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時一摘幾十斤,曾是農村娃零食,如今1元1斤沒人要,太可惜了
得益於農業技術越來越好,現如今人們可以吃到的水果品種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以前只在農村才能吃到的野果,也被發展成了水果,不僅讓愛吃水果的朋友能品嘗到它們的美味,還讓農民朋友多了增收渠道,比如刺梨、八月炸、樹莓、桑葚等,就是現在比較有名的野果種植品種。
然有野果被發展水果,自然也有水果被遺棄成野果,其中就有一種叫做花紅的水果,在筆者兒時那會特別受歡迎,每到它果實成熟的季節,很多農民就會帶著娃們去山上採摘,一摘幾十斤,曾是農村娃零食,但如今1元1斤都沒人要,太可惜了。
(山裡野生花紅)
花紅學名柰子,在民間也有十分多的別名,如林檎、沙果、胎裡紅、五色來等,不過在民間最常見的叫法就是「野蘋果」或「小蘋果」,它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其果實和蘋果長得非常像,而且味道也和蘋果很像,只不過個頭比蘋果小太多了,最大也只有紅富士的三分之一大。
花紅適應性強、生命力強,對於環境的要求低,所以在我國分布十分的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多以野生的為主,常生長在生山坡、平地和山谷梯田邊。不過花紅雖然是以野生的為主,但是在以前的人們卻把它當成水果,十分受老人和小孩子的喜愛。
(農民撿花紅)
在筆者兒時那會,老家的山裡生長著很多的沙果,每年到了花紅成熟的季節,放眼望去滿山都是紅彤彤的,這個時候村裡的鄉親們就會拿著麻袋,帶著娃們去山裡採摘花紅。
那時候的花紅不要太多,隨便一摘就能摘個幾十斤,保準能把麻袋裝的慢慢的,然後孩子們就高高興興和大人們一起把麻袋扛回家,洗洗就能吃了。
花紅的味道對於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算是十分不錯的了,脆嫩酸甜可口,所以也才會受到喜愛。相信吃過花紅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即便是十多年沒吃,現在回憶起來應該還記得它那獨特的味道吧。
(撿了滿滿一簍子花紅)
那麼一次採摘這麼多花紅吃不完怎麼辦?不用擔心,老一輩的農民們有法子,在筆者家鄉這邊,吃不完的紅花用3種做法,一個是把花紅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把它醃製成罐頭,不僅讓它本身的酸味減少了,還讓它吃起來更為的脆嫩了。另外一種做法就是把它皮削掉,然後用竹籤子串起來做成糖葫蘆。最後一種最簡單,直接曬製成花紅果乾。這3種做法無論是哪種,都讓農村娃很喜歡,因此這花紅也成了很多農村娃常見的零食,每次都要採摘好多回來,讓家裡的老人家這麼處理。
現如今隨著市面上好吃的水果越來越多了,這花紅也慢慢被人們淘汰了,像筆者家鄉這邊還好,還能賣到1元1斤,很多地區的花紅都徹底淪為野果沒人要了。
(農民曬制花紅果乾)
為何花紅現在不受重視了呢?原因有很多。和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蘋果相比,花紅的味道可以說非常酸,而且花紅的產量低,還有就是花紅的個頭太小,與現在市面上其他蘋果品種無法抗衡,所以慢慢地在市場上不受重視了,不受重視就使得其價格越來越低,因此到了如今,很多農民都放棄了種植。
實際上花紅的價值還是不低的,據資料記載,花紅的營養價值比蘋果還是高出不少,同時它本身還有著止咳潤肺消食的食療作用,很適合上了年紀的人食用。若是能夠合理利用或者培育一下花紅,讓它把價值發揮出來,也許還能幫助農民增收呢,畢竟我國野生花紅的資源十分豐富,不然就這麼浪費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各位朋友,你們兒時吃過花紅嗎?你們那裡現在還有花紅賣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