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區龍嶺鎮8000畝花椒助農增收

2020-12-05 中國網·錦繡天府

6月18日,嘉陵區龍嶺鎮高河坎村果途專業合作社裡,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香麻的味道,村民們正忙著從剪下的枝條上採摘花椒,一片豐收的歡樂景象。

「今年花椒的產量大約是四五十萬斤,估計產值能達到200多萬元。現在每天有200餘名村民在採摘花椒,前後要1個多月時間,每位村民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該專合社業主王友平說,專合社在龍嶺鎮承包了3000多畝土地種植花椒。今年的花椒已是第二年掛果豐收,產量達到了70%。

據了解,龍嶺鎮目前共發展花椒產業種植8000畝,輻射當地農戶3000餘戶,其中貧困戶600餘戶。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的扶持下,按照比例,通過給貧困戶分紅、土地流轉分紅以及集體經濟分紅三種方式,帶動當地剩餘勞動力入園務工,增加在家農戶的務工收入,為當地的脫貧致富闖出一條新的道路。

據悉,嘉陵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花椒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生態惠民,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向榮)

相關焦點

  • 嘉陵區龍嶺鎮賀家溝村——鎮裡最後的貧困村
    嘉陵區龍嶺鎮分管扶貧工作的幹部張宜勇介紹道。  荒山種下「搖錢樹」 村民有了穩定收入  最後一個貧困村?眼前所見讓記者產生了疑念。  「你所看到的是一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景象,以前可大不一樣。」
  • 內江雙橋鎮:「小花椒」大產業 助農增收見成效
    2019年,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6000畝花椒投產實現產值2750萬元,周邊村民在花椒基地務工人員達到330人,全年共發放工資460萬元,人均達到1.39萬元。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整個基地1.1萬畝花椒已經全部投產,光在用人上估計就要付出500餘萬元的工費。」在東興區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這一顆顆青花椒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脫貧致富果」。其背後究竟有怎樣的「謀」與「思」?謀,來自擺脫窮生活的願望。萬畝花椒基地核心區域所在的上塘坊村地處雙橋鎮東北部,曾經是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地處偏遠,大量耕地荒廢,村裡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幼。
  • 西充縣:小小花椒樹 結出致富果
    近年來,西充縣因地制宜,規模發展青花椒2.6萬畝,其中貧困村8千多畝。重點發展義興鎮、鳴龍鎮等多個鄉鎮為花椒種植重點鄉鎮,建立種植專合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讓利返包」等發展模式,帶動全縣2萬餘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2020年,該縣1.7萬畝花椒已投產,預計產值將達5000餘萬元。
  • 「潼南花椒」如何後來居上
    而原本規模、產業鏈條都並不出眾的潼南花椒產業,如今也成為潼南「五朵金花」之一,面積超過7萬畝,助農增收成效明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重慶日報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這與潼南將129戶花椒種植大戶聚攏,採取抱團發展的方式,並成立行業協會提升產品質量的做法密切相連。
  •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2017-04-11 15:13:00來源:央廣網
  • 養殖海沙蠶助增收
    近年來,當地利用優質的自然資源養殖海沙蠶,特色養殖產業助農增收。七、八月份正是海沙蠶的旺發期,海沙蠶收穫迎來了黃金季,挖出來的海沙蠶由於品質好在市場上很是暢銷,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和國內的山東、福建、大連等地。據養殖戶陳聰富介紹,目前海沙蠶每畝可挖600多公斤,一箱13.5公斤的海沙蠶售價高達1150元,海沙蠶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雨城區觀賞鳥馴養產業助農增收
    該馴養繁殖場通過馴養繁殖觀賞鳥,進一步提高了養殖戶生活質量,達到了助農增收效果。
  • 解碼「阿里式助農」範本的三重啟示
    從「愛心助農」到「直播助農」,從孵化「新農人」到學幹「新農活」,阿里巴巴首創了一系列助農、脫貧範例,打造「電商助農」範本。   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脫貧攻堅收官年的「軍令狀」。決勝脫貧攻堅,疫情不改初心,打贏決勝戰需凝聚全社會的合力和信心。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海水養「葡萄」錢景廣闊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本報石碌11月13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 東興:淡水龍蝦養殖助農增收
    在東興市馬路鎮大橋村,鼎盛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敢試敢為,率先在東興市規模化養殖世界最名貴的經濟蝦種之一——澳洲淡水龍蝦,在提振效益的同時,合作社示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特色養殖,幫助他們走上穩增收脫貧致富路。
  •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舉辦
    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圖為愛心認購人合影。記者 馮天麗攝陝西網(記者 馮天麗 通訊員 閔一航)為進一步提升豐原鎮獼猴桃影響力,努力把獼猴桃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長期產業,讓獼猴桃變成扶貧幸福果,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助力脫貧攻堅收官戰,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
  • 雲陽:走質量興農之路 夯產業發展之基
    事實上,不僅是柑橘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近年來,雲陽全縣特色產業發展面積已達到73萬畝,總產值89.2億元,帶動貧困戶37110戶(佔貧困戶總數的99.7%),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為主的調味品,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生態養殖,以綠色有機為主的優質糧油的「五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 高臺:規模養殖助農增收致富
    高臺縣把以牛羊為主的草畜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宣傳引導
  •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隴東報記者 李建強 近日,記者來到寧縣早勝鎮西頭村大地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花椒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一簇簇紅色的花椒綴滿枝頭。微風拂過,椒香撲鼻,花椒樹下,群眾正忙著採摘成熟的花椒,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我們合作社2017年栽植了1290畝花椒,花椒有大紅袍系列的5個品種,每畝可以生產300斤至400斤幹椒,每斤按照市場價50元,每畝可以收入2萬元。」合作社負責人張斌一邊採摘花椒一邊說。
  • 「財經關注」晴隆:「甜蜜」臍橙產業助農增收
    2018年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雞場鎮果園煥發出新生機,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寧海農業農村局幫扶幹部引進優良蜜桔、紅美人、甘平等柑桔品種,豐富了雞場柑桔品種,也為果農增收拓寬渠道。目前,雞場鎮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打造了萬畝柑桔示範區,已經掛果3000畝,新定植5000畝,正在規劃的有3000畝。
  • 從零星栽植到規模連片 潼南花椒成「新寵」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潼南把產業發展,尤其是以花椒為代表的具有本土優勢的農業特色產業作為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聯合多方力量合力推進,有效促進了全區花椒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建基地 花椒產業成規模陳德華是土生土長的柏梓鎮石梯村人,以前以種糧食為主,日子過得緊巴巴。
  • 中和鎮:空閒地不留空,蔬菜種植助增收
    近年來,三都縣依託本地農業基礎好以及氣候資源稟賦等優勢,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不同的季節,有效利用種植空檔期,針對性地選擇蔬菜種植,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閒置的農田和時間轉變成經濟效益,提高農田利用價值,助民增收。
  • 「脫口秀式」扶貧助農?原來你是這樣的李雪琴
    近日,李雪琴與招商銀行合作,做了檔助農脫口秀,聊聊助農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扶貧助農是「比慘大會」的刻板印象。李雪琴聊產業扶貧之黑松露在節目中,李雪琴為黑松露「打call」,藉此機會希望這個永仁特產不止局限於小縣村,而是打開銷路遠銷各地,為當地農民創造直接效益。別看黑松露長得其貌不揚,它與鵝肝、魚子醬可是一起並稱為「美食三巨頭」呢。
  • 山東平陰小夥自主創業玫瑰面膜 助農增收百萬元
    最近一段時間,山東平陰名叫李志剛的小夥受到了多個知名媒體報導,他「不為盈利,只想讓國人受益」、「積極創業助農,打造良心產品」的想法受到了大眾的熱議與討論。近日,記者有幸採訪到李志剛,並對其創業理念進行探討。談及創業,李志剛表示,一直以來他都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做是他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