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空閒地不留空,蔬菜種植助增收

2020-12-03 靈繡三都

近年來,三都縣依託本地農業基礎好以及氣候資源稟賦等優勢,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不同的季節,有效利用種植空檔期,針對性地選擇蔬菜種植,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閒置的農田和時間轉變成經濟效益,提高農田利用價值,助民增收。

走進三都縣中和鎮安塘村合作社油菜育苗基地,綠油油的油菜苗映入眼帘,村民們在田地間忙碌著拔菜苗,有說有笑,臉上洋溢著喜悅。村民石姐告訴記者,她家裡有兩畝多地,往年稻田收割後,他們便外出務工,田地基本閒置,但今年合作社免費給他們提供油菜苗,在外出前把空地種上油菜,確保地不留空,這讓石姐很是開心。

前幾年,安塘村大部分村民都是冬季時節外出務工,家中的田地都空放閒置,今年以來,為充分利用田地,幫助群眾開闢更多收入途徑,安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積極作為,在村民外出之前幫民眾培育好油菜,動員大家積極移栽,實現移栽油菜、外出務工兩不誤,助力群眾來年「雙豐收」。

「今年合作社總共育苗一百畝,這兩天陸續動員群眾拔苗去田裡面移栽,希望今年通過合作社這種調整,能讓群眾明年收入比今年要更多一些。」中和鎮安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總經理楊勝威說。

END

三都新聞2020年11月23日

圖文:縣融媒體中心 楊票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楊玉子

編審:縣融媒體中心 蒙家佳

相關焦點

  • 種植無公害綠色蔬菜
    11月23日,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美泉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的農民在茄子蔬菜大棚掛粘蟲板。近年來,陽城縣大力發展現代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採用蔬菜種植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方法,推廣運用防蟲網、粘蟲板和施用有機肥等。
  • 百裡杜鵑:冷涼蔬菜採收忙 合作社引領促增收
    為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群眾收入,近年來,百裡杜鵑管理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產業布局、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利用閒置煙地,大力發展「短、平、快」高山冷涼蔬菜,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 清遠:觀山村種植綠化樹市場前景廣闊助農民增收
    作為大嶺村村民理事會副會長的黃榕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斷地探索適合促進農民增收的轉型之路,他發現隨著城市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市場對綠化樹的需求量也越來越來大。他相信,「農民種植綠化樹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烏拉特前旗:打好產業結構調整牌,種植玫瑰花助農增收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積極引導黃河沿線村民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玫瑰花種植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近日,在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蓿亥村農貿合作社玫瑰花種植基地裡,二十多位農民正在忙著種植玫瑰花苗,大家分工協作,有的挖坑、有的放苗,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
  • 養殖海沙蠶助增收
    近年來,當地利用優質的自然資源養殖海沙蠶,特色養殖產業助農增收。七、八月份正是海沙蠶的旺發期,海沙蠶收穫迎來了黃金季,挖出來的海沙蠶由於品質好在市場上很是暢銷,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和國內的山東、福建、大連等地。據養殖戶陳聰富介紹,目前海沙蠶每畝可挖600多公斤,一箱13.5公斤的海沙蠶售價高達1150元,海沙蠶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內江雙橋鎮:「小花椒」大產業 助農增收見成效
    2019年,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6000畝花椒投產實現產值2750萬元,周邊村民在花椒基地務工人員達到330人,全年共發放工資460萬元,人均達到1.39萬元。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花椒豐收拔除窮根 廣種青花椒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 恩施土家漢深山養蚯蚓17年 立體農業助民增收
    恩施土家漢深山養蚯蚓17年 立體農業助民增收 原標題:   你增收我發展  「我家3畝地主要種水稻、包穀,年成好時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元,今年水稻炸線較重,總共收入不到三千元,光種農作物養不活人,自從農友合作社在這裡落戶後,我就長期在裡面打工,每天可掙80元工錢,要說養蚯蚓比種其它作物收入強得多,我計劃明年也養一畝蚯蚓,搭全作社賺點錢」。正在棚裡為土帶上豬糞的村民汪錫瓊告訴筆者。
  • 唱響豐產增收「四季歌」
    赫章縣委組織部派駐興發鄉民族村第一書記彭亮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感言,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產業發展是根本,不能讓土地冬閒,土地裡種什麼最找錢,怎樣提高複種指數,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確保明年增收。貴黔大地,東起武陵西至烏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實現黔貨出山持續泉湧,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為寫在大地的動人詩篇。
  • 國網海興縣供電公司:服務蔬菜大棚「溫暖度冬」
    ,確保了我們蔬菜大棚的用電安全,能讓這些蔬菜過個暖冬了呀!」張會亭鄉南齊村蔬菜種植戶看著忙碌的國網海興縣供電公司的電工師傅們感嘆的說道。  11月16日下午,在張會亭鄉南齊村蔬菜種植基地,該公司張會亭供電所4名職工正對蔬菜大棚內的供電線路、配電設備進行全面巡查、維護,消除安全隱患,確保菜農安全可靠用電,讓大棚蔬菜「溫暖度冬」。
  • 三農:甜龍竹種植增綠又增收 甜龍竹的種植與管理
    本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闡述了思茅區發展甜龍竹生產的環境氣候,選地、種植要求、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收、效益分析等進行了科學的總結,為今後發展甜龍竹生產提供科學指導依據。下面就來具體了解一下:甜龍竹種植增綠又增收 甜龍竹的種植與管理。
  • 為什麼要用蔬菜大棚來種植蔬菜?蔬菜大棚的種植要點有哪些
    【廣源溫室於工編輯】大棚蔬菜種植是一種能夠忽視季節影響而長期獲得蔬菜的種植方式。大棚種植能夠滿足市場上消費者對於新鮮蔬菜的需求。由於大棚蔬菜的利潤高且能夠持續獲得利潤,因此全國各地均紛紛展開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工作,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
  •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2017-04-11 15:13:00來源:央廣網
  • 雙城鎮:小小娃娃菜託起增收大產業
    甘肅華中蔬菜初加工冷鏈物流產業園位於涼州區雙城鎮,是一家集蔬菜種植、冷藏、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蔬菜生產基地。公司依託當地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大等先天條件發展露地蔬菜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提高了農村就業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 愛政村農民種植月莧草增收
    東北網綏化11月6日電海倫市愛民鄉愛政村規模發展月莧草種植,使其成為一項富民產業。  從1993年開始,這個村農民開始試種月莧草,但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直到1998年,村裡與吉林省舒蘭市植物油廠聯繫,廠家提供種子,全村種植2000畝,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農民種植月莧草的熱情逐年高漲,也使一大批農民通過種植月莧草發了家。
  • 廣西蒙山助返鄉農民工建種養基地 蔬菜銷粵港澳
    廣西蒙山助返鄉農民工建種養基地 蔬菜銷粵港澳   中新網梧州8月2日電 (馮峰 羅先彬)擁有廣西目前面積最大的供港蔬菜種植示範基地的梧州市蒙山縣,採取多重措施,幫助外出務工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返鄉農民工建種養基地,該縣所產蔬菜,大量銷往粵港澳。
  • 「脫口秀式」扶貧助農?原來你是這樣的李雪琴
    近日,李雪琴與招商銀行合作,做了檔助農脫口秀,聊聊助農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扶貧助農是「比慘大會」的刻板印象。李雪琴聊產業扶貧之黑松露在節目中,李雪琴為黑松露「打call」,藉此機會希望這個永仁特產不止局限於小縣村,而是打開銷路遠銷各地,為當地農民創造直接效益。別看黑松露長得其貌不揚,它與鵝肝、魚子醬可是一起並稱為「美食三巨頭」呢。
  • 四月種植蔬菜好時節,這些蔬菜自己留種就能種植
    提要:四月種植蔬菜好時節,這些蔬菜自己留種就能種植每逢春季播種的時節,總會有不少網友詢問自己留種的蔬菜或者瓜類能否繼續種植的話題,科學興農認為小規模的自己種植,比如說家庭菜園子,這種情況下留種與否的關係不大,因為無論是否留種對於生產的產量影響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 溪尾鎮種植海水植物海馬齒增收
    9月8日,福安市溪尾鎮群眾正在繡溪上種植海水植物海馬齒淨化水質據了解,2012年溪尾鎮與廈門大學合作選育了海馬齒、翠蘆莉、海松針、紅添菜等一批適合當地潮汐、氣候及地理環境,既有耐鹽性、又凸顯營養價值、經濟效益的海水植物,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群眾增收的雙贏。 (李瑩 鄭祖輝 攝)福安新聞網www.fa-today.com
  • 高臺:溫室大棚綠意濃 設施農業促增收
    高臺縣通過政策扶持、示範帶動等方式,積極引導群眾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有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南華鎮南岔村戶均一座日光溫室,眼下村民種植的辣椒、西葫蘆等各類蔬菜均已成熟上市。
  • 騰衝市中和鎮開展愛滋病防治宣傳活動
    原標題:中和鎮開展愛滋病防治宣傳活動11月24日,騰衝市中和鎮防艾辦、司法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衛生院、文化站等多家成員單位藉助新街集鎮日在人流密集地聯合開展防艾宣傳活動。此次活動以「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為主題,主要採取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冊、宣傳品和現場解答的方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