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蘋果召開2015年春季發布會,正式發布新產品Apple Watch和新款Macbook。其中,除了一款Apple Watch12萬的定價令人髮指之外,引發媒體更多關注的是在蘋果發布會上的「中國元素」。
11日,《聯合早報》發表文章稱,這一次蘋果表的首發市場陣容包括了中國大陸,也可以肯定的是,蘋果表的大部分零件將由中國廠商供應,中國製造業幾乎掌握了生產如此高精密零件的精髓。除此,蘋果發布會上推出了全新的醫療應用ResearchKit,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作為首批唯一參與研究計劃的中國醫療機構,不僅其LOGO出現在了發布會大屏幕上,參與項目運作的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陳彪教授的訪談也出現在了發布會視頻中。
蘋果新品,中國製造(資料圖)
中國製造業已經達到新高度
蘋果這次新品首發大陸,相信其中有不少考量是因為中國大陸極高的購買力。據報導,去年四季度,蘋果在中國的iPhone銷量增長了36%,並預計中國將會成為最大的iPhone銷售市場。很顯然,蘋果就是想趁勢讓果粉掏腰包買蘋果表。
據《聯合早報》文章稱,iPhone 6大部分在河南省鄭州市的富士康生產,鄭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曾在去年9月作出預測,iPhone 6的熱銷可拉動中國每月出口增長約1個百分點。
目前,暫時還不知道蘋果表主要在中國哪一個城市生產。去年底有消息說,蘋果委託廣達電腦公司生產蘋果表,產量達1800萬個。廣達電腦的生產線主要在上海市、江蘇省常熟市和重慶市。
可以肯定的是,蘋果表的大部分零件將由中國廠商供應。中國製造業幾乎掌握了生產如此高精密零件的精髓。上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深圳影馳合作推出全球首批採用石墨烯(graphene)技術的手機。報導說,石墨烯手機的觸控性能更靈敏、色彩還原真實,畫面純淨,電池壽命更長。
中國製造業已經來到一個高度。日本家電品牌近年來走下坡,正好為中國家電品牌提供了機遇。緊跟家電品牌後面的是中國生產的汽車,雖然還不能媲美日本車、歐洲車、美國車,但已開始把觸角伸向發展中國家市場。
在手機、可穿戴設備這類精密產品領域,小米、華為、聯想在模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還憑藉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以高性價比在蘋果和三星為主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在東南亞及很多中低收入市場,小米、華為、聯想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中國品牌和蘋果品牌之間的最大差距,目前可能僅僅是品牌效應之差,但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中國醫學教授扮演了什麼角色?
除了「中國製造」的蘋果新品,中國醫學教授在蘋果推出的全新的醫療應用ResearchKit中又做了什麼呢?
據了解,蘋果此次聯合包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在內的全球多家著名醫療機構,用ResearchKit這個平臺開發了首批五款APP,分別是針對帕金森的mPower、針對糖尿病的GlucoSuccess、針對心血管的MyHeart Counts、針對哮喘的Asthma Health、針對乳腺癌的Share the Journey。
陳彪向記者介紹,mPower屬於非盈利項目,可用於病人自己管理和醫學研究。這款應用發布出來後,即可在獲得倫理批准和知情同意後,用於開展臨床研究。收集來的信息數據可以分析與疾病的進展和治療療效,以及管理病情,可以替代一些物理上檢查。
蘋果公司為何選中帕金森這種疾病?陳彪解釋道:「帕金森是一個以影響病人運動行為為特徵一種疾病,所以它較易通過感應器檢測到。這個手機軟體可以裝上各種各樣的感應器、傳感器,能接收到病人的位置、震顫、步態、說話的聲音的情況等。所以很適合選擇帕金森來推動iPhone的應用。」也可以通過Apple Watch將數據傳輸到iPhone裡,然後將數據上傳到資料庫。
陳彪進一步解釋了這款應用的工作機制,它可以動態監測追蹤病人震顫,步態,動作快慢,發聲變化以和基本生命體徵以及生活相關信息。它可以由病人自己監測病情變化,也可由醫生參與用於分析這些信息指徵與疾病發展或對藥物治療反應的關係。
陳彪說,他們的團隊正在研發依託蘋果平臺的用於帕金森病人管理系統,他透露還有四到六個月就可以推出。
陳彪舉例,未來的這個體系可以收集更多與帕金森相關的臨床信息,同時,可以起到連接病人和醫生的作用。這次蘋果發布的App推動了大家對移動醫療的發展。「大家可以利用他們這個平臺,也可以自己建立獨立的平臺。」為了適合更多中國病人,陳彪坦言可能會和蘋果合作,也可能會建立適合安卓的系統。至於這種運作模式的性質,還再探討,「收費一定是要有服務的,不提供服務你是不可能付費的,我們要符合國家政策和商業模式。」
陳彪認為我國移動醫療的發展必然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
首先醫療體制不一樣,在國內醫療的痛點是找大夫,我們國家缺家庭醫生。但是國外有家庭醫生,所以就我國來講,就是要解決病人和疾病有人管理的問題,而不是只管「病」。「病要管,人更要管,所以移動醫療在這方面如果真正切入進去,才是真正的移動醫療。否則就是僅提供方便,一頭熱另外一頭熱不了,互動不起來。」他表示國外目前更注重利用數據、挖掘數據。通過數據的挖掘怎麼來改善治療的方法的和管理的模式,他認為這是更高層次上的移動醫療。
談及ResearchKit這個醫療項目的意義時,陳彪認為,它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可以用於醫學研究的開放平臺,可以在一定層次上用來監測和管理疾病。這個醫療項目的意義非常重大,是第一個真正用一個很實際的例子說明移動醫療需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它對移動醫療的整個推動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陳彪談及到智能硬體和軟體對醫學研究的意義。他認為意義非常大,智能硬體和軟體就是要把大家串起來。「所以這種智能的應用它解決的是空間和時間的概念,使醫生的管理空間更大更容易建立一個醫生跟更多病人和更多醫生之間的關係。這才是要解決的核心。」
(觀察者網綜合LIFE健康、環球網消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