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期 iPad 2 在大陸上市,蘋果公司的一系列市場策略,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蘋果提高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前期籌備。蘋果在新品發售之前,首次委派全球高層來到中國,和各大媒體進行一對一的專訪,這是史無前例的。與此同時,蘋果還提前組織了小規模的新品體驗活動,產品經理的演講有著濃鬱的「喬式風格」,能夠感覺到他們在前期做了充分的籌備。
2. 銷售策略。和去年相比,今年新品登陸中國大陸市場的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去年 iPad 一代在美國上市後的第六個月才在中國內地開賣,而今年 iPad 2 在美國上市後不到兩個月就正式在中國大陸銷售,距離在香港上市也僅有一周而已。更令人驚奇的是,iPad 2 的上市價格竟然僅為 3688 元,比去年一代的上市價格反而便宜 300 元。這些細節都體現了蘋果決心咬住中國市場的決心。
3. 店面部署。蘋果計劃到 2011 年底,把中國的零售店從 4 家激增至 25 家。地域也不會局限於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大城市,而是會向二三線城市擴展。目前中國四家蘋果零售店合計日均客流在 4 萬人左右,約為全球平均值的四倍,是蘋果全球範圍內客流量和營收最佳的店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市場存在的巨大潛力。
蘋果北京三裡屯零售店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蘋果公司提高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呢?讓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 2010 財年,蘋果在中國的產品銷量增長高達 249% ,總收入為 30 億美元;
· 2011 財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的單季收入已達 26 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四倍以上;
· 2011 財年第二季度,該數字更是攀升至近 50 億美元,佔蘋果總營收的 10% 左右;
· 福布斯預測:2011 財年,中國市場將給蘋果帶來 120 億美元的收入,是去年的四倍。
顯然,這樣的增長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蘋果產品在中國的普及率雖然仍然很低,但一旦開始增長就會引發巨大的規模效應,而且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正是這種樂觀的市場預期,讓蘋果公司決心在中國大陸加大投入力度,比如建造更多的零售店,與大型網購平臺、3C 賣場進行合作,提高電視廣告等媒體曝光率,加快新品在中國的上市速度和貨源補充等等。
蘋果上海浦東零售店
· 延伸閱讀:蘋果贏在了哪兒?
在冰球比賽中有一句俗語:不要前往球所在的地方,要前往球將到之處。2008 年,當各大 PC 廠商都跟隨華碩的腳步,紛紛推出上網本產品時,蘋果是唯一沒有跟風的廠商。
當時,蘋果已經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上網本之所以能在初期受到關注,說明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更小巧輕薄的可攜式電腦;但由於上網本自身與筆記本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因此當主流筆記本價格降到三千元以內後,上網本對消費者就那麼多吸引力了。
因此,蘋果提前站在了「冰球將到之處」,去年迎球打出了第一桿,然後笑看眾多廠商在後面追逐。眼看有幾家將要追上之時,今年它又打出第二桿,讓球速更快,繼續笑看其它廠商疲於奔命。
根據蘋果的一貫風格,我們可以想像,現在蘋果的核心實驗室裡,最重要的研發項目或許不是 iPad 3 ,而是下一個現在我們都難以想像的全新電子設備。當然,我們也希望下一次的擊球者不是蘋果,而是另一家極具創新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