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男子隨著張長慶引進和摸索出的全新栽培模式,即「蘋果矮砧集約栽培」!蘋果產量達到了畝產8000斤。
以前吸脂的蘋果元一畝也就種個四五十棵,樹冠比較大,平時幹活是圍著樹轉,發這種蘋果園是密植的,一畝栽種200顆,是市值的四五倍。我們的行間距是3米5的一個行間距,行距之所以是3.5米,是因為這裡的蘋果樹樹高也是3.5米,合適的行距可以讓蘋果樹從上到下都有很好的光照,沒有死角。這種結果強,太陽也曬得透,採光充分,蘋果著色非常好,這紅紅的大蘋果看著就有賣相。
採用這種技術栽培,這蘋果不僅外觀漂亮,內在品質也有提高,有了充分的光照,糖分積累的多。2017年秋季,在蘋果採摘的時候,經過實地測算,優質果品率達到85%以上。好品質市場才叫好,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麼好的蘋果整個生長過程竟然沒有套過袋,但是完全可以達到商品化的。
張長慶他們特意選了一些抗病蟲害能力強,果面蠟質層明顯的品種,所以不套袋果面也能光潔,也能夠種出高品質的蘋果。除了不套袋,還有省工的地方,就是採果子非常快,平均一個人一天能收5000斤左右的果子,是錫紙果園的五倍以上,這就是他們採收的作業平臺上面的蘋果的話這麼踩就很方便了是吧?很方便人站在車上面,就是說是可以伸手就可以夠到果子,然後又可以放到我們彩帶框裡面去。
有了採收平臺,高處的蘋果才起來確實方便,完全是流水線作業,不套袋還能夠收穫這麼高品質的果子,是果農求之不得的。不僅如此,結果牆上長的蘋果在品質得到提升的前提下,產量還特別高,張長慶說:「我們是2015年栽植的,今年是結果的第二年,我們可以看一下那個果子,這麼多果子,我們大概數了一下,基本上這個數可以達到50個果子,那一個有半斤一個半斤,兩個差不多要一斤了,一棵樹就是25斤的產量,一畝200克栽種,第三年畝產就有5000斤,最多到第四年的時候,它的畝產可以達到四噸,也就是8000斤的一個產量,產量可以一直保持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