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城區觀賞鳥馴養產業助農增收
四川新聞網雅安9月24日訊(蔡強)野生動物馴養,是雨城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新興產業,經多年發展,馴養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觀賞鳥類馴養繁殖產業,是野生動物馴養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一例。
-
內江雙橋鎮:「小花椒」大產業 助農增收見成效
近年來,作為東興區花椒產業的先行者、探路者,雙橋鎮上塘坊村依託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整村發展起九葉青花椒產業,成為東興區萬畝花椒基地的核心區,還帶動了周邊村、鎮,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2015年1月,當地鎮、村兩級幹部群眾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引進了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立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上塘坊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思,來自因地制宜的探索。為什麼選擇九葉青花椒?
-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2017-04-11 15:13:00來源:央廣網
-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舉辦
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圖為愛心認購人合影。記者 馮天麗攝陝西網(記者 馮天麗 通訊員 閔一航)為進一步提升豐原鎮獼猴桃影響力,努力把獼猴桃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長期產業,讓獼猴桃變成扶貧幸福果,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助力脫貧攻堅收官戰,4月24日, 「我在長壽塬有樹桃」公益助農消費扶貧暨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在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舉辦。
-
中和鎮:空閒地不留空,蔬菜種植助增收
近年來,三都縣依託本地農業基礎好以及氣候資源稟賦等優勢,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不同的季節,有效利用種植空檔期,針對性地選擇蔬菜種植,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閒置的農田和時間轉變成經濟效益,提高農田利用價值,助民增收。
-
惠水西牛村:打好「四張牌」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惠水縣雅水鎮西牛村聚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切實扛起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大旗,以打好「責任落實」「產業覆蓋」「勞動就業」「黨建引領」四張牌為抓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保障。 打好「責任落實」牌,緊盯脫貧目標傳導壓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艱巨任務和巨大挑戰。西牛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排兵布陣」,壓緊壓實第一書記、村支兩委、網格員三級抓脫貧攻堅責任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據了解,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建於2017年,由魏縣福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魏縣通祥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聯建,擁有平菇、白靈菇、猴頭菇、羊肚菌等十幾個品種種植技術,其中平菇連續3年榮獲河北省優質品種。目前產業園區發展種植規模達1300餘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多個,年產鮮菌菇 10000餘噸, 優質菌種500萬斤左右。
-
江西會昌:打好米粉產業特色牌
近年來,會昌縣依託縣域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科技興企、創品牌行動、產業集群帶動效應」戰略,打好食品加工特色牌,有效激發了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活力。技術升級向科技要效益 外觀晶瑩剔透、粗細均勻,垂直性好,酸度低,煮後不糊湯、不斷條、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韌,富有彈性……這是會昌米粉帶給食客的美好享受。
-
雲上好品 巾幗助農|陽泉市婦聯推廣基地產品,邀請全市廣大婦女為...
巾幗助農獻愛心,消費扶貧促發展。為開展好「雲上好品·巾幗助農」助力消費扶貧活動,為優質農產品擺脫滯銷難題提供方案,鞏固脫貧成效、確保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基地帶貧益貧能力,陽泉市婦聯推出系列宣傳,為家鄉農產品基地進行推廣,做好消費扶貧助農的推銷員。
-
開展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 | 沾泥土、帶露珠,助農惠農走進田間地頭
眼下正是農產品收穫、銷售的關鍵時期,環翠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幫助村民增產增收,推動全區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地瓜畝產4000斤,我們新增了加工設備,製作地瓜幹、地瓜面和地瓜麵條等產品,讓地瓜產業走向深加工。」雙寺夼村黨支部書記於海明表示。
-
「財經關注」晴隆:「甜蜜」臍橙產業助農增收
萬畝柑桔示範區投資2230萬元,採取「國有公司+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模式,引進公司6家,培育合作社4家,發展種植大戶80多戶,全鎮柑桔種植面積達1.17萬畝。剛才我們也嘗了一下這個柑桔的品種,味道確實很不錯,甜度也很不錯,果粒很飽滿,應該說是到時候會給晴隆老百姓帶來增收。
-
麻江縣六個方面調優秋冬種產業結構
麻江縣緊盯22.4萬畝以上種植面積的目標任務,著力抓好今年秋冬種及明年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一是規模化發展秋冬春蔬菜。結合市場需求綜合選擇種植品種,全縣發展秋冬蔬菜種植6.8萬畝(其中商品蔬菜3萬畝),進一步充實和保障人民群眾的「菜籃子」。
-
新野縣上港鄉:特色產業帶動增收脫貧
大力發展花生、洋蔥和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採取產業帶貧、基地帶貧、金融帶貧的措施,使438戶964人每人年增收2300元以上,步入脫貧行列。 建設基地,推進規模種植。建設洋蔥種植基地,鄉村帶領農戶考察,推進農戶規模種植。止目前,全鄉發展洋蔥7600多畝,其中貧困戶208戶近1000畝。鑫晶公司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建立了300餘畝的葡萄種植基地,吸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生產有機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為「南陽市扶貧龍頭企業」。 多項服務,提升種植水平。成立特色產業生產合作社,補齊產業鏈條。
-
全省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綜述
在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建國村,水稻種植大戶李軍忙完了地裡的活計,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收看專家的水稻種植技術講座。 「掃掃二維碼,海量課程帶回家!」這句簡單的話語,在我省數字農家書屋「閱讀助農」活動開展以來,成為農民朋友間最常說的一句話。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秀油」是秀山自治縣特產,在該縣已有200多年的種植生產歷史,其優良的防腐性能,市場前景好。近年來,為了有效拓展脫貧攻堅途徑,促農增收增效,雅江鎮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引進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大力發展油桐產業,建管並重、連片栽植,努力打造秀山油桐產業發展大鎮。
-
山東平陰小夥自主創業玫瑰面膜 助農增收百萬元
最近一段時間,山東平陰名叫李志剛的小夥受到了多個知名媒體報導,他「不為盈利,只想讓國人受益」、「積極創業助農,打造良心產品」的想法受到了大眾的熱議與討論。近日,記者有幸採訪到李志剛,並對其創業理念進行探討。談及創業,李志剛表示,一直以來他都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做是他的座右銘。
-
高臺:規模養殖助農增收致富
高臺縣通過採取政策促動、典型帶動、產業拉動等措施,持續壯大畜牧產業規模,增加農民收入。高臺縣把以牛羊為主的草畜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宣傳引導
-
養殖海沙蠶助增收
近年來,當地利用優質的自然資源養殖海沙蠶,特色養殖產業助農增收。七、八月份正是海沙蠶的旺發期,海沙蠶收穫迎來了黃金季,挖出來的海沙蠶由於品質好在市場上很是暢銷,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國家和國內的山東、福建、大連等地。據養殖戶陳聰富介紹,目前海沙蠶每畝可挖600多公斤,一箱13.5公斤的海沙蠶售價高達1150元,海沙蠶畝收入在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
雲陽:走質量興農之路 夯產業發展之基
自2007年起,在雲陽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全鄉大規模種植柑橘,大力發展柑橘產業,目前全鄉已種植柑橘11260畝,3000多戶村民因柑橘產業帶動鼓起腰包,柑橘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果果」。效益凸顯 產業扶貧出質效消費扶貧促增收陳天翠從事烏天麻種植10多年了,自雲陽烏天麻加入「天生雲陽」區域公用品牌後,她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僅今年靠種植烏天麻就收入了9萬多元,曾經需要外出務工才能維持生計的丈夫,現在也回鄉加入種植烏天麻的隊伍。如今,在雲陽縣龍壩鎮雲峰村,許多村民像陳天翠一樣,通過種植烏天麻實現了脫貧增收。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海水養「葡萄」錢景廣闊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本報石碌11月13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