備手機播放的音樂就投放到音響設備了。如果手機支持NFC的話,在鎖屏狀態下也可以輕鬆完成。
此外,在音箱播放音頻的時候,如果你用手蓋住音箱頂部,還可以實現一蓋靜音。
七、生態篇:軟體服務和硬核智能
除了在各種硬核的黑科技方面,華為sound音箱表現出色,在服務生態方面也做得非常不錯。首先是華為sound音箱的 APP端,提供的內容服務還是相當不錯的。從下方的導航欄中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提供音樂有聲、技能工具、智能家居和個性設置四個方面的服務。其中,音樂有聲與酷狗、喜馬拉雅、電臺等平臺達成了內容合作,可以提供音樂資源、有聲讀物、電臺主播等內容;技能則主要是用於訓練華為AI音箱2的智能化操作,智能家居則可以與華為的智能家居實現融合和聯動控制。
在整個生態服務中,關於華為sound音箱的A相關服務和技能就無需多言了,日常的鬧鐘、行程、天氣、做菜菜單等都沒有什麼問題。至於華為sound音箱在AI智能服務方面表現的有多智能就要靠各自的AI訓練了。除了AI特色外,還有兩個值得說明的點就是智能家居,這裡可以通過華為sound音箱控制支持華為HiLink協議的各類智能家居產品。這個功能的想像力是很大的,不過在實際的使用中體驗不是很穩定,比如通過華為sound音箱打開電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電熱水壺不能發送燒水指令,只能查詢當前的溫度;更多完整的智能服務還得依賴華為的智慧生活APP這一平臺。
除了智能家居方面的設計外,華為sound音箱在組成立體聲以後,還可以選擇針對音箱做很多方面的參數調整,比如音效、低頻設自定義、一鍵修復、音頻投放、腦中管理等諸多功能。這等於說給用戶開放了更大的調整自主權,這波細節處理真的很給力!
八、總結篇:綜合評價
在以前,華為發布一代sound帝瓦雷音箱的時候,我多少是有些不屑一顧的。一方面是當時的價格比較昂貴,有些超出我的消費能力,我覺得有一定的溢價空間;另一方面則是華為在音箱產品方面的探索有限。直到華為sound音箱發布以後,新房入住者才有了一些想法。
這款產品我入手後斷斷續續體驗了一個多月,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試圖通過這篇文章真實、全面、完整的呈現出華為在音響產品方面的能力。從我個人的使用出發,999元的價格能夠有這樣的標準,雖然在一些小的地方有些瑕疵,不過整體我是非常滿意的;不到2000塊錢搞一套高質量的音箱設備,同時兼顧了家居美學和智能聯動等方面的需求,還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