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雙橋鎮:「小花椒」大產業 助農增收見成效

2020-12-01 四川新聞網

採收青花椒

8月25日上午,驕陽似火,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的萬畝花椒基地早已椒香四溢,進入收穫的時節。淺丘溝壑間,村民們正在將掛滿枝丫枝頭的青花椒採摘到背簍、塑料框中。「目前已經採摘、銷售了50多萬斤,預計還有300萬斤左右。」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採摘下來的花椒在裝框、計件後,將直接被運送到凍庫進行儲存,當晚就會有批發商來拉貨。

近年來,作為東興區花椒產業的先行者、探路者,雙橋鎮上塘坊村依託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整村發展起九葉青花椒產業,成為東興區萬畝花椒基地的核心區,還帶動了周邊村、鎮,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2019年,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6000畝花椒投產實現產值2750萬元,周邊村民在花椒基地務工人員達到330人,全年共發放工資460萬元,人均達到1.39萬元。

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花椒豐收

拔除窮根 廣種青花椒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我們採摘青花椒都是計件算工資,多勞多得,去年收入最高的時候,我20多天賺了4000多元。」家住鳳天村22組的唐仙4點過就早早起床,坐了半個多小時車趕到花椒基地投入採摘工作中。此時正在基地內採摘的人裡除了附近鄉鎮的村民外,最遠甚至有從安嶽趕來的。大部分村民都是自帶餐盒、背簍、遮陽傘,一幹就是到傍晚6、7點。

「要趕在到9月中旬全部採摘完成,需要的人力缺口還很大。」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整個基地1.1萬畝花椒已經全部投產,光在用人上估計就要付出500餘萬元的工費。」在東興區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這一顆顆青花椒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脫貧致富果」。其背後究竟有怎樣的「謀」與「思」?謀,來自擺脫窮生活的願望。萬畝花椒基地核心區域所在的上塘坊村地處雙橋鎮東北部,曾經是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地處偏遠,大量耕地荒廢,村裡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幼。2015年1月,當地鎮、村兩級幹部群眾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引進了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立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上塘坊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思,來自因地制宜的探索。為什麼選擇九葉青花椒?據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介紹,在上塘坊村發展產業之前,他先後在資中縣銀山鎮承包了1000多畝土地開始農業種植,從薄殼核桃、中藥材到青花椒都有嘗試,但由於缺少經驗,缺乏技術,均以失敗告終。

「我一直相信,青花椒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失敗之後的王濤開始外出學習之路。輾轉在重慶江津、四川漢源等多個花椒產地考證。經過認真地調查和分析,最後選定在雙橋鎮上塘坊村附近栽植九葉青花椒,開啟了一條產業振興之路。「九葉青花椒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產量大、價值高,可用來生產食用調料、香料、油料、藥材及保健品化妝品等多種產品。」王濤評價道。

隨著萬豐鼎盛花椒種植基地項目的引進,上塘坊村及周邊村落的變化就一天一個樣,目前,青花椒產業園區生產道路硬化達40公裡,道路設施逐漸完善,荒廢的土地得到了利用,有勞動能力的人也有了可以務工增收的機會。

2018年2月,上塘坊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四好村」,被內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四好村」。4月被評為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範村。截至2020年7月底,該村集體經濟已實現收益13.4萬元,人均集體經濟收入79.29元,已分配收益3.78萬元。全村已實現生產生活用電、廣播電視、通信網絡全覆蓋,飲水安全有保障。

補齊短板 強鏈補鏈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上塘坊村花椒基地廠房,能夠看見一臺臺智能溫控花椒烘乾機正在轟隆隆的運作中。從山上採摘的新鮮花椒會先送到這裡烘乾、篩選,然後放入不遠處的凍庫中進行短期貯存,再由批發商組織人手前來裝車銷往各地。當晚,基地凍庫外,正好有一批花椒正在裝車,「這邊的花椒產量相當大。」前來採購的批發商豎起大拇指,「和萬豐鼎盛也合作過幾次,質量我是肯定信得過的。」

據了解,青花椒產業不僅是上塘坊村乃至雙橋鎮的支柱產業,也是精準脫貧的利器,農民增收的新引擎,更是東興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頭戲。作為東興區首個規模化種植花椒的鄉鎮,雙橋鎮青花椒目前是內江面積最大的花椒基地。

與此同時,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雙橋鎮也在思考著如何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在基地,除了花椒果外,修剪下來的花椒枝既沒有丟棄,也沒有直接焚燒,而是送到山下的生物燃料廠粉碎後製作成生物燃料,避免了燃燒煤炭等帶來的汙染,既節能又環保,讓花椒產業形成了一個循環利用的鏈條。

截至目前,以上塘坊村為核心,雙橋鎮共在周邊四個村流轉土地發展九葉青花椒種植1.1萬餘畝,在上塘坊村建成乾花椒加工廠房13000平方米、年產20000噸生物燃料廠1個。

「今年整個基地種植的1.1萬畝青花椒已全部開始投產,按往年的市場來看,我們最初預估產值本來在8000萬元左右。但現在看來,行情確實不算太好,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出口受阻,新鮮花椒的批發價變低了,另一方面,四川今年先旱後澇的天氣也導致了產量大幅下降,產值自然就達不到預期。」王濤表示,這種情況也給了他們很多警示和啟發。下一步,要進一步實現從種植基地到產業園區的蛻變,逐步將花椒種植過渡到花椒油生產、花椒精油提煉等精深加工領域,繼續摸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原稿連結:【農民豐收】內江東興雙橋鎮:「小花椒」大產業 助農增收見成效


相關焦點

  • 雨城區觀賞鳥馴養產業助農增收
    四川新聞網雅安9月24日訊(蔡強)野生動物馴養,是雨城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新興產業,經多年發展,馴養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觀賞鳥類馴養繁殖產業,是野生動物馴養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一例。
  •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
    寧縣 小花椒成就大產業隴東報記者 李建強 近日,記者來到寧縣早勝鎮西頭村大地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花椒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一簇簇紅色的花椒綴滿枝頭。微風拂過,椒香撲鼻,花椒樹下,群眾正忙著採摘成熟的花椒,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我們合作社2017年栽植了1290畝花椒,花椒有大紅袍系列的5個品種,每畝可以生產300斤至400斤幹椒,每斤按照市場價50元,每畝可以收入2萬元。」合作社負責人張斌一邊採摘花椒一邊說。
  •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2017-04-11 15:13:00來源:央廣網
  • 嘉陵區龍嶺鎮8000畝花椒助農增收
    6月18日,嘉陵區龍嶺鎮高河坎村果途專業合作社裡,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香麻的味道,村民們正忙著從剪下的枝條上採摘花椒,一片豐收的歡樂景象。「今年花椒的產量大約是四五十萬斤,估計產值能達到200多萬元。現在每天有200餘名村民在採摘花椒,前後要1個多月時間,每位村民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 「潼南花椒」如何後來居上
    而原本規模、產業鏈條都並不出眾的潼南花椒產業,如今也成為潼南「五朵金花」之一,面積超過7萬畝,助農增收成效明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重慶日報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這與潼南將129戶花椒種植大戶聚攏,採取抱團發展的方式,並成立行業協會提升產品質量的做法密切相連。
  • 西充縣:小小花椒樹 結出致富果
    四川新聞網南充7月2日訊(衡歡 文/圖)時下正值花椒採收季,走進南充市西充縣廣袤農村,但見各花椒基地內,顆顆飽滿的花椒掛滿枝頭。眾多工人穿梭林間忙著採收,伴著電動剪刀的嗡嗡聲,一曲豐收交響樂在花椒林間奏響。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 【視頻】彭澤: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見成效
    【視頻】彭澤: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見成效 2020-07-03 0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臺:規模養殖助農增收致富
    高臺縣通過採取政策促動、典型帶動、產業拉動等措施,持續壯大畜牧產業規模,增加農民收入。高臺縣把以牛羊為主的草畜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宣傳引導、技術培訓、示範帶動等措施,廣泛發動農戶擴大養殖規模、建設養殖小區,改變了以往畜牧業生產「小、散、弱」的格局。
  • 養殖海沙蠶助增收
    近年來,當地利用優質的自然資源養殖海沙蠶,特色養殖產業助農增收。七、八月份正是海沙蠶的旺發期,海沙蠶收穫迎來了黃金季,挖出來的海沙蠶由於品質好在市場上很是暢銷,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和國內的山東、福建、大連等地。據養殖戶陳聰富介紹,目前海沙蠶每畝可挖600多公斤,一箱13.5公斤的海沙蠶售價高達1150元,海沙蠶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同時,雅江鎮還與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按照油桐生果保底收購價0.5元/斤,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就隨市場價格增長而增長,切實保證了油桐的銷路。
  •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舉辦
    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圖為愛心認購人合影。記者 馮天麗攝陝西網(記者 馮天麗 通訊員 閔一航)為進一步提升豐原鎮獼猴桃影響力,努力把獼猴桃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長期產業,讓獼猴桃變成扶貧幸福果,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助力脫貧攻堅收官戰,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海水養「葡萄」錢景廣闊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本報石碌11月13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 解碼「阿里式助農」範本的三重啟示
    從「愛心助農」到「直播助農」,從孵化「新農人」到學幹「新農活」,阿里巴巴首創了一系列助農、脫貧範例,打造「電商助農」範本。   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脫貧攻堅收官年的「軍令狀」。決勝脫貧攻堅,疫情不改初心,打贏決勝戰需凝聚全社會的合力和信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庫倫旗:養殖專業合作社 助農增收底氣足
    近年來,庫倫旗把產業促脫貧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以規模養殖經營為依託,通過養殖合作社託管代養分紅、吸納就業,不斷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張興龍是扣河子鎮酒局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三口人。
  • 雲上好品 巾幗助農|陽泉市婦聯推廣基地產品,邀請全市廣大婦女為...
    巾幗助農獻愛心,消費扶貧促發展。為開展好「雲上好品·巾幗助農」助力消費扶貧活動,為優質農產品擺脫滯銷難題提供方案,鞏固脫貧成效、確保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基地帶貧益貧能力,陽泉市婦聯推出系列宣傳,為家鄉農產品基地進行推廣,做好消費扶貧助農的推銷員。
  • 「財經關注」晴隆:「甜蜜」臍橙產業助農增收
    晴隆市民:今天中午是趁著午休的時間過來雞場這邊採買臍橙,因為我們晴隆的臍橙是比較出名的,特別是黃果山這一帶的比較甜,比較大。2018年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雞場鎮果園煥發出新生機,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寧海農業農村局幫扶幹部引進優良蜜桔、紅美人、甘平等柑桔品種,豐富了雞場柑桔品種,也為果農增收拓寬渠道。目前,雞場鎮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打造了萬畝柑桔示範區,已經掛果3000畝,新定植5000畝,正在規劃的有3000畝。
  • 「脫口秀式」扶貧助農?原來你是這樣的李雪琴
    近日,李雪琴與招商銀行合作,做了檔助農脫口秀,聊聊助農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扶貧助農是「比慘大會」的刻板印象。李雪琴聊產業扶貧之黑松露在節目中,李雪琴為黑松露「打call」,藉此機會希望這個永仁特產不止局限於小縣村,而是打開銷路遠銷各地,為當地農民創造直接效益。別看黑松露長得其貌不揚,它與鵝肝、魚子醬可是一起並稱為「美食三巨頭」呢。
  • 雲陽:走質量興農之路 夯產業發展之基
    事實上,不僅是柑橘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近年來,雲陽全縣特色產業發展面積已達到73萬畝,總產值89.2億元,帶動貧困戶37110戶(佔貧困戶總數的99.7%),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為主的調味品,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生態養殖,以綠色有機為主的優質糧油的「五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 【星河公益】走進熊貓故鄉,星河智善生活集團愛心助農四川公益行
    11月正是山藥出山時節,而「熊貓老家」有機山藥已經成為全縣農村農業和脫貧攻堅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為幫助寶興農戶走出滯銷困境,實現資源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助力鄉村振興,11月底由星河智善生活集團總裁助理李炯總帶隊聯合四川生態誠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行人來到寶興縣,共同舉辦熊貓鄉甜「跟我去做客」愛心助農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