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智能音箱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樣的疑問,就是智能音箱到底是音箱這塊重要,還是智能方面更加重要?在使用過很多智能音箱後,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就是以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智能這塊的表現可以作為音箱的錦上添花,如果音質不好,一切都是白搭。追根溯源我們購買的畢竟還是一臺音箱,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加入一些指令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音箱之外的工作。
在現在這個智能家居的時代,國內智能音箱體驗最好的無非就是米家和華為的HiLink,鑑於家裡華為HiLink的設備更多,所以選擇了華為最新推出的華為Sound智能音箱。理由除了HiLink之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帝瓦雷聯合設計的喇叭,華為「帝瓦雷」系列的智能音箱也是眾多同類產品中偏向音質的少數派。
一貫華為的包裝風格,渲染圖可以看到一貫的「垃圾桶」造型,且不說是否有「借鑑」某音箱,這個造型的音箱給人的感覺就要比方正的現代很多。
這次華為Sound共推出了黑白兩色,黑色的造型更沉穩一些,包裝下方比分別是華為的HiLink和醒目的帝瓦雷聯合設計標誌。HiLink代表智能軟體,帝瓦雷聯合設計代表硬體品質,這是一種很聰明的軟硬結合方式。
華為Sound的體積比想像中要大一些,上半部的鋼琴烤漆非常漂亮,機身打磨的非常圓滑,通過反光也可以看出整體做工非常細緻。不過鋼琴烤漆不可避免地成為指紋收集器,這種材質日常還是要勤拿軟布擦拭才能保持光亮如新。
下半部分則是編制網布的設計,兩種完全不同材質質感的反差設計。這樣設計自然除了顏值的考慮外,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功能驅動。
電源口設計在底面,猛得看見還有點懵,一開始會本能認為,這個設計不亞於蘋果的Magic Mouse或者第一代Apple Pencil的充電設計,並且華為Sound是沒有內置電池的,需要一直連著電源使用。
就在剛想要吐槽的時候發現,電源設計的是折角插頭,底面是一整塊防滑橡膠,並且有一個凹槽,可以把線材卡在裡面,充電或者帶電運行的時候都可以把線材平整的接出來。
仔細想想,這樣的設計非常優雅地解決掉顏值和功能的衝突,比在機身上半部開個口拉一根線要簡潔許多,而且電源接口藏在底部也能更加穩定。
在下半部還保留了3.5mm耳機接口,對於連接沒有藍牙的設備(如一部分臺式機),保留3.5mm接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華為Sound支持無線和有線兩種模式下的Hi-Res無損音源,受限於一些設備沒有藍牙,或者為了追求低延遲,可以連接音頻線進行使用。
接下來就重點談談音質了,上半部分中是低音喇叭的區域,對側開孔中安放著2個帝瓦雷獨有的SAM控制雙被動單元,也就是宣稱的「PUSH-PUSH」聲學設計。這個技術通過兩個KAPPA的低音喇叭,可以削弱震動的雜音。
上半部的中間是SAM技術的低音喇叭,體積碩大,加持兩個SAM控制雙被動單元,低音非常有質感。怎麼形容呢,就是在音樂中如果有鼓聲,可以從聲音中感受到鼓膜不斷震動,整個低音的下潛和回彈都無懈可擊。
下半部分為3個全頻喇叭,主要控制中高頻的聲音,3個喇叭環繞分布,這也是為什麼下半布要做編制網布的設計。華為Sound的3個全頻喇叭分布均勻,所以發出的音樂是360度的,聲場非常宏大,並且無論處於任何位置,聲音體驗的完整性都非常高。
操作面板集中在上半部分,平時是全黑的,輕觸才會顯示出來按鍵,音量加減、靜音和多功能按鍵之間的距離很大,雖然是觸摸按鍵,但是方向擺對,完全可以盲操作。
有一個比較好的功能,在想要暫停音樂的時候,整個手掌蓋在頂部操作面板上,音樂就能馬上停止播放,反映速度非常快。這個功能在一些緊急的情況下還是非常好用的,比如突然需要停止聲音,手忙腳亂就容易出岔子,至於怎麼用就看你們了。
頂部操作區域周圍有一圈RGB燈帶,算是一個外觀設計上的點睛之筆,纖細的一條燈帶不LOW。RGB燈帶周圍有6個隱藏麥克風,可以在5米之內360度全方位收聲,識別能力還是很強的。平時都放在書桌上,躺在床上只要不是小聲BB,正常音量都可以準確收聲。
不得不說,華為在NFC這塊玩得是真溜。
在上半部還能看到一個一碰傳的標誌,華為Sound全新升級了一碰傳音的功能,加入了LDAC的高清藍牙傳輸支持,使用華為手機還可以通過輕觸顯示正在播放音樂的歌詞。
除了音質,畢竟華為Sound是智能音箱,這也是秋葉開頭說的,家裡有很多華為HiLink的產品,生態決定優選HiLink的產品。使用APP連接後可以可以看到所有HiLink的產品,不只是華為,只要是HiLink生態的產品都可以通過華為Sound進行聯動。
通過「小藝」進行語音控制,識別率比較高,通過語音可以直接控制智慧屏,而且由於識別率比較高,所以距離遠點也完全沒有問題。
華為Sound自身的資源應付日常聽歌已經足夠了,最驚喜的是加入了索尼Hi-Res正版音樂,音質相比普通的MP3確實有很大不同,不過價格略高。但內置的華為音樂和酷狗音樂也完全可以應付日常聽音樂的需要。
還有喜馬拉雅、蜻蜓FM等聽書的平臺,在內置資源的豐富程度上還是沒有問題的,畢竟華為行業的整合能力確實非常強。
在音效選擇上有HiFi、人聲和帝瓦雷3個預置模式可選,平時聽流行和民謠比較多,人聲模式會讓歌者的聲音更近,氛圍的結像感特別強。如果要是聽電音或者看電影,還是推薦HiFi現場模式,聲場會變得非常大。
帝瓦雷的音效模式對於聲音的還原精準,略微加強了一點低音,整體環繞感非常強,看電影的時候喜歡看這個音效。如果覺得低頻的量太大,也可以自定義調節低音,反之亦然。
整體來說,華為Sound還是更加偏向音質的一款智能音箱,或者說,音質不像智能音箱。華為和帝瓦雷的這一波軟硬操作,確實讓華為Sound這款產品有了骨骼驚奇的地方,無與倫比的音質搭配HiLink豐富的生態,確實是一款注重音質的少數派智能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