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蘋果,是甘肅省天水市特產,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被譽為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知名蘋果品牌。
花牛蘋果果形為圓錐形,果皮呈酒紅色,香氣濃鬱,果肉集粉面、脆甜於一身。果子底座呈五個稜角妝,像一個五角星,因而又被稱為紅元帥。
「你那邊能退嗎?」潘引軍隨手扯斷一根草須,詢問著電話那頭的人,語氣裡帶著忐忑和期待。電話那頭的回覆讓他臉上的笑容垮了下來。潘引軍在果園裡站了一小會,眼前的枝頭上綴滿了酒紅色的花牛蘋果——這些果子已經被其他收購商訂下了,他找果園的主人商量,想把訂單爭取過來,沒能成功。
潘引軍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一位蘋果收購商。自2008年轉行收購蘋果以來,他感覺,沒有哪一年收果比今年更困難:今年果子產量少,單斤收購價還上漲了。
麥積區地勢東低西高,往年潘引軍收果多在麥積區東邊。今年東邊的花牛蘋果在掛果期下了幾場冰雹,盛果期又遇上雨水天,果子長得不太好。他決定多去西邊山區轉轉,那邊有好些山頭他從來沒去過。
潘引軍在當地收果經紀人的帶領下去了閆家莊,山路一個大轉彎後,就到了大片大片的蘋果園。潘引軍難得地欣喜,「這邊果子好,沒有被冰雹打過」。幾天跑下來,潘引軍訂下了20萬斤果子。他仍有些懊惱來晚了,好的果子自然受歡迎,「很多果園已經被訂下來了,而且早兩天來單斤價格可以便宜兩三毛錢」。
潘引軍別無他法,也只能多跑多看多問。
從事蘋果收購之前,潘引軍做了十多年蒜薹儲存生意。到2008年,蒜薹市場一連幾年不景氣,他打算轉行做蘋果的收購和儲存,不料汶川地震發生了,他的妻子和三位工人遇難。那是潘引軍最難的時候,「親人走了,錢收不回來,還欠著外債」。
再難,日子還得過下去。他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貸款5萬元,開始第二次創業。他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農戶+種植基地」的模式,吸納了50多戶果農。
12年間,潘引軍從郵儲銀行陸續貸款近1000萬元,年收果量也從20噸增加到500噸,冷庫從2個增至11個,如今500噸容量的冷庫捉襟見肘。所以這個採收季,擴建冷庫是潘引軍的頭等大事。
花牛蘋果是麥積區重點發展的產業,目前全區蘋果種植面積達42萬畝,總產量約70萬噸。為助推產業發展,麥積區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優惠和鼓勵政策,「像我現在建的500噸容量的冷庫,成本要100多萬元,政府給了補貼。」
「這幾年,政府很重視蘋果產業,花牛果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雖然市場競爭加劇,行業越來越難做,我還是很有信心的。」今年9月底,潘引軍建好冷庫後,又把心思放到收蘋果上。他接了好幾位客戶的催單,「你有多少果子,我就要多少果子」。
澎湃新聞《物產中國》系列報導第五集,走進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通過一位花牛蘋果收購商,來呈現天水人秋收的日常,以及他們對花牛蘋果產業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