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它樣子特別醜,但是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尤其這兩年,在網上賣得特別火,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給我們介紹的是一位40多歲的農民大哥,他種植梨樹已經十幾年了,現在是村裡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種植面積達到了30多畝。
梨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水果,目前市場上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梨,但是有一種梨在我國種植的面積並不是很多,每年產量有限,市場缺口比較大,所以它的價格一直高於其它品種的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吳大哥給我們介紹的這種梨,也是他目前主要發展種植的一個品種。
這種梨叫醜梨,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醜橘,但是醜梨估計很多人是第一次聽。它之所以叫醜梨主要是因為它的樣子非常醜,與別的梨完全不同,它的表皮不是光滑的,而是坑坑窪窪,就像癩蛤蟆的背一樣,滿是疙瘩,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它的樣子雖然很醜,但是口味卻非常棒,吃起來水分很足,果肉入口即化,基本沒有渣,而且果核非常小,可食用部分比普通梨要高很多。它的糖度一般在15-18之間,比我們平時吃的西瓜還要甜一點。吳大哥說,醜梨屬於後熟品種,剛從樹上摘下來時並不能吃,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放軟了才能吃。
醜梨剛從樹上摘下來時特別硬,一個成年人站在上面幾乎不會變形。這個特性使得它非常耐運輸,而且很適合在網上銷售。吳大哥說這種梨以前在他們當地一塊錢一斤都沒有人要,很多農民都把它倒掉了,但是這兩年隨著主力消費人群和消費方式的改變,醜梨突然變成了一種「網紅水果」,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真是世事難料!
由於吳大哥種植經驗豐富,加上地裡的梨樹大多是3年以上的豐產樹,所以每畝地產量一般在7000斤左右。客商每年給到他的收購價格大多在3-4元之間,網上售價則是38元5斤,這其中包括快遞和包裝成本。綜合下來,一畝地收益在15000元左右,趕上行情不好的年份,一畝地收益也有近萬元。想了解更多三農故事,可以關注本帳號,每天分享一個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